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瘋國考 公職好不好
全民瘋國考 公職好不好
記者 張萬邦 文 2014/01/14
公務員顧名思義就是為國家處理公務的工作人員,上至維護社會公益的法官、協助政府和他國之間聯繫的外交人員;下至在郵局中為人民服務的辦事職員。而國家考試正是錄取公務人員的途徑,藉著分數的門檻篩選出適任的人選。不可否認的是,國家確實需要一定的人力來處理政府所交辦的事項,讓人民享受政府為人民所帶來的利益,並維持國家的正常運作。然而,當公務人員成為人人的第一選擇時,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台灣二〇一二年報名國考的人數,高達八十萬人。
立定志向 大學生的新目標
在高學歷充斥的台灣社會中,學生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許多學生在對未來感到徬徨失措的同時,漸漸地將畢業後的目標設定為通過國家考試。根據數據顯示,台灣以公務人員為職業的學生高達四成。一般被認為是冷門科系畢業的學子們,由於其領域的職缺在社會中相對稀少,而最後選擇在大四或畢業後開始準備國考,更有學生因為在大學中找不到自己的目標,聽從父母的建議而報名公職考試。
考選部每年舉辦各種國家考試。(圖片來源/瘋國考)
學生報考公務人員的好處在於能讓大學中未能覓得自身興趣的學生有一個較為明確奮鬥的目標,另外,對於冷門學科畢業的學生而言,在公職體系中比較能找到符合自己領域所擅長的工作,並且有相對優渥之待遇。當然,公務員的穩定性和各樣的福利也都是考量的範圍。公務員除了一般的社會保險之外,在婚喪喜慶、出差旅遊,都享有政府的補助,再加上固定的休假,使得公務員成為許多學生的夢想職業,光是二〇一三年的高普考就有將近十五萬人報名。
隨著公務人員報考的人數增加,為國考而開的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地設立,將追逐鐵飯碗的考生們齊聚一堂。
炙手可熱 被高估的鐵飯碗
一般民眾對公務員的印象主要停留在朝九晚五、穩定薪水、終生職等等,這也是為甚麼很多人搶破頭也要爭取這項職缺的最大原因。但若從實際面來看,公務人員所享有的權利實在是被大大地美化了,因為事實上,現今公職人員已不再像以往一樣擁有那麼好的工作保障。
為了因應快速的社會變動,公職機關開始將以往最為人詬病的機動性有所提升,因此在時值旺季或有偶發狀況時,公務員加班還是在所難免。在不對的時候請假休假,即使在公家單位,依然得忍受上級主管的臉色;再者,由於公職體系注重穩定性,在調職上較為困難,常常要在工作多年才有機會轉調至其他單位,造成不適任的職員難以有適時的應變辦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公職人員現在已有所謂的淘汰機制,也就是藉著每年的考績評等來決定每名職員的升遷或降級。當評等連年不達標準時,就會因為這套退場機制讓不適任的公務員提早退休或離職,因此公務員並不像普羅大眾所認為,能每天打混摸魚。
公務員的鐵飯碗往往被過分美化。(圖片來源/GoLife)
薪資低靡 台灣錢途黯淡
在一個經濟狀況良好的國家裡,公務員往往不會是人民的首選。相反地,當一個國家陷入經濟低潮時,人民為了爭取生活上的最大保障而選擇成為公務員的比率會大幅提升。自二〇〇八年的金融風暴開始,台灣報名參加公職人員考試的人數呈現穩定成長的比率。社會上的各種不安定感讓年輕人失去了那份肯衝肯闖的精神,寧願屈就於相對穩定的工作,也不願意冒著失敗的風險去開創一番事業。而企業則變向利用政府的補助,將畢業生薪資限制在二十二K(大學生起薪兩萬兩千元),這也是現代年輕人不敢投入一般就業市場的重大原因。同樣的人才,二十二K對香港和新加坡而言僅約四分之一的薪水。這樣的極低薪資,不僅使得畢業學生的能力被嚴重低估,就連要讓生活收支得以平衡都有一定的困難,而有些企業甚至以實習訓練為名,在前一、二年間支付二十K以下的薪水。
在這個社會變動愈來愈快速的時代,企業在聘請員工的方式也開始有所轉變,從前只要員工適任以及公司營運無虞,基本上就能工作至退休;現在,各大公司為了追求機動性,大多採一年一聘的制度,當一年的合約到期後,公司是否要繼續聘用全憑公司決定,這樣的人事運用方式使得員工的保障降低,遠遠不及鐵飯碗來得安定。
經濟的低迷讓畢業生不知所措。(圖片來源/LoveJays)
經濟低迷以及不願意屈就的心態,加上生活現實的考量,讓台灣畢業生轉而走向國考,謀求公職一路。
擺脫限制 重回競爭的市場
就如同一把雙面刃,公務員的確享有穩定的薪資以及生活上所需的各樣保險,卻也相對限制了其向外發展的可能性。除了高階公務員,如法官、檢察官等,公務員要升等加薪往往是非常困難的事,往往需窮一生之力,才能將固定的薪水和職位做微幅的提升,更何況公務人員被公認為最有保障的退休制度,是建立在一定長度的工作年資。工作滿特定的期限,才能領到一定金額的退休金,也就是說公務員在人生的前五十到六十年間都被綁在該職位上,對於喜愛冒險創業,向外拓展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枷鎖。在美國,僅有百分之三的學生願意成為公務員,就是因為美國學生不願意承擔公務員這個包袱而影響自己的自由發展。
當一個國家的人民肯投入自由市場時,其所擁有的人力對於刺激經濟發展大有助益;相對地,當人民的目標是效率較低的公家單位時,自由市場就會因為缺乏人才而委靡不振。公職或許是一個在現今社會中比較有保障的工作,但若每個人都以此做為目標,就如同在漩渦中緊抓救生衣,雖不會有生命上立即的危險,卻也無法游出漩渦。只有當人民在心態上有所改變,不再以公職為首要目標時,台灣的人才才能在最有效率的地方發揮最大的效能。
公務員是一個穩定有保障的工作,在經濟衰退的這幾年中成為許多人所追求的目標,尤其是大學生,然而如此的目標和對公務人員的錯誤認知也同時成了扼殺經濟發展的阻力。台灣確實需要公務員,但現在,台灣更需要的是肯努力冒險,突破自我的人力市場供應者。
![]() |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