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羞門簾後 最真實的人生
遮羞門簾後 最真實的人生
記者 楊哲維 文 2014/01/14
過去是藍色的門簾,現在是霧面的玻璃門,不變的就是上頭一個大大的「當」字。私營的稱作當鋪,公營的名為動產質借處,相同的是大眾對它避之惟恐不及的負面印象。從古至今,「當鋪」一直是個相當神秘的場所,定位處於銀行與地下錢莊之間,穿梭正邪、遊走於黑白兩道。直到去年一本書的出版,才讓大眾得以看見遮遮掩掩的屏風之後,交換的並不只是利益,更是世間的人情冷暖。
當票背後的意義
《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作者為經營當鋪已有三十年的秦嗣林,大家都稱之為秦老闆。求學時在台北借住的地方剛好就是一間當鋪,從此開啟了不解的緣分。十九歲時因為當鋪意外結束營業,原本是學徒的秦嗣林只好靠著微薄的資金創業,在簡陋的店面當起了老闆。剛開業時沒有顧客上門,以及第一次做生意就被騙的窘境猶記在心,但他仍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還有想端正當鋪負面形象的心,克服重重困難撐了過來。他曾笑著說:「我可能是全台灣『立志』經營當鋪的人。」就憑著這樣明確的目標與堅定的信念,讓秦嗣林一做就是三十個寒暑。
每張當票,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儘管大眾對當鋪存在著刻板印象,但是身為老闆的秦嗣林認為其實不然,正因為「錢」是生存於現代社會中的必需品,因此人在面對金錢時往往會呈現出最真的自己,平常不易發生或曝光的事情在這裡卻顯露無遺。一則則感動、勵志、啟發、醒世的故事就這樣分別藏在二十九張當票的背後,藉由秦嗣林樸實簡單,卻寓意雋永的文筆呈現在世人眼前。
早期的當票是用業內專用的「當字譜」書寫。
(圖片來源/浙江成就典當有限責任公司)
冰冷的店面 溫暖的交易
會進到當鋪裡的人,通常手頭上沒有現金卻需要急用,因此就會拿著值錢的物品到當鋪,依實際價格打折扣借款,再約期付清本金及利息贖回。這些人大多是面臨經濟上的困難,手足無措之下才會選擇進入當鋪,店家顧及顧客的為難心理,都會在門口掛上門簾或是在玻璃門上做裝飾,讓外人無法看見店內的情況。雖然處境尷尬,但借錢的動機本質上是正當的,有時候甚至值得表揚,或感人肺腑。這些人借錢往往不只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完成一個期望、一個約定,或是為了造福他人,不是一般大眾刻板印象裡的揮霍無度、寅吃卯糧之人。身為老闆的秦嗣林因為過去父親從善如流,耳濡目染下也用體恤民情、熱心助人的態度來經營當舖,甚至會因為特殊案例放寬或打破行規,為的就是成全一樁難能可貴的美事。
秀秀是位年輕的工廠女工,與男同事墜入情網,決定廝守終身,然而卻因為童養媳的身分,必須湊出五十萬的聘金,養母才會答應兩人的婚事。同間工廠的領班王大姊發現秀秀每天悶悶不樂,一問之下便主動拿自己的金飾去秦嗣林的當鋪典當。而秦老闆聽了來龍去脈後也大為感動,建議王大姊可以找工廠的其他同事一起募集。中午用膳時,王大姊在員工餐廳登高一呼,成功獲得大家的迴響,員工們紛紛回家拿出值錢的金飾、嫁妝來變現,最後經過清點竟然有兩百多件,換得的金額竟高達近三十五萬。四、五個月後,秦老闆收到了秀秀的喜帖,地點就在工廠員工餐廳,現場萬頭巑動,氣氛溫馨感人,大家看著經歷波折的小倆口終於修成正果,紛紛流下喜悅的淚水。
在過去,童養媳被視為划算的交易,不僅家裏可以多一位人手幫忙,又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聘金,然而建立在利益而非情感上的婚姻往往帶來遺憾,而不是幸福。隨著愛情主權的高漲,過往不合理的制度受到嚴苛地挑戰,而很幸運地,秀秀是其中一位贏家。不過最大的功臣莫過於熱心的王大姊還有同事們,雖然這些人當中有人在愛情或婚姻中得到幸福,有人則不然,但不管自身處境如何都希望可以促成眼前這段勇敢堅定的姻緣。因此誰說當鋪裡只有冰冷的利益來往,如果立意良好、使用得當,當鋪也有可能成為生命中的貴人。
當鋪的玻璃門會裝飾或加以霧面處理,讓外人看不見裡面的情況。(圖片來源/大紀元)
鑑人勝於鑑物
雖然有不少當鋪都像秦老闆一樣「救急又救窮」,有心人士還是會利用當鋪的特性投機取巧,甚至作奸犯科,像是有些人會拿偽造的物品來典當,或是把當鋪當作銷贓的管道。為避免被騙,心血付諸東流,當鋪老闆都要練就一身快速,並且準確鑑定物品的絕技,秦老闆也不例外。他在書中說:「當鋪每天開門做生意,十個上門的客人當中騙子和流氓可能就有兩、三個……因此要如何避免上當,就成了必修的重要課題。」然而客人典當的物品琳瑯滿目,每個時期也會出現新商品,必須充實的專業知識可說是永無止境。因此在多年的經驗累積下,秦老闆找到了鑑定的圭臬:鑑「人」比鑑「物」重要。
曾經有個口嚼檳榔、儀態粗俗的人上門要當車,不過這台車身價不斐,秦老闆估價後四、五百萬跑不掉。通常當鋪老闆看到價值高、行情好的物品上門都會很樂意接受典當,因為日後如果流當就可以順利高價賣出。然而當車人不管是裝扮還是氣息,都不像是一個匹配的車主,因此秦老闆對其架起心防,並對車子做詳細的檢查,總算在證明文件中的發票發現造假,因此堅決拒當,以免吃上收贓的官司。
物品是中性的,人則有正邪之分。一件物品必須透過人類的使用才能賦予其意義,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因此使用物品所造成的結果完全懸於人的意念之上。同理可證,如果要理解一件事物的背景,往往從使用者下手最準。諷刺的是,有心人士總把焦點放在物品的精心擬真上,以至於很難被識破,卻忘記順便裝扮自己,一個眼神飄忽、語氣結巴、冒冷汗、惱羞成怒,很容易就露出狐狸尾巴。物品不管經過多嚴密地修飾,終究是人為加工的「虛假」,然而人的心理、生理反應卻騙不了人,是最「誠實」的。因此作者在最後的啟示說得很精闢:「人對了,東西不對,還有得救;可是人不對了,即使東西對,一切完蛋。」
當鋪門簾只能遮掩表面事物,卻擋不了真實的自己。(圖片來源/波酷網)
每張當票的貸金 無價
「即使交易的金額再大,金錢只是冰冷的數字;而每件易手的物品,不論新舊,都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生命的軌跡。」每次與顧客互動的過程中,這句話總是提醒著秦嗣林,是本書的主軸,更是作者經過三十年經營當鋪的經驗後,淬煉出的人生哲理。
身為一個被視為負面場所的老闆,秦嗣林並沒有因此躲在遮掩的屏風之後,而是選擇以敞開的心胸、公正的評斷,以及以顧客為上,設身處地的心,來面對每一次的交流,也因此得以發現每一個人事物最真實的一面,其中不乏蘊含著深刻、受用的生命體悟,成為了典當不到無價商品。或許這些光怪陸離的事件很難發生在現實生活,但背後的意涵卻是放諸四海皆準,不僅洗刷了當鋪的負面形象,更成為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針。
![]() |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