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

稻香歌曲 唱出農村真善美

在高雄愛河邊,有這麼一位與眾不同的表演者,穿著簡單的印花T恤,和破爛的牛仔褲,打著赤腳,彈奏著一把木吉他,用微微沙啞的聲音,唱著最質樸的農村歌曲。

稻香歌曲 唱出農村真善美

記者 蔡乙佳 文  2014/01/14

高雄愛河,不僅是觀光客們的必遊之地,同時也是街頭藝人們的舞台,創意的集散地。而在各種互相爭奇鬥豔的表演中,卻有一位表演者,靜靜地站在角落,身著簡單的印花T恤,和破爛的牛仔褲,打著赤腳,用吉他彈奏著簡單的旋律,用著微微沙啞的聲音,唱著自己創作的台語歌曲。

他,就是「愛河國民歌手」嚴詠能,是第一個在台灣農村間行腳唱遊的歌手,也是第一個,打著赤腳站上金曲獎頒獎舞台的歌手。
 

沙啞的旋律 質樸的歌曲

嚴詠能的歌曲,主要是以描繪台灣農村的風情為主。有時也會加入鼓勵人心、感恩人事、懷鄉等元素,以關懷農村,為農村歌唱為目標。

嚴詠能的歌聲,不同於一般歌手的清亮,而是微微沙啞且略帶疲憊感。一般歌手都會極力避免讓聲音變成這種狀態,但是嚴詠能不在意,反而將它在歌唱中盡情展現,讓歌曲變得更有味道。像是在〈越來越遠〉這首歌中,他沙啞的歌聲,搭配上木吉他悠遠的旋律,就像那些逝去的時代的注腳,充滿濃濃的懷舊、懷鄉韻味和情感。


〈越來越遠〉充滿了濃濃的懷鄉情感。(影片來源/Youtube)

另外,不過度修飾,也是嚴詠能創作的一大特色。他的歌曲就像他的穿著一樣,輕鬆、自在。他不賣弄文學、演奏或歌唱技巧,都是用簡單直白的詞句。例如,〈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的主歌:「阮阿公 吃到七十一 每天巡田水 當作看電視 幾分ㄟ田地 無欲賺錢 用心肝 來種好米」,直觀的邏輯讓人很容易就能理解歌詞的意義,並跟隨進入歌曲的情緒,無形中增加了參與感。而如果透過主歌無法了解歌曲的意義也沒關係,他的副歌會將整首歌的重點直接唱出來,並且透過反覆輪唱的方式,讓人們對歌曲有更深刻的印象。

同時,歌曲的節奏和旋律,也是以簡單、流暢為主,沒有電音,沒有金屬,也沒有搖滾,只有木吉他厚實的和弦,咚咚地一聲聲敲響在耳中,配合著嚴詠能獨特的嗓音,讓歌曲質樸且充滿力量,讓繁亂的心靈,也跟著一起放鬆、平靜,用心聆聽歌曲。
 

腳踏實地 為農村歌唱

雖然嚴詠能並不是第一個以農村為歌唱主題的歌手,不過,他與他所成立的打狗亂歌團,卻是第一個,將演唱會帶到農村的團體。嚴詠能脫下了鞋子,赤著腳,「腳踏實地」地與他的歌團巡迴在台灣各個農村的廟埕、廣場,把作品唱給鄉下的阿公阿嬤、大人小孩們聽。

他們也不只是唱歌而已,他們也和當地農村合作,進行社區營造,推廣農村的美好。〈馨滿義竹〉這首歌就是和嘉義縣義竹鄉合作,推廣當地觀光所寫的歌。歌詞將義竹老車站過去的風情,和當地人們對義竹未來的期望,通通唱了進去。而歌曲的MV,也不像大部分的觀光宣傳影片,以展示景點為主,而是以當地的人們作為主角,以當地籌備這項活動的紀錄當作主軸。片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笑臉、認真的臉、親切的臉,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生命力和人情味,配合著歌曲,將當地的美好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馨滿義竹〉將義竹美好的人事物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影片來源/Youtube)
 

你來唱衰 我來唱好

市面上,大部分以農村為主題的歌曲,其觀點的切入方向,大多是以議題性和批判性為主,也大多充滿憤慨的情緒。像是林生祥的〈菊花夜行軍〉唱的就是一位菊花農想要打破WTO所造成的台灣農業困境,除了副歌採用如軍歌般的歌詞和旋律,歌曲中更加入廣播口白:「同胞們 以農業培養工業 以工業發展農業 是我中華民國現階段 經濟建設的基本策略」來諷刺政府食言的施政。整首歌故事性十足,情緒高昂,充滿為農民打抱不平的心願,但其議題性的內容使得整首歌稍顯沉重,普及性也較為有限。


〈菊花夜行軍〉整曲充滿慷慨激昂的情緒。(影片來源/Youtube)

而同樣是唱到WTO,嚴詠能的〈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就以無米樂崑濱伯的故事當作主線,歌中描繪了許多農村景緻,以輕快的節奏和旋律組成,副歌還故意將WTO唱錯:「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 (好) 睬睬伊 什咪 WOT」,就像老人家即使記不清英文名詞,但仍對未來充滿衝勁與幹勁。因此,相較於〈菊花夜行軍〉,〈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在Youtube上的點閱率要高出許多。


〈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曲風明快。(影片來源/Youtube)

除了與農村有關的歌曲之外,嚴詠能也有以整個大台灣為主的創作,其創作的理念也是以積極樂觀為主,像是〈有一天〉中唱到:「咱的台灣 沒親像伊講的 赫呢歹 黑暗過去 天光就會來」,肯定台灣這塊土地,並對未來抱持著希望。

嚴詠能曾在接受新台灣新聞週刊第五百二十四期說到,演藝界對台灣大都抱持著較為悲觀的想法,但是台灣其實並沒有不好:「你來唱衰,我來唱好」所以,他的歌曲都是以唱出台灣社會、台灣農村的真善美為主,要讓台灣人看到台灣的好。

雖然觀點不同,方法不一樣,但無可否認的,不論是像林生祥這樣以議題性創作為主的歌手,還是像嚴詠能這樣的「唱好」歌手,都是在為台灣農村與台灣社會尋找出路。
 

獨立創作 發聲有限

嚴詠能和打狗亂歌團雖然創作不輟,積極為農村發聲,也自費出版了很多唱片,但由於唱片無法在主流通路上銷售,導致他們鮮為人知的窘境。而在以《大員一家農出來》這張專輯獲得金曲獎之後,嚴詠能與打狗亂樂團雖瞬間打響知名度,但在金曲熱潮過後,媒體轉移目標,他們的消息便又沉寂下來。

由於整個主流音樂市場的環境,導致像嚴詠能這樣非主流的獨立創作歌手,由於製作與行銷成本相對較低,即使已經積極宣傳,參加金曲獎,仍無法有效打響知名度。如果能夠跨越這個困境,相信不論是嚴詠能,還是其他獨立歌手,甚至是台灣的音樂市場,都能夠再更進一步,讓更多好歌被聽到。

或許前途艱難,不過嚴詠能與打狗亂歌團仍然巡迴在台灣各地,要把台灣的好,台灣農村的美,唱給全台灣的人聽。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記者 《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