牙刷小日常 轉動物聯網
牙刷小日常 轉動物聯網
記者 林宥成 報導 2016/10/09
2016年6月2日「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以下簡稱IBM)宣布與Grush智能牙刷結盟,合作開發醫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將以牙刷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並同時提升牙齒保健的醫療程度。
小牙刷 物聯網大革命
「物聯網」風靡全球,而早在1998年就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識別中心(Auto-ID)的凱文.艾希頓(Kevin Ashton)首先提出關於物聯網的概念,運用網路連接普通物件,進行資料蒐集並加以分析數據,而後實行偵測、監控等服務。簡單來說一般無生命的物品,如家電用品,透過物聯網將會賦予它基本的意識,像是當家電故障會自動發出維修訊息給使用者,而這概念則是在近兩年內迅速竄紅,並轉化為實體產品。
在工業技術研究院282期2015年04月號「製造?服務?」中提及從概念到產品呈現,中間隔了許多年的原因在於當時技術昂貴,然而,現今智慧型手機的廣泛使用,以及網路速度的快速提升,加上巨量資訊的處理能力,都成功造就了如此驚人的物聯網。而物聯網的使用,從基本的穿戴型裝置,如腕帶、手環、眼鏡等,一直擴展到交通甚至醫療,影響範圍無遠弗屆。
從醫療物聯網的方面來看,牙刷扮演了最佳的代表,畢竟,牙刷為日常必需品,穿戴型裝置雖然也經常被應用於醫療物聯網上,如患者戴上腕帶,即可監測其生理變化,但並非日常所需。因此,牙刷與物聯網的結合,將會為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帶來一股新革命。
牙刷新思維 百家爭鳴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牙齒又為咀嚼食物的重要構造,因此下聯可謂「食以牙為先。」牙齒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維護牙齒的第一步從刷牙開始,牙刷的挑選也格外重要。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1年的調查,台灣五歲兒童齲齒率高達79.3%,幼童的蛀牙比例高居不下,而如何使幼童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成為許多父母的重要課題。
家長要求小孩準時刷牙就如同場戰爭,小孩的惰性使許多家長傷透腦筋。為此,美國創業實境秀的首屆冠軍研發出一款名為「Grush」的智能牙刷,「Grush」從Game和Brush兩個單字結合衍生而來,顧名思義就是將遊戲融入刷牙之中,兒童透過與手機遊戲的互動,使刷牙充滿樂趣。同時「Grush」具有蒐集資料的功能,因此,用戶可以將潔牙資訊上傳至IBM的雲端系統,而系統進行資料處理並分析數據後,會提供刷牙紀錄與適當的建議給用戶及牙醫師參考。
智能牙刷與體感遊戲示意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除此之外,同類型的公司也早已對於這塊大餅虎視眈眈,像是外國品牌推出能用手機鏡頭,偵測牙刷是否覆蓋到所有的牙齒,以確保達到清潔效果;有的則搭載高畫素相機,使人可清楚觀察到自己刷牙的情況;甚至有些是搭配壓力感測器及計時器,告知用戶施力狀況與刷牙時間是否充足;也有同樣進攻兒童市場的牙刷公司,針對兒童開發了互動體感遊戲,培養孩童刷牙習慣。眾多廠商搶食醫療物聯網大餅,也透露著智能牙刷與物聯網的結合,能創造出可觀的商機。
醫療結合物聯網 迸出新價值
從智能牙刷的發展中,能看出醫療物聯網更廣泛的應用,在楊惟雯的「物聯網技術在智慧醫療的應用」一文中,主要提到醫療物聯網所能帶來的價值所在。關於醫療物資透明化、醫療資訊管理數位化與醫療資訊過程數位化,例如能全程監控藥物的流通,並加以控管品質;病患的病歷整理、藥品資料的訊息與數量多寡、長期照護病患的管控等,皆有助於提升整體的醫療素質。
醫療物聯網運用範圍廣泛。(圖片來源/新通訊)
醫療物聯網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也是一大福音,因為他們需要全天候監測其生理情況,而病患只要戴上結合物聯網的裝置,就能測量其血壓、血糖、心跳等數據,並將數據整理且加以分析後,自動上傳給醫護人員和其家人,因此,醫生和家屬都能即時掌握病患的健康狀況。
倘若患者無預警的發生緊急情況,裝置則會偵測到異常的數據變化,便能及時通報給醫療組織和家屬,而他們能把握黃金時間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此一來,也能降低憾事發生的機率。
檯面上風光 檯面下心慌
看似完善且便利的醫療物聯網,其實仍潛藏著許多問題。從智能牙刷將資訊上傳的功能來看,雖然資料對他人來說價值不高,但其個資安全性保障是否完善,則有待商榷,若範圍擴大至整體醫療,一旦遭駭客入侵,導致個資外洩,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中時的工商時報「2016年物聯網的7大課題」中,就清楚提及現今物聯網所遇到的難題,其中也包含個資與駭客入侵的問題。在物聯網後隱藏的是一筆又一筆的大數據,只是用戶毫不知情這些數據將會被如何使用,這些使用方式是否合法,目前的法令規範也尚未明朗,加上只要保護措施不完全,駭客也易於竊取個資,除此之外,現在使用的技術為無線網狀網路(Wireless Mesh Network),而此技術為分散式的網路,因此,使得管控難上加難。
日新月異的科技,持續更新的技術,不斷增加的灰色地帶,趕不及變化速度的法令制定,該如何面對這擁有大好前途,卻仍潛藏種種困境的物聯網,考驗的是每個人的智慧。
沒有最好的 只有最適合
「沒有所謂最好的治療,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牙醫師洪偉哲說道。該如何選擇牙刷,該如何選擇治療方式,不是最新科技抑或是最昂貴的,就等同於最好的治療,而是必須依循自身情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解決之道。
同樣的,對持續成長和擴展的物聯網,也應該抱持相同的態度。雖說科技來自於人性,但並不是一味地仰賴科技的協助,而卻忽略其餘同等重要的部分,必須衡量每件事情全面性的益處及疑慮,尋找其最適合的解決方法,加上科技從旁輔助,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記者 林宥成
宥成是我,在一個香火鼎盛和四周都是田地的地方長大,不管如何,開心的過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再怎麼平凡的事情,一定含有其不平凡的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