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傳播寫作)

洄游農Stay —— 勇闖青村的故事

台灣40青年在台體驗農STAY,編織出與眾不同的青村故事。

洄游農Stay —— 勇闖青村的故事

張恩愷  2020/01/15

得天獨厚的條件,賜給台灣「農業王國」的美名,然而衰退的現況,卻道出了產業的悲歌。所幸每年寒暑,透過行政院水土保持局推動的「洄游農Stay」,讓田野間傳出的笑語,談的不再是沈重的慘況,而是如何用年輕的血液,替農村注入新鮮活力。

 

來自台灣各地青年,於講座中分享自己參與「洄游農村」的故事。(圖片來源/張恩愷攝)

「洄游農Stay」推動至今已九年,全國大專院校師生可組隊報名參加,並選擇一個農村社區,提出「駐村企劃書」。該計劃期望透過各領域的碰撞,替農村找尋創生的契機。

 

舉例來說,來自坪林的設計師蔡威德『坪』感覺,打造小農食堂及質感包裝,串起創生意識的人們,在農村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為地方帶來力量。

 

台中后里人徐振傑,發揮行銷才能,創立「梨理人」團隊,藉由農棄物的分類,研究農業剩餘資源的去處。

 

就讀文化大學新聞系的魏曉恩,發揮新聞專業,駐村彰化埔鹽,卻意外在60天內造成媒體串連效應,決定創刊《旅人食通信》,希望讓農村變得很潮。

 

水保局局長李鎮洋表示,青年於駐村期間,運用專長落實構想,不僅能讓外流的青年思考自身與土地的連結,更能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來自台灣各地不同專長的青年,堅信「裂隙才是光進來的地方」,若能帶著所學回饋鄉里,使舊問題產生新解法,便能讓新舊世代在互動中一同成長。

相關文章【台灣食通信創辦人 魏曉恩—想做的事就去做!】

記者 張恩愷
來自台南,吸收著陽光長大。想寫出溫暖的故事,真誠地記下美好的瞬間。
記者 張恩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