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期

智慧型眼罩 調整睡眠問題

介紹睡眠相關科技產品,以及結合穿戴式科技的助眠技術。

智慧型眼罩 調整睡眠問題

記者 郭宜婷 報導  2016/10/09

熬夜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過的經驗,或許是為了玩樂,或許是為了工作加班,睡眠不足儼然成為現代社會的通病。一組來自波蘭華沙的設計團隊為此研發一款睡眠眼罩NeuroOn,主打「多階段睡眠」(Polyphasic sleep)功能,讓人即使睡得少也不影響工作效率。
 

不良科技使用習慣 失眠主因

根據「亞洲睡眠研究會」(The Asian Sleep Reciety)調查指出,台灣的成年人約78%有睡眠障礙,以45歲至54歲之間最為嚴重,除了平日的生活壓力,不良的科技使用習慣更是導致失眠的一大元兇。

躺在床上使用手機,螢幕強光不只影響視覺,更影響睡眠。根據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所做的研究,睡前滑手機4小時,平均得多花半小時才能入眠。夜晚缺乏光線正是適合休息的時間,然而在科技發達的時代,現代人們的生活環境到晚間依然燈火通明,過量的光線讓身體以為還是白天,嚴重影響生理時鐘。


許多人習慣睡前滑手機。(照片來源/The North East Today

此外,睡前應該從事一些讓大腦放鬆的活動,而非接收龐雜的資訊或是接觸暴力的電玩遊戲。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曾隨機挑選100位英國人進行問卷調查,51%的受訪者習慣將手機放在枕邊,以便隨時使用。因為睡不著而滑臉書(Facebook)、看新聞、玩遊戲等等,都會讓大腦處於亢奮的狀態,使人更不想睡覺,進而使得晚睡成為惡性循環,導致失眠狀態更加嚴重。
 

助眠產品多樣化

去遇上失眠問題,人們尋求醫療幫助,吃安眠藥、助眠劑,如今,許多創新科技公司致力於結合軟硬體,研發可以提高睡眠品質的產品,讓科技不再是破壞睡眠品質的兇手,也可以是幫助睡眠的良藥。

「噴霧式睡眠劑」(Sprayable Sleep)即是一例,其內容物為褪黑激素,此激素是人體內自然分泌幫助睡眠的賀爾蒙,該產品宣稱只需在脖子噴兩下,就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個小時內睡著。然而只要是純化過的化學物質,就有其危險性,即使目前尚未有研究指出褪黑激素是否會傷害人體,因為個體差異的問題,此產品或許對某些特定體質並不適用。


「月神」(Luna)智能床墊,根據使用者體溫不同進行調整。
(圖片來源/
Engadget

除此之外,美國設計團隊出產的「月神」(Luna)智能床墊,除了記錄使用者的睡眠習慣、姿勢與睡眠狀態,還能在用戶上床前將床墊預熱或冷卻,並在睡眠中根據使用者體溫進行調整。然而其體積頗大,較適合用於床上睡眠,對於一些經常睡在辦公室或在外奔波的上班族幫助並不大。另外此床墊的智慧功能只在於蒐集用戶的睡眠資料,如果依然睡不好,仍需尋求醫療的幫助。
 

計算起床時間 溫柔喚醒

來自波蘭的設計團隊乘著穿戴式裝置的熱潮,將高科技引入日常用品,於今年初研發了一款名為NeuroOn的智能眼罩,此名稱拆開兩個單字分別是Neuro(神經)及On(開啟),合在一起則有打開(激活)神經的意思,它的設計初衷便是讓人提高睡眠品質,為新的一天儲備滿滿戰鬥力。

其最大亮點在於「多階段睡眠」功能,用以調整使用者的生理作息。「多階段睡眠」,又稱「多相睡眠」,此方法是將晚上睡眠過程分散在白天各個時段,以求更充實運用時間。平時人們需要睡滿8小時隔日才有精神,但這款眼罩宣稱只需睡2到6小時,就能讓人擁有等同8小時的精力。


多階段睡眠有很多種類。(圖片來源HOKK fabrica

其內部設置的5個金屬感應器,分別檢測用戶睡眠時的腦電波、眼球運動、氧氣含量和配戴者的體溫等等情況,以藍芽連接手機配套的應用程式對數據進行分析,並在配戴者最淺睡眠階段將其喚醒,此時的配戴者會最接近清醒狀態,而在此狀態醒來的人便不會有任何睡不飽的感受。

起床方式也是門學問,一般人早晨都在鬧鐘聲中醒來,但根據英國「每日郵報」(Mail Online)報導,馬克.阿特金森(Mark Atkinson)醫生認為,雖然鬧鐘幫助人們按時起床,如果長期被嚇醒,可能會導致慢性壓力。為了改善這個問題,NeuroOn內部設置微弱燈光,每到起床時間便以固定周期不斷閃爍,模擬晨曦光照,刺激使用者的視覺神經,體驗被自然陽光喚醒的感覺。
 

提升精神 失眠時差不再有

除了最基本的起床功能,NeuroOn可以依照自身需求選擇其他三種不同模式,分別為倒時差模式、小憩模式以及生物時鐘調節模式,提供生活忙碌的上班族或學生調整生理時鐘的機會。

交通逐漸便利,世界長途旅遊風氣持續增長,而對這些旅客來說,時差是必須面對的一大困擾。NeuroOn的倒時差模式便提供了減緩時差反應的功能,在應用程式上設定飛行目的地,智慧型眼罩便會提供各種選擇方案,使旅客在飛機上調整晝夜節律,透過在旅行前調整時差,替長途旅客減輕降落時的不適。


NeuroOn產品介紹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此外這款智能眼罩也含有醫療功能,會隨時根據配戴者的需求提供光照療法(Phototherapy),是一種以特定波長的光為光源,並藉此做為能量的治療方式,原理為控制腦中的松果體生產有睡眠賀爾蒙之稱的褪黑素,進而提升睡眠素質,減少壓力和疲勞。
 

效用爭議 潛藏疑慮

即便「多階段睡眠」可以使工作時數更長,此裝置所提倡的睡眠方法並非所有人皆贊同,現任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醫師便反對這種理論,他認為人類的睡眠週期在一個晚上的前、中、後都不相同,各有其意義。多階段睡眠無法達到許多睡眠的功能,像是恢復體力、舒緩壓力,以及增強學習能力等,會產生很多後遺症。

在「Polyphasic Sleep: 5 Years Later!」一文中,波蘭科學家帕羅切.沃茲尼亞克(Piotr A. Woźniak)提到,多相睡眠會破壞人體的晝夜節律,導致身心疲倦、焦慮緊張、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應。以短睡來延續基本身體機能,很快便會再度因為疲勞而精神不濟,導致睡過頭或打瞌睡等狀態,即便清醒的時間增加也不能有效利用,反對者認為這是無法長時間實踐的睡眠方式。

此外,穿戴式裝置顧名思義一定得戴著才有用,每個人睡眠習慣不同,如果晚上睡覺沒有戴眼罩的習慣,購買此裝置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來適應,反而睡不好。科技產品並非十全十美,價格也不便宜,消費者購買前得三思,選擇符合自身健康狀況及睡眠習慣的產品。
 

失眠商機 潛力無限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睡眠品質的好與壞嚴重影響隔日的精神狀態,透過科技幫助睡眠是一個有依據且快速的方法,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於2015年對1000位成年人進行調查,統計指出,在使用科技睡眠輔具的人中,有59%使用者滿意其功能,如今睡眠產品正漸漸融入生活中,說不定將成為下一個科技趨勢。

記者 郭宜婷
台北汐止人,外表精明卻是生活白癡的傻妞,把每件事做好做滿是我的目標。 平常看起來臉很臭?假的,我其實是熱情奔放的獅子座。
記者 郭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