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熱潮 動畫歌曲新紀元
冰雪熱潮 動畫歌曲新紀元
李孟東 文 2014/06/17
「Let it go Let it go
Can’t hold it back anymore
Let it go Let it go
turn away and slam the door」
歌詞選自去年十一月底上映的迪士尼最新3D動畫電影【冰雪奇緣】(Frozen)當中,最著名的主題歌曲〈Let it go〉。也許是動畫片的觀眾年齡層設定偏低,本片在上映初期並沒有特別亮眼成績,但是靠著網路口碑一片好評聲浪的幫助下,後勢看漲,於第六週席捲北美週末票房冠軍。全球票房更超越迪士尼自家推出的【獅子王】在一九九七年所創下的十億美金紀錄。
隨著電影的持續發燒,主題曲在Youtube上由原配音伊迪娜‧曼佐(Idina Menzel)演唱的版本,也在今年二月份累積突破一億人次的點閱率,電影原聲帶更是五度問鼎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公告牌(Billboard),其火紅程度可見一斑。
隨著電影票房扶搖直上,原聲帶和許多週邊商品也跟著熱賣
(圖片來原/滾石唱片)
歌舞與劇情 相輔相成
通常在觀看電影時,電影配樂往往是暗中引導觀眾進入主角情緒的重要推手,但音樂卻又不會從聽覺感知上搶走視覺上的風采。歷年來的迪士尼作品,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其歌舞風格的動畫片,尤其是公主系列的【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花木蘭】到近年的【魔髮奇緣】。音樂在電影當中是一直扮演著主要元素之一,甚至超越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冰雪奇緣】這次除了在畫面上力求完美與華麗外,更注重情節與歌曲間的融合,使劇情與配樂成為兩項相輔相成的重要元素。
在〈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這首短短三分多鐘的歌曲當中,交代了故事中兩位姐妹,艾沙(Elsa)與安娜(Anna)小時候的成長歷程,音樂恰如其分的引導觀眾進入情緒。「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這句歌詞一共重複了三次但每一次都代表著不同時期安娜的心情。
第一次用鋼琴高音分解和弦伴奏來襯托五歲幼童Anna的純潔好奇心,第二次則是利用管弦樂快速跳音來描寫好動的九歲小女孩Anna,第三次不同於前面兩次的安排,簡單的鋼琴和弦做為襯底,放慢節奏速度讓十五歲青少年Anna略帶哭腔的歌聲直接打入觀眾耳朵。同樣的旋律搭配不同的編曲安排,製造出不同的氛圍,使這樣的音樂更具有立體感,也同時呼應了劇情的需要。
〈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利用編曲的技巧凸顯人物的情緒,
並透過副歌三次的情緒轉換給人一種時間流逝快速的感受(影片來源/Youtube)
〈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利用短短一首歌時間完整呈現在故事中相當於十年的光陰的手法,可以從迪士尼之前的經典動畫中看出同樣的斧鑿痕跡,比如同為公主系列的【花木蘭】,在劇情發展到木蘭從軍時,利用〈男子漢〉(I'll Make A Man Out Of You)這首歌做為背景,看李翔校尉如何用一首歌的時間,把一群烏合之眾訓練成一支訓練有素的強悍勁旅。又或者是【獅子王】裡最具喜感的兩對活寶彭彭與丁滿,一起唱出〈Hakkuna Matata〉,說服並收養辛巴,讓牠從一隻小幼獅成長為雄姿煥發的公獅子。透過音樂節奏的快慢轉換、鏡頭的精簡敘事,讓人完全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正是迪士尼歌曲所擅長的把戲。
聲優挑選 考驗唱功
既然迪士尼動畫以歌曲見長,那麼為這些虛擬角色發聲的幕後配音員就必然要具備歌唱才能,但是要成為會唱歌、說話技巧又好的配音員相當不容易,因此常常在同一角色唱歌時,得另找聲線相近的歌手另外配唱。但【冰雪奇緣】為強調角色音調的一致性,從配角到主角的所有原配音都是單一個人所完成(不考慮角色不同年齡時的變聲),可以想見迪士尼對這部動畫的企圖心。
更難能可貴的是,片中所有的配音員除了為艾沙配音的伊迪娜‧曼佐是專職的音樂劇演員,其他如克莉絲汀‧貝爾(配安娜)、喬什‧蓋德(配雪寶)都不是以唱歌見長的電影演員,但是唱起歌來卻都毫不遜色,至少他們的歌聲不會像另一部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當中飾演賈維警長的羅素‧克洛,一開口唱歌就讓觀眾「出戲」。
替艾莎配音的伊迪娜‧曼佐在劇中展現優異歌喉,替歌曲加分不少(圖片來原/HITFIX)
僅管在劇情中與第一女主角安娜相比,艾沙身為第二女主角的戲份異常得稀少,但是艾沙每次出場都必然吸引到觀眾的目光,除了歸功於服裝設計巧思之外,為艾沙發聲的曼佐更是為這個角色增添魅力的幕後大功臣。
在唱〈Let it go〉這首主題曲時,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要能夠掌握中高音域之間轉換的技巧,或許對於曼佐而言,唱音樂劇飆高音是家常便飯,但是除了唱歌,她對於角色在歌曲當中心境變化甚至有更細微的詮釋,在副歌重複時總能融入不同的聲音表情,讓高音更有層次感,能夠做到這點,是唱紅這首歌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為什麼同一首歌由黛咪‧洛瓦托(Demi Lovato)灌錄的流行版本點閱率仍稍遜於曼佐。
歌舞動畫片的再次復興
雖然對於許多成人而言,迪士尼動畫一直給人一種「小孩專屬」的刻板印象。但是迪士尼似乎就是有種魔力能夠讓家長們心甘情願帶著小朋友進電影院,然後笑著走出影廳。五、六○年和八、九○年代堪稱是經典動畫片的兩個重要興盛時期,後者更是迪士尼歌舞動畫最為風靡一時的黃金年代。
然而隨著二十一世紀三維動畫技術的影響,觀眾不再滿足於歌舞動畫中的芭樂歌曲,轉而追求更酷更炫的聲光效果,動畫市場不再由迪士尼壟斷,皮克斯、夢工場等工作室異軍突起使得迪士尼不得不面臨轉型的問題。經過了將近十年的改造,尤其是在迪士尼收購了皮克斯之後,不僅在動畫技術上大躍進,劇情內容也逐漸加入更多現代元素,像是【玩具總動員系列】、【天外奇蹟】等等也都在奧斯卡和金球獎拿下不錯的成績。而在二○一○年推出的【魔髮奇緣】,迪士尼似乎有意想找回那個唱唱跳跳的金字招牌,因此在片中運用了大量的歌曲,雖然票房不如預期,但是成功找回不少喜愛音樂的觀眾重回電影院。
【冰雪奇緣】的叫好叫座除了宣告迪士尼歌舞動畫再次復興之外,也同時說明了每個大人心中,都曾經是個愛唱歌愛做夢的小孩。
![]() |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