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微光:專訪性平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
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微光:專訪性平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
記者 黃新畬 報導 2019/01/01
此次專訪,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深談踏入性平教育的緣起,也共同回溯她人生中的各階段歷程。從反思社會上存在的性別標籤,到一步步著手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賴友梅讓我們看見如何從單純的初衷邁向夢想的藍圖。

賴友梅的外型很有個性,人生也活得很不一樣。(圖片來源/黃新畬攝)
成長與求學過程帶來的影響
賴友梅的爸爸是一位老師,對她教育的標準很高,從小就訓練他對公眾講話,也因此造就了現在的好口才和上台演講不會怯場的能力。賴友梅說,「其實,長大的家庭並沒有性別的不平等」,然而卻有一些時刻,父母的思維會帶給她很大的疑惑。像是爸爸總是期待她未來可以成為一位老師,因為在爸爸的思維裡,女生適合當老師,溫文儒雅又不會太過強勢,生活又有保障,但她也說,「爸爸卻從不會要求弟弟也要成為一名老師,因為男生更適合當校長,或其他更符合社會期待的職業。」在那個時候,賴友梅的心裡就埋下了隱隱的不平衡。
高中就讀北一女,考大學的時候落點政大外交系、地政系、社會系,當時的賴友梅心裡最有興趣的其實是外交系,然而爸爸卻覺得女生不適合當外交官、會沒有出路。所以當時就只好順著爸爸的意思填了社會系,那時卻沒有料到,選擇了社會系竟然會是影響她一生的決定。
賴友梅進入了政大社會系,在大二、大三的時候接觸了很多女性福利、社會議題、性別研究相關等議題,便啟發了她對於性別的興趣。大學畢業後接著考了研究所,也選擇繼續探討性別教育這個方面的議題。碩士畢業後原本想繼續深造去考取博士,家人卻反對,父母覺得女生應該找個老公嫁了,而不是一直念書。這樣的觀念賴友梅並不認同,但也無力反抗。
最初的接觸,是一場令人興奮的挑戰
第一次真正踏入性別平等教育中,源於賴友梅的碩士論文。當時婦女新知這個團體正在推行對於女性意識抬頭的運動,他們從各方面著手,包括推動立法和民眾宣導,唯獨缺少青少年教育,剛好看到了賴友梅的碩士論文,他們覺得賴友梅的畢業論文很有趣,又很有想法,所以那時就被後來共同創會、性平教育協會監事蘇芊玲老師延攬進去。
1998~2002年,對毫無經驗的賴友梅來說,待在婦女新知的四年其實是很大的挑戰,她從來沒有任何社會運動的經驗,卻在一瞬間要上街頭、到立法院抗議、應付性騷擾的電話,也要自己寫公關稿、開記者會等等,她笑著說,那時的工作壓力真的很大,生活也很累,又要背負家人的不理解,可是卻從這些事中找到了目標,和自己喜歡做的事。
理想中的樣子,要靠自己實現
賴友梅在婦女新知待了四年後便離開,和蘇芊玲及其他20位擁有相同理念的老師共同創立了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創會的原因有幾個,其一是她們認為應該要有一個專門的組織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另外就是有一些男老師其實對性別教育也有興趣與熱忱,但不適合加入婦女新知,這個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就聚集了這群理念相同的人。
2002~2009年,兩位主辦人獨立完成了很多事,例如要拍宣導給大家的行動片,她們必須自己募資金、找導演、寫劇本,再把它拍成一部影片。協會的工作內容很廣泛,倡議發聲、研發出版教材、教育推廣、支持培力、資源提供、國際交流等都是他們的服務內容。賴友梅快樂的說,她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工作內容很多元,有時候自己是公關公司,有時候要應付學校機構的演講,有時也要編輯邀稿、自己拍片、出國交流(到瑞典、加拿大等等性別教育、同志教育都更成熟的國家研討)、同時自己也要做行政、以及接跟學校有關的申訴案、性騷擾案件等等。
2014年,協會的架構與規模漸趨完整,她便離開協會裡的行政職務,專注地當種子講師,開始培訓國中小的教師,也到各處演講、宣傳自己的理念。現在也在空中大學開了一門性別與文化的課程,上課對象很多元,「我特別喜歡和同學交流、想法激盪的時刻。」賴友梅說。

賴友梅的工作內容豐富,作為種子講師,常要出席很多演講,不只講給學生聽,更多時候是幫老師上課,讓影響受益範圍更無限制。(圖片來源/賴友梅提供)
這條路,我要毅然決然地走
單純因為討厭那些社會的對比,那些男生女生的「應該」和「不應該」,賴友梅勇敢堅決地踏入了這個非主流認同的行業,奮鬥了20年。她說,做這行很難被理解,一路以來對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都很不容易,除了工作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家人的不諒解也曾造成她很大的心理壓力,但理想中的美好未來,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20年不間斷的努力慢慢有了回報,她認為訊息跟教育進步了很多,付出的似乎也有了意義,像這次公投,許多首投族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只如此,家人們慢慢開始以開放的心態在看待她的職業,這次公投,他們都投下了兩好三壞,支持每個人的性傾向。賴友梅期盼,自己在做的事能夠成為時代與時代間的溝通橋樑,可以促成學生和家長間的交流,或中老年人與青少年間的對話。
在咖啡廳裡的兩個小時,聽著賴友梅娓娓道來她的人生故事,彷彿與她一起走過了這趟有苦有甜的冒險旅程。才知道所有的不平凡,都是平凡的自己一步一步爭取而來的。賴友梅說,「人的選擇有很多樣貌」,她期待的就是,透過教育推動,世界上的人們都能以一種更柔軟的眼光去尊重、理解社會上不同的個體。

把創意變成行動,就是賴友梅的人生態度。(圖片來源/賴友梅提供)
賴友梅簡介:
賴友梅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種子講師,曾擔任財團法人婦女新知秘書長。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輔系教育系學士、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這些年她經歷台灣婦女運動,從喚起性別意識、到推動性別法律,她一步步地提倡的性別平等教育,也在實踐人權教育的過程中主編校園性騷擾完全拒絕手冊,並推動校園反性騷擾運動及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提倡什麼?
運用媒體或教材談關於愛情、流行文化、身體形象刻板印象、刻板情感關係(男主外女主內、婚姻年齡必須男大女小等等)、性教育、性別自我認同、習俗、法律、行業平等、同性婚姻的討論等等。賴友梅深談踏入性平教育的緣起,也共同回溯她人生中的各階段歷程。從反思社會上存在的性別標籤,到一步步著手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賴友梅讓我們看見如何從單純的初衷邁向夢想的藍圖。
![]() |
記者 黃新畬
serina,1999,心嚮星光,眼裡有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