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傳播寫作)

客家文化的保存及新一代

身為次文化的客家文化面臨了許多困境,要如何因應社會的改變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客家文化的保存及新一代

王則皓  2020/01/15

在台灣,大部分的客家人都生活在桃竹苗地區,基本上在大都市中不太能接觸到客家。雖然客家文化在台灣逐漸沒落,許多政府單位及民間人士仍致力於保存這個珍貴的文化。

中央政府成立了「客家委員會」主管所有客家事務,除了會舉辦許多活動,讓民眾可以更加了解客家傳統,對於「客語」的保存,也推動了客語能力認證,主要對象為國中小學生,提供他們獎金,並鼓勵參與,目的是從小培養客語的能力。

在台灣各地都有客家文化保存區,以新竹的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為例,除了在假日會有客家藝文活動外,也設有空間擺設客家文物及文史,且園區內的建築物皆是古老的三合院、古厝等紅磚建築,和旁邊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對比。十分適合全家到新瓦屋休憩,度過悠閒的下午。

近年來,也有許多年輕一輩的人在為客家盡一份力,而最容易保存的無非是音樂等文藝作品,在流行音樂中加入客家音樂的特色,便是最有效率讓社會大眾接觸的媒介,客語歌手陳瑋儒在2017年以《我爸講海陸,我媽講四縣》入圍金曲獎,正式客家年輕歌手的代表。縱然這些結合客語的流行音樂尚未被大眾聽到,但這正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資料來源:青青小熊旅遊札記客家委員會尋找台灣感動力

相關文章【將一生奉獻於客家的推手】

記者 王則皓
交大傳科12
記者 王則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