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上沒寫的 黃詠承與生物的互利共生
從小對生物產生興趣、加入生研社、進入生科系、擔任生科系助教、成為生物老師、經營生研社,對黃詠承來說,誰都沒有辦法剝離生物與他的生命。
課本上沒寫的 黃詠承與生物的互利共生
鄭兆鈞 2020/01/15
與大自然邂逅的童年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對於我,「穿過四層高高的樓梯,便是活體教室」,那條貫穿一樓到五樓的階梯不只是隧道,更是通往記憶的門廊。 樓梯間瀰漫夾雜孜然、牧草、阿摩尼亞,一股濕漉漉的味道,我一身撞進熟悉的氣體,打亂分子間的碰撞,喇叭鎖上似乎還留著因冷熱差而產生的我的指紋,我推開了門。 「咦?你回來了喔」,一個捲起實驗袍袖子的男子,一邊拿著長鑷子餵食豬鼻蛇,一邊注意蛇類進食完的反應,他是黃詠承,又稱小蛇,就讀成功高中,興趣驅使他在學校置物櫃養蛇,因為幼蛇不斷出生,得名小蛇,目前在松山高中擔任生物科專任教師,同時也是松山高中生物研究社社團指導老師。 黃詠承出生於彰化,成長於台北,因為爺爺奶奶家鄰近田邊、丘陵,從小便常接觸大自然,家族也很喜歡出外旅遊,與大自然的接觸又更多了一些,這也為未來的生物奧林匹亞國手之路埋下種子。
黃詠承仔細地餵食松山高中生研社的豬鼻蛇(圖片來源/鄭兆鈞攝)
成為奧林匹亞培訓選手的開端
高中時期的黃詠承準備閱讀一些「休閒」的書籍,剛開始先讀物理、化學,發現不太好上手後,便轉向從小就有興趣的生物。高一上學期結束,他已經讀完Campbell(大學生物學教科書),高一下學期前也把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等生物專書讀完。高二就是征戰四方的開始,首先參加生物奧林匹亞競賽,通過初試、複試,順利成為台灣前30名,同一年也參加學科能力競賽,市賽奪金後晉級全國賽,全國賽拿下銀牌。黃詠承憑藉這兩個管道,正式進入奧林匹亞國手選訓營,又從選訓營的40人(30名來自奧林匹亞競賽,另外10名來自學科能力競賽)進行一週的觀察評選後,晉級成為最後10人,進行更進一步的培訓,最後雖然沒有成為10人中的前四名代表出國比賽,但是這段經歷是非常難忘、可貴的。
奧林匹亞國手高中竟然讀四年
進入國手選訓營的選手通常會接著參加保送營,保送營是大學相關科系開給選手的入學管道,因為所有科系錄取的人數總和會多於選手人數,因此可以說是由選手任選。其實說通常就是有例外,而那個例外或說意外指的就是黃詠承,由於當時新的設備組長並不知道有保送營,只報名了選訓營,因而錯過了一次保送的機會。 高四的黃詠承沒有升學壓力,便繼續閱讀大學生物專書、養動物、玩競賽,又再度進入了國手選訓營,因為已經獲得保送資格,黃詠承就在又進入最後10人培訓名單後選擇休息,最終也如願保送進憧憬的師大生科系,學習生態演化方面的知識,畢業後也繼續攻讀師大生科所碩士學位。
「當時全場30多個選手只有我拎著包包離開。」
對於生物相關議題的關注
研究所期間,由於加入生態演化組,黃詠承便時常進行田野調查,又因為指導教授呂光洋教授是研究臺灣兩棲爬蟲的學者,這也使他對於兩棲爬蟲外來種的關注有了提升。例如沙氏變色蜥,當初在嘉義三界埔一帶被發現,在還沒有擴散之前,師大生科所就已經進行相關研究,也推測該外來種的不僅在當地蔓延嚴重,繁殖能力也非常強,至今仍然是一大難題。現在身分轉變為老師的黃詠承,轉而關注動物棄養的議題,由於社團朋友是當時新北市動保處獸醫師,因為人力有限,隨著捕捉到的動物越多,照顧動物的工作越發艱難,剛好松山高中為了因應108課綱,黃詠承也打算開一堂「生物多樣性」的特色課程讓都市小孩接觸不曾看過的生物,學校便提供許多資源,與朋友達成協議後,松山高中生研社就成為了動物的中繼站,開始了生研社的壯大。
接下松山最大社團的指導老師
黃詠承從松山生研25屆開始擔任指導老師,生研從原本的只有一隻守宮、跟其他社團共用社辦,到接收新北市動保處的動物,生研有了蛇、蛙、蜥蜴、守宮、倉鼠、變色龍、兔子、陸龜、水龜、刺蝟、蜜袋鼯、文鳥、蜘蛛、蠍子,這些動物有些是從新北市動保處來,有些是朋友寄放尚未取回,而照顧這些動物的就是生研社的學生們。黃詠承對於學生照顧動物有一定的管理方式--只能接受動物自然死亡,只要是非自然死亡或是動物逃跑,負責該組的幹部一定會被訓斥,幹部也會開檢討會,告訴所有人該如何防範類似事件,其實黃詠承在社團中的角色比較像是顧問,只有在幹部遇到無法處理的狀況、極重要的活動(例如:營隊、成果展)才會參與討論,其他時間大部分是在旁邊看幹部們開會,透過這種方式學生更能培養團隊合作,也充分發揮指導老師的功能,在諸多幹部和黃詠承的帶領之下,生研社成為了能收超過100人的社團,107學年度的期末社團評鑑也得到89.4的高分。
對於目前人生的想法
「我覺得能把興趣當成職業,或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從小時候對生物產生興趣、加入生研社、進入生科系、擔任生科系助教、成為生物老師、經營生研社,跟學生一起經營社團,畢業的學生有人讀歷史、放射、應化、傳播、教育、昆蟲……等,但是共通點都是願意回社團幫助學弟妹,這種傳承、無私的精神都是支持黃詠承經營生研社的動力。儘管追逐興趣的過程中有冷嘲熱諷,但是他依然走在興趣這條路上,一步一步追尋夢想。
「我覺得我很幸運,真的很幸運。」
黃詠承為學生講解赤尾青竹絲(圖片來源/鄭兆鈞攝)
![]() |
記者 鄭兆鈞
我要一直Done小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