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

高唱自我 百變鋼琴才女

莎拉芭瑞黎絲(Sara Bareilles)這位來自美國加州的新世代鋼琴才女,再次用全新單曲〈Brave〉證明自己音樂的深度與廣度,堅持不為名氣流俗。

高唱自我 百變鋼琴才女

記者 陳聖文 文  2014/01/14

“Say what you wanna say And let the words fall out Honestly I wanna see you be brave”舞動輕快節奏,穿插活潑的鋼琴聲浪與鼓勵世人勇敢為自己發聲的正面歌詞。莎拉芭瑞黎絲(Sara Bareilles)這位來自美國加州的新世代鋼琴才女,再次用全新單曲〈Brave〉證明自己音樂的深度與廣度,堅持不為名氣流俗。


主打單曲〈Brave〉封面照片。(圖片來源/http://www.sarabmusic.com/

獨樹一幟 個性主打

〈Brave〉這首來自莎拉芭瑞黎絲第四張錄音室專輯《The Blessed Unrest》的首波單曲,創作靈感為周遭因為出櫃問題而煩惱不已的同志朋友,進而延伸到鼓勵群眾無畏地表達自我。曲風雖然帶著莎拉一貫的爽朗節奏,卻因為歌詞的雄心壯志與聲線高亢還依舊扎實飽滿,順勢搭上霸凌、同志這些正夯的時事議題,而成為一首首令人琅琅上口的全民國歌。更讓樂迷眼睛更為之一亮的是,音樂錄影帶裡莎拉再次展現肢體舞動的美,以小人物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大膽舞蹈為錄影帶主軸,而非自己柔順的坐彈鋼琴,嘴形照著歌詞空唱,取代鋼琴才女千篇一律的形象。


〈Brave〉音樂錄影帶中的舞蹈,激勵人心。(影片來源/Youtube)

以往鋼琴才女總會順著唱片公司的要求寫一些容易傳唱,或是歌詞強說情愁的情歌作為主打,好迅速打入主流市場,拓展歌手名氣。莎拉在被Epic唱片公司簽下要發行第二張專輯前,同樣面臨被公司要求完成一首討喜的「情歌」來作為主打。但她左思右想,就是寫不出旁人期望她能完成的作品。直到壓力累積到再也無法承受,她終於忍不住坐在綵排室,把所有緊繃一次宣洩出來,寫成了一首歌曲,而這首歌正是佳評如潮的排行金曲〈Love Song〉。

〈Love Song〉夾帶個性搖滾琴音,搭上莎拉時而靈魂時而充滿力道的詮釋,很快就受樂界矚目,且稱霸告示牌流行榜。〈Love Song〉看似是一首典型情歌,實質上卻直白地道出對唱片公司壓迫的反擊。這類風格順耳耐聽,卻實際表達內心不滿情緒的「罵人抒情歌」可說是莎拉的招牌之一。二○一○年發行的〈King of Anything〉再次成功打造話題,並第三度獲得葛萊美獎提名,鞏固莎拉獨樹一幟的「抒情」路線,也讓她成功以自己的調調,打入主流音樂市場。


讓莎拉成功打入主流樂界的單曲〈Love Song〉。(影片來源/Youtube)

風格不受限

雖然重點主打總不愛嘗試纏綿情愛歌曲,但情愛卻依舊是創作歌手最容易取得靈感的來源,這對於莎拉也不例外。《Little Voice》專輯裡面的〈Gravity〉,去除了繁瑣的編曲潤飾,讓琴聲和諧地與莊重的弦樂搭配,使聽眾感受最純粹的心碎告白以及莎拉充滿穿透力的敘事能力。而《The Blessed Unrest》之中的〈1000 times〉則展現脆弱的力量與真切的獨白,情感層次如乘坐手扶梯般逐漸堆疊上去。〈December〉一曲則是透過莎拉深厚且貼近生活面向的寫詞功力與不造作的演唱技巧下,如蕭瑟冬季裡溫暖的炭火,帶給樂迷在濃稠抑鬱中一抹光線般的正面能量。

雖然音樂基底是以鋼琴為主,風格為流行搖滾,但莎拉也有其他類型的作品。如吉他編曲的憂傷小品〈Basket Case〉便成功網羅文青族群。而以電吉他創作的〈Let The Rain〉號召釋放自我的情緒與能量,打造完全不同於鋼琴的輕搖滾魅力。

除此之外,莎拉最為人稱道的音樂風格就是她迷人的靈魂口吻搭配侵略性十足的流行搖滾曲風,如〈Not Alone〉就是首俏皮卻不失個性的另類作品,也不禁讓人聯想起首見英國才女KT Tunstall的爵士搖滾風格還有其單曲〈Suddenly I See〉裡的那種自信風采。
 

寫詞功力 津津樂道

對許多樂迷來說,不論一個歌手的單曲有多麼琅琅上口或是編曲有多麼精緻,在寫詞上若總是打轉在小情小愛,或是想要傳達的意念不夠有深度,歌曲的層次也就顯得淺薄。聽過、愛過一段時間且罷,總無法成為腦海裡重覆迴盪的字句。

莎拉除了音域能橫跨女低音到女高音,現場實力更是扎實,歌詞創作上也一直是樂評津津樂道的。打開專輯裡面附上的歌詞本,就像閱讀一本頗負文采的日記。在聽著她編曲細緻,充滿情緒起伏的歌曲,就好像檢視她生活的經驗。不論是遭遇寫作上的困境如〈Uncharted〉所唱,抑或是抒寫感情路上的曲折蜿蜒、酸甜回憶的〈Breathe Again〉,還是探討生死議題的〈Chasing The Sun〉,她總能透過女性主義觀點,將生活上的智慧與脆弱,化成詩句般的歌詞,甚至期望創作出首首如Katy Perry〈Firework〉般能鼓舞氣勢,屏除黑暗面的歌頌。
 

才女間的較量

隨著莎拉漸入佳境的音樂事業,同類型歌手之間的比較自然是少不了。包括Fiona Apple、A Fine Frenzy、Nerina Pallot等人,這些才女的共同點是唱作俱佳,只是在風格上彼此迥異,各自殊途。Fiona Apple曲風黑暗,專輯呈現如舞台劇音樂般的華麗迷幻,充滿實驗性質。A Fine Frenzy嗓音輕似呢喃,搭配飽和文采的古典空靈魅力。Nerina Pallot情感則是與莎拉同樣細膩,但歌詞涵括的範圍更寬廣,從反戰思想、音樂事業歷程到自己的小孩出生。

但莎拉的知名度勝過於多數鋼琴才女的原因除了曲風較為流行,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她大剌剌、不拘小節的親和個性。像是先前爆出Katy Perry的單曲〈Roar〉節奏疑似與莎拉的〈Brave〉過於雷同,有抄襲嫌疑。但莎拉一點也不在意,反而很難過歌迷這樣咄咄逼人。而她豪放的風格也體現在現場演唱時,偶爾改編自創歌曲,時而搞笑混搭兩首打不著邊際的歌曲。胡鬧也好,創意也罷,總是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成名後的堅持

莎拉音樂風格的創意多變與不停歇的自我學習是有目共睹的,〈Gonna Get Over You〉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誰說分手情歌就勢必要哭哭啼啼?誰規定音樂才女就不能唱唱跳跳?莎拉就成功地融合了這兩個元素,打造另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十八般武藝樣樣行的莎拉跳起舞來架勢十足。(影片來源/Youtube)

這樣絕佳的天份與後天的努力不懈,讓她的音樂之路比其他歌手來的順遂。雖然還有許多成就與機會與她失之交臂,名氣也無法與流行偶像歌手相衡量。但只要堅持莎拉選擇主打歌曲的態度,開闊創作的視野,不要認為自己停留在一個介於於藝術類歌手和流行歌手的名氣,而開始特立獨行或隨波逐流。樂壇依舊樂見莎拉芭瑞黎絲,這位鋼琴搖滾界的冉生之星,帶給聽眾一波波的驚奇之旅。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記者 《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