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傳播寫作)

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孩子擁抱故事 故事擁抱孩子

國語日報牧笛獎作為台灣三大兒童文學獎中唯一的童話獎,廣受國際認可。然而近年來獲獎者多為大陸作家,加上林良爺爺逝世,台灣本土兒童文學人才斷層的問題日漸浮出水面。

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孩子擁抱故事 故事擁抱孩子

記者 洪揚  2020/01/15

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獎章(圖片來源/國語日報網路書店

 

「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在台灣兒童文學界常青樹、「小太陽」作家林良推動下,由國語日報社於民國84年創辦,宗旨為「發掘兒童文學創作人才,鼓勵兒童文學創作風氣」,是台灣三大兒童文學獎之一,且是唯一的童話獎,廣受海內外華語兒童文學創作者重視。獎章設計象徵著「來自土地的生機,培育創意的種子;發自童心的純真,散播文學的芳香」。

牧笛獎具國際性,參賽作品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近幾年獲獎者中,中國大陸的作者比重常超過台灣。評審委員之一的前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張子樟指出,在教學方法上,中國偏好課外資源的刺激,而台灣仍按照課本照本宣科,憂心台灣的兒童文學人才將產生斷層。」

第18屆牧笛獎獲獎者(後排右三起:墨雨、鄭若珣、嚴謐、劉美瑤、黃淑萍)與評審、嘉賓(前排右二起:前台東大學兒文所所長張子樟、文化部司長陳瑩芳、國語日報董事長蔣竹君、資深童書出版人桂文亞)合影(圖片來源/Facebook

 

第18屆牧笛獎頒獎典禮於2019年12月21日舉行。首獎從缺,第二名為嚴謐、王林柏(王先生來自中國大陸,因故無法前來領獎),第三名為鄭若珣。另有三名佳作獎得獎者:劉美瑤、墨雨、黃淑萍。六名獲獎者中雖只有一名來自大陸,但複選入圍的20篇作品中,仍是大陸作者比重較高且平均年齡較低。台灣本土兒童文學之路仍漫漫。

2019年12月23日,林良先生逝世,享年96歲。悲痛之餘,願青年創作者們能早日成熟「接棒」,不讓台灣兒童文學界人才斷層的隱憂成為現實。

張子樟(左)與林良(右)在一起。(圖片來源/張子樟提供)

縮圖來源:第18屆兒童文學牧笛獎 國語日報網路書店 臉書

參考資料:國語日報社新網新聞網臉書

相關文章【俯首甘為孺子牛 ——兒童文學理論工作者張子樟】

 

記者 洪揚
記者 洪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