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意外 發現生命價值
製造意外 發現生命價值
記者 郭宜婷 文 2016/10/23
曾以「角色」這部電影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荷蘭導演麥克馮戴姆(Mike van Diem),睽違18年再度重返大螢幕。電影「意外製造公司」(The Surprise)改編自荷蘭同名小說,導演期許將書中寓意「唯有面對死亡,才能過最充實的人生」確切傳達給觀眾,並選擇以黑色幽默的呈現方式探討嚴肅沉重的自殺死亡議題。
「意外製造公司」中文版預告片。(影片來源/YouTube)
特別取材 死亡成商品
故事內容描述一名古怪的富有少爺雅各(Jacob),長久以來都沒辦法表達任何情緒,因而對人生無感,他有豪華的住屋,擁有許多家僕,卻連自殺的隱私都沒有。雅各無意中發現一間名叫「極樂世界」的公司,專門為客戶提供死亡服務,依照個人喜好選擇不同死亡時間以及方式,包括不知道何時何地會死亡的「驚喜方案」,讓客戶回歸最原始的等待。畢竟,死亡的發生本來就是生命中的意外。
最後雅各選擇了「驚喜方案」,並遇到了同樣選擇這個方案的女主角安妮(Anna)。兩個都想尋死的人,兩個都在等待「驚喜」的人,意外碰撞出愛情的火花,開始對人生充滿期待,決定攜手違反合約,逃離公司的追殺。
四次殞落 遺憾到無悔
整部片以死亡做為核心,共有四種不同的死亡,臨死之人的心境與意境都與之後劇情息息相關。電影從雅各母親躺在床上開場,這位偉大的母親窮極一生都在為她情感封閉的兒子努力,甚至希望能以自己的死亡激起兒子一點點難過的情緒,臨死前質問著他:「雅各,你到底有沒有情緒阿!」儘管母親目光透漏著不甘與期待,雅各始終沒辦法完成母親的遺願。最後母親帶著畢生的遺憾離開人世,即使有兒子陪伴在旁,這種陪伴也是極其慘忍的。
接下來的兩次死亡都是公司「極樂世界」的客戶,分別是一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及一對老夫妻。輪椅老人的死本應是孤獨的,然而透過公司的幫忙,他在懸崖邊抽著雪茄離開了人世,表情是愉悅且滿足的。或許這個懸崖對他有特別的意義,而公司也幫助他完成心願。這一次的死亡碰巧被雅各看到,也是他踏入「極樂世界」的契機。
老夫妻是片裡唯一兩人一起離開人世的客戶,他們相愛一生,死亡也攜手相伴,為男女主角之後的相識相愛做鋪陳,以及預告兩人最終會走在一起的結局。
男女主角在棺材堆裡第一次相遇。(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最後一次的死亡是雅各的管家穆勒(Muller),也是最令人動容的。老管家是這個家族的守護者,將雅各當成自己親生兒子對待,所以即使雅各將全部家僕驅散後,他仍默默地回來,一邊修剪庭院,一邊關心雅各。老管家的死亡是善終的,因為他臨死前看到雅各慢慢修復的情感和愛情,他終於能放下一切安詳地離去。電影中的四次死亡,看似沒有關聯,但每一次的死亡都暗示了生命從遺憾到圓滿的遞進。
黑色幽默 歐式輕喜劇
電影中的笑點是平淡並帶有歐洲風味的,讓人莞爾一笑的同時也引發深省,透過歐洲電影獨特的節奏,使這部片多了一點藝術感,也多了一點幽默感。若以一般的商業喜劇片來說,這部片的鋪陳與故事張力並不太夠,但若以藝術片角度來看,意外製造公司卻也是一部包含商業元素的好片,搞笑、愛情、動作戲一樣都沒少。
「不合理」的色調、配樂、劇情都是構成其成為黑色幽默喜劇的元素。一部講述生死的電影,電影色調卻以暖色系為主,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而配樂方面,其中一幕男主角雅各拿著一大綑繩子,搭配輕快活潑的音樂好像是要出門旅行,最後才發現是要去上吊;飛車追逐的驚險刺激場面則用浩大磅礡的交響樂烘托,搭配男女主角認真談論宗教的台詞,反而令人發笑。
「極樂世界」老闆介紹驚喜方案。(圖片來源/電影滔客)
劇情方面,人一生中都在逃避死亡,但在這部片中,死亡成了商品,跟隨人一生的恐懼變成了精緻包裝的禮物。電影裡極樂世界公司的老闆淡定從容地為客戶介紹死亡方式時,甚至給觀影者一種尊貴高雅的感覺,不禁令人感到荒謬。
選擇死亡 安樂死的合法與否
「我跟世界之間有一道隱形的玻璃牆,我看得一清二楚,但它們影響不了我。」這是雅各對安妮說的話,也是他選擇經由極樂世界結束生命的原因。導演藉著意外製造公司帶出相關議題,既然人類都有自我選擇的資格,那麼人到底能不能選擇自己的死亡?以及,人究竟有沒有權利去成全別人的死亡?
「安樂死」或許會是一種答案,若人們可以選擇無痛地死去,便可以逃離種種折磨,其親朋好友看了應該也會更加欣慰;然而安樂死打破了自然死亡的法則,用人為方式結束一個人生命,導致其爭議至今一直存在。
2015年安樂死合法地區表。(圖片來源/關鍵評論)
目前有越來越多國家立法容許安樂死在嚴格條件下進行,以荷蘭為例,2015年便有高達5516人選擇這種死亡方式,短短十年間,人數成長了六倍,大幅度的上升顯示社會對安樂死的需求。「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變得越來越老,我們的服務需求會大大提升,有一天甚至會合法。」電影裡的公司老闆曾這樣說出他對未來的憧憬。但安樂死在台灣仍屬於「加工死亡」,還沒有明確條文規範,對於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來說,孤獨老人安養問題勢必越來越嚴重,除此之外,個人決定自我命運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安樂死未來該不該合法,會是亟欲解決的問題。
生命價值 用心體會
「人可以決定自己的死亡」是安樂死的意義,這個意念其實跟電影不謀而合。當人們選擇以坦然的態度面對死亡,會因為不畏懼而更加深刻地品嘗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並在找到內心的平靜後,重新定義生命的價值。
記者 郭宜婷
台北汐止人,外表精明卻是生活白癡的傻妞,把每件事做好做滿是我的目標。 平常看起來臉很臭?假的,我其實是熱情奔放的獅子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