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鐵地下化 施工大比拚
南鐵地下化 施工大比拚
記者 陳祥豪 報導 2014/06/17
目前主要的兩個方案是民間版的和政院核定的施工方法,雖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地下化,
但是對居民來說造成的影響卻差異很大。(圖片來源/陳祥豪製)
台南鐵路地下化政策近來風波不斷,受影響的住戶不但在鐵路沿線掛起抗議布條,甚至多次北上表達抗議。而他們自己也在二〇一二年八月成立自力救濟會,希望反對拆遷的聲音能被聽見。自救會不單只是抗議而已,也在社群網站上面積極宣傳,並整理出事件懶人包,此外,他們也提出一套「民間版」施工法,也參與市府召開的工程技術論壇,即使最後並無共識,但有達成直接與官方對話的目的。
其實台南鐵路地下化政策早於一九九三年即拍板定案,當時就決定採用「原軌地下化」的施工方式,也就是租用東側民地架設臨時軌道,接著在現有的鐵軌下方施作地下鐵路,最後臨時軌道拆除後土地即可還給人民。不過爆發抗爭的轉捩點在於,二〇〇七年「原軌地下化」的計畫突然轉變成在東側直接架設永久軌,也就是原本「徵用」的民宅突然變成要不回來的「徵收」,附近居民因此質疑政府程序不公正。而此方案在二〇〇九年分別通過經建會審議和行政院核定,工程小組也在二〇一〇年八月進駐台南市。
許多鐵路旁居民得知自己的土地將被徵收,覺得權益受損,因而促使自救會的成立,如自救會發言人陳致曉的父母,一想到親手設計、一手建造的房屋將可能要不回來了,心中滿是無奈,故自救會一直致力於將住戶的影響降到最低,希望政府可以選擇耗時較長,花費較高但是人民損失最小的方案。
即使抗議聲浪激烈,但地下化的計畫也有不同聲音,也有一群人是支持台南鐵路地下化和現行工程的,他們同時也經營了社群網站粉絲團,也整理出「為何台南鐵路地下化停擺」的懶人包,說明為何當初制定的計畫不可行,也抗議自救會對公共建設的抹黑。
鐵路地下化是強化城市機能的一大方針,同時也是台南市規劃已久的重大工程,不論最後採用的方法為何,政府在動工之前都應該清楚了解居民和鐵工局兩造的訴求,並且分析出可行度較高且最安全的方法,讓居民能夠在享受方便的同時也保障自己的權益。
資料來源:反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自救會粉絲團、我挺台南鐵路地下化粉絲團
![]() |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