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

網路無性別 老婆去當兵

網路的匿名性帶來許多方便和隱私的保護,但是讓許多人找到機會,在網路上扮演著與本人不同性別的角色。這些人有的是為了騙取別人的愛心,獲得方便,也有的只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這些人被戲稱為「網路人妖」。

網路無性別 老婆去當兵

記者 許仲廷 文  2014/01/14

「老公~我們不能在一起了。」
「怎麼了,是我不夠好嗎?」
「因為我發生了一些事情,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和你見面,又不想束縛住你。」
「發生了什麼事情?說出來,我可以幫你。」
「老公...
...謝謝你,我很感動。但你幫不了我的,我明天要去當兵了。」
這是一段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對話,看起來雖然荒謬,卻讓許多網友心有戚戚焉。因為這樣的事情,在現代的網路生活當中,正不斷地上演。


無往不利 網路人妖盛行

人妖,指的是透過整形、變性手術,來讓自己看起來更符合心理所認同的性別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會看到人妖,即使是在變性盛行的泰國,人妖也是絕對的少數。但在網路上你會發現,無論是在遊戲中的「小美」、「小花」,還是論壇上的「小妹」、「小女子」,常常都是由男性所扮演的「網路人妖」。

在網路上,許多論壇的用戶都是以男性為主,而少數的女性總是特別容易受到關注。這些女性發表文章時常以「小妹」作為開頭,而這些「小妹文」總是會得到比較多、比較好、比較客氣的回應。因此,有些男性在發文時也會自稱小妹來獲得便利。但人在網路上是很容易留下足跡的,這些冒充的「小妹」,也常常會被識破,引起大家的撻伐。另外一種人妖是出現在網路交友空間,例如聊天室,或者是各種交友網站。這種時候就要特別小心,他們很有可能是要騙你的錢。

既然大家都知道網路上的性別不可信,為何網路人妖還是屢試不爽?因為即使疑心再重的男性心裡,還是會有著一絲希望:在眾多的人妖之間,總會遇到一個真正的美女吧!抱著這樣想法的人,很多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網路上喜歡很久的女生竟然是個男的!」類似的文章開始出現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

網路交友時最怕遇到的就是這種「網路人妖」。(圖片來源/就醬的營養午餐


網路結婚 伴侶雌雄莫辨

早期的網路遊戲當中男女比例更加懸殊,遊戲中的女性往往是眾多玩家追捧的對象,不需要開口,就會有許多遊戲裡的金錢、裝備送上門來。因此有些男性就會選擇女性的角色,再幫自己取個女性化的名字,說話時故意使用很多表情符號或語助詞來裝可愛,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是女性。在遊戲中四處對其他玩家撒嬌、尋求幫助,更有甚者,在整個遊戲中廣播「徵老公,求包養,要疼」的也大有人在。

二零一二年的情人節,一款線上遊戲《裂痕:特拉娜神域》(Rift:Planes of Telara)透過情人節的活動創下了一項金氏世界紀錄,那就是在一天之內,遊戲裡總共有兩萬一千八百七十九對玩家在遊戲中舉行了網路婚禮。自從網路遊戲的結婚系統推出,網路上的社群功能變得更加豐富。「徵公」、「徵婆」成了網路遊戲中的一個新奇文化現象,但在多數的情況中,這些網路中的「夫妻」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分,甚至是性別。結婚系統的本意是要讓網路更貼近現實生活,結果卻是讓大家對於網路上的角色的真實身分更加懷疑。但也有一些人認為,網路只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何必在意真實的身份?所謂的「結婚」與其說是需要伴侶,不如說只是要尋找一起玩遊戲的夥伴而已。

 

自我實現或是填補空虛

對我們而言,在網路上所選擇的角色到底代表什麼?

現在提到「線上遊戲」,大多是指MMORPG,也就是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一般人在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時,多半是將自己帶入到遊戲中的角色當中,扮演這個角色的身分,也就是說在過程當中,這個角色就是玩家本人,他的一舉一動,也會符合玩家本人的行為準則。所以,選擇扮演和自己性別不同的角色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隨著現代人對網路看法改變,越來越多人認為,在虛構的世界中,為什麼還要扮演真實的自己?在現實中做自己過得不順心,在網路上不妨試試看不同的角色,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想法。對於這些人來說,角色的選擇就不受拘束,很容易就能接受與現實不同性別的角色。

還有一種特別的觀念也越來越盛行,那就是不再將遊戲中的角色視為自己扮演的對象,而是自己的伴侶、兒子、女兒,甚至是寵物。這些人會特別用心的妝點自己在遊戲中創造的角色,並且在網路上分享,與其他玩家比較誰的「女兒」更漂亮、誰的「兒子」更帥氣,有許多女性玩家也是因此而選擇男性的角色來進行遊戲。這樣的行為其實由來已久,自從電子遊戲開始出現「紙娃娃系統」,玩家就開始可以自訂遊戲角色的細節,類似小時候玩的芭比娃娃。有趣的是,在我們的印象裡,芭比娃娃通常是女生才喜歡玩的,而在以男性為主的電子遊戲世界裡,「紙娃娃系統」卻出乎意料的成功。


現在大多數的網路遊戲都能讓玩家自訂角色的外觀。(圖片來源/許仲廷提供)

 

性別混亂 女性難做自己

當大家都已經對這個現象見怪不怪時,一個新的問題產生了,真正的女性在網路上的身分也不被大家信任了。現在網路人妖的技巧越來越高明,網路上甚至有許多心得分享,教人如何成功的扮演一個女生,在網路上騙取男性的愛心。所以我們習慣性地認為網路上遇到的女性,大多都是由男性扮演的,即使遇到有說她真的是女生,大家心裡的第一個反應也是「她應該是在騙我吧?」

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現在使用網路的女性已經越來越多,許多網路平台仍然是對女性很不友善。人們討論男性化的話題,用男性化的溝通方式,完全不會在意女性的感受,畢竟在身邊的「女性」,很有可能也是男生所扮演的。女性很難在這些網路平台上扮演正常的女生,即使大家知道了自己真的是女生,也不一定是好事,在眾多網路人妖之中出現了一個真正的女性,反而會引起眾人的議論、搭訕,讓人更加困擾。在網路遊戲中更是如此,所以有些女性玩家乾脆就以男性的身分和大家打成一片,到了某一天網聚的時候,大家才發現「啊,原來是個女生!」

網路的匿名性帶來許多問題,至今還沒被解決,現在的法律也很難保障很多網路上的權益。而網路實名制的推動仍然有許多爭議,困難重重。因此,在網路上交友若投入真感情,自己得要多多注意,以免最後發現,陪伴多年的虛擬伴侶,原來是個網路人妖。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記者 《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