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傳播寫作)

同志發聲者 黃耀慶

「請問今天是有活動嗎?你們在發放什麼東西?」 「我們正在連署希望政府能利用修改民法的方式,使同志權益能達到法律上的平等。」 黃耀慶出生於西元2000年2月12日,曾就讀台北市立建國中學,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大二生。 身為同志的他對於台灣同志議題有著極大的熱忱,不僅參與了許多場同志遊 行,並且也在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合併公投舉行前,在街頭各據點發放同性 婚姻平權及性別平等教育聯署書,積極推動同志相關議題。

同志發聲者 黃耀慶

黃威皓  2020/01/15

「請問今天是有活動嗎?你們在發放什麼東西?」 「我們正在連署希望政府能利用修改民法的方式,使同志權益能達到法律上的平等。」 黃耀慶出生於西元2000年2月12日,曾就讀台北市立建國中學,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大二生。 身為同志的他對於台灣同志議題有著極大的熱忱,不僅參與了許多場同志遊 行,並且也在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合併公投舉行前,在街頭各據點發放同性 婚姻平權及性別平等教育聯署書,積極推動同志相關議題。

2018.11.22黃耀慶在臺大校園內發放連署 (圖片來源/黃耀慶提供)

「出櫃的契機」

在黃耀慶高三以前,也曾經迷惘自己的性向,不確定自己是否為人們口中的「 同性戀 」,認為自己只是還沒找到喜歡的女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人,而那個人正是他的高中學弟,他才真正確定自己的性向。 在確定性向後,黃耀慶決定在爸爸生日當天告訴家人,給自己及家人一個交代。爸爸和媽媽得知後,反應並沒有預期中的激烈,而是欣然地接受,希望他之後能帶男友回家一起吃頓飯。黃耀慶事後回想,認為自己極其幸運,不像大部分的家庭可能會發生家庭革命、產生激烈的爭執,非常慶幸自己的家人很開明,能夠理解且支持他。 雖然跨過了家人以及自身的這道檻,但還有一個檻,是黃耀慶始終不願意說出口的—建中是一個很不友善的環境。 黃耀慶說,在建中的同儕間,雖然有許多友善且可接受同志的人,但還是有人會用「娘炮」「臭gay」等詞彙去嘲笑他人,這也是許多同志不敢也不願意出櫃的原因。 上了大學後,脫離了原本較封閉的環境,到了一個較自由的地方,讓黃耀慶有勇氣能逐漸透露自己的性向。

 

「站上街頭的開端」

同志相關的議題及活動,在交往前,黃耀慶雖然會關注,但也僅止於此,認為與自身沒有太大的關係,沒有特別的動力讓自己去參與。直到交往後,有朋友邀請他一起去街頭幫忙發放連署書 ;,黃耀慶改變了想法,決定走上街頭,幫忙發放同性婚姻法案的連署書。黃耀慶說,出乎他意料的是,原本以為只會幫忙這一次,但這次的經歷讓他越做越上癮,決定繼續參與這項工作。

 

「利用資源發聲」

在街頭發放連署書時,黃耀慶說:「我們總是會先預設立場,認為對方不會幫忙連署,或是只尋找我們認知中的同溫層,像是「女生」幫忙。」但他發現,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連署,而且如果只尋求同溫層,並不會增加更多支持的人,反而應該是要找一些與同溫層以外的人,才是最有用的方式。 走向街頭後,黃耀慶開始在社群媒體上發布自己在街頭時的照片,及他想表達的想法。他說 : 「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敢走上街頭為自身權益發聲,雖然我在社群媒體上的粉絲人數沒有到非常多,但至少我擁有這項資源,我敢講,就能替那些不敢參加遊行、甚至不敢表達自己意見的人發聲,也能將這些資訊再向外散播給更多人知道。」 正因為社群媒體上的照片,黃耀慶的性向更加公開,出現很多許久未聯繫的朋友的祝福,像是國小同學,或甚至陌生人也會說聲恭喜。 但黃耀慶也說,公開性向最困擾的一點,是失去一些原本的朋友,不能接受的人,就會漸行漸遠失去聯繫。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最後,修改民法落實同性婚姻的公投以338萬的同意票與695萬的不同意票作結。黃耀慶說,雖然不通過是在預料之內的結果,但卻沒想到比數會如此懸殊。他認為,雖然結果令人受挫,他不覺得上街頭的努力都白費了,這算是在同婚這條路上跨了一小步,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果問黃耀慶,最想對同志族群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他半開玩笑的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在這條漫漫長路上,或許荊棘遍佈,也或許順水順風,但切勿感到灰心喪志,只要這場大雨結束後,必定會出現彩虹,那道屬於同志族群的彩虹。

 

 

相關文章【亞洲第一V.S.全球第一】

記者 黃威皓
記者 黃威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