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尋舊識 為母完成遺願
臉書尋舊識 為母完成遺願
記者 邱薏真 文 2014/06/17
五月,正值時而熱力昂揚、時而春寒料峭的春天尾聲,如此多變的天氣難免牽動人們潛藏於心的騷動與記憶。
臉書加好友 熟悉的陌生人
去年五月的某天晚上,當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時,腦中乍然閃現「龍俊亦」這三個字。我想起媽媽曾問過我:「妳還有跟他聯絡嗎?不知道他過得怎麼樣了!」的確,我們失聯很久了。我思索著,不論如何我一定要找到他,為媽媽安排見面,否則,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於是我立刻起身,開啟電腦,利用臉書搜尋工具順利找到他,並毫不猶豫地按下「加為好友」鍵。
利用facebook的搜尋工具順利找到龍俊亦。(圖片來源/facebook截圖)
父親家暴 轉介寄養家庭
龍俊亦是我小學四年級同班的轉學生,出身單親家庭,由父親撫養。三、四歲時,被父親家暴,堂姊發現後通報社會局,將他送至中和的寄養家庭。很不巧地,到中和的當晚,他全身發水痘,寄養家庭拒絕了他,志工便立即轉介至永和的寄養家庭。而後因為叛逆期來得早,小學二年級又被寄養家庭送走。這一走,他的叛逆行為變本加厲─偷竊、翹課、打架無所不作。三年級時,到內湖的寄養家庭生活,寄養爸爸是一名警察,要求他每天下課後必須跪著擦地板,清掃偌大的房屋;有次,因為作業未在時間內完成,罰他在門口趴著寫作業,他想上廁所而逕自進入屋中,警察發現後勃然大怒,以手銬將他銬在樓梯的鐵條上。後來他向志工主動要求離開,龍俊亦的父親便向社會局提出請求讓他回家,靠著「燙衣服」的微薄薪資撫養他,每件僅賺取幾毛、幾角錢,如此辛苦、辛勞不在話下。
我記得,每逢母親節,學校在全校升旗時發放康乃馨,並播放溫馨的歌曲,每個孩子都開心地沉浸在燦爛千陽的氛圍裡,唯獨他蜷縮著身軀,摀著雙耳痛哭失聲。母親節,一個不屬於他的節日。小小年紀的我,心裡酸酸的,好想為他做點什麼,卻不知如何幫忙。我還記得他的脾氣火爆,動輒與師長對立,翹課對他而言是家常便飯,一消失就是兩三天,問他去哪,只悠悠地說:「睡網咖啊!」後來聽老師說才知道原來他去南部尋找失聯的媽媽。
這樣的孩子,在師長眼中是個麻煩人物,但生性幽默搞笑、重義氣的他,在同儕間卻是個開心果,因此在班上結交不少朋友。下課十分鐘的短暫時光,玩著鬼抓人的遊戲,他當隊長,我則是小隊員之一,大夥兒在校園奔跑、嘻鬧,留下青春的足跡。
一日媽媽 肯德基初體驗
四年級的某天,老師突然宣布龍俊亦即將轉學,並遷入天母聖道育幼院。同學們紛紛準備卡片與禮物為他餞行,我將他轉學一事告訴媽媽,她決定當「一日媽媽」,帶他出遊。
那天,媽媽帶著我、弟弟和龍俊亦到肯德基用餐,他將部分餐點吃完,卻將雞塊擺在一旁,一口都沒吃。「俊亦,你不喜歡吃雞塊是不是?」媽媽好奇地問道。「阿姨不是啦,很好吃,謝謝妳!我沒吃過這些東西,我想帶回家給爸爸吃,他一定也沒吃過。」聽到一個孩子從沒吃過速食,還這麼有孝心,媽媽不禁哽咽說道:「沒關係,你吃,阿姨再點一份給你帶回家。」餐畢,媽媽帶著他到百貨公司逛逛,買了一組玩具和一雙球鞋給他,並在途中叮囑他做人的道理,要他好好走正途,千萬別變壞。傍晚,媽媽送他回家,見俊亦爸爸在巷口等他,那樣的父子之情,讓媽媽不禁濕了眼眶。
龍俊亦國中時期的青澀模樣。(圖片來源/龍俊亦提供)
按下滑鼠左鍵之後
按下「加為好友」鍵之後,等待好一陣子,都得不到回音,直到六月十六日,他終於按下確認鍵,終於聯絡到他。說也奇怪,時間點很湊巧,那天正是距離媽媽過世的前三個月。
我在網路上留言給他:「我媽胃癌末期,醫生說可能不久了……你可以來看看她嗎?她一直很想見你。」「我現在在台東當兵,我會去,這不回去不行。」他的一句話,讓彼此失聯許久而產生的陌生感,倏然消逝。龍俊亦回憶起四年級轉學後,媽媽在他生日的前夕,還曾寄送一個蛋糕送到育幼院,當他收到時非常開心。我將我們之間的對話內容告訴媽媽,她不禁又紅了眼眶,更心繫著約定的日期。
七月二日下午,我與媽媽、弟弟一同赴約。四個人坐在咖啡廳聊彼此近況,才得知他國中畢業後便無繼續升學,十五歲就進入社會打滾,待過八個寄養家庭、五間學校,後來在熱炒店當主廚,卻因為諸多因素與父親交惡,彼此行同陌路。媽媽難掩激動的情緒對他說:「你記不記得阿姨以前帶你出去玩,送你回家的時候,你爸爸在巷口等著你,他很愛你的……你不要這樣。你一定要上進,去精進廚藝,多念點書,唯有念書你才能翻身。」
彼此那麼多年未見未聯絡,那天聊了許多,媽媽數度哽咽,也不斷叮嚀他待人接物的道理。而他不改幽默風趣的說話方式,泰然自嘲,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我覺得我的人生像是坐台鐵一樣,起起伏伏、顛沛流離。而且邱媽媽,我不覺得我貧窮,我覺得我很富裕。」聽到這裡,我不自覺起了雞皮疙瘩,對於他的正向態度感到由衷佩服。媽媽最後告訴他:「阿姨可能活不久了,你一定要把這些話牢牢記著,知不知道!」那天,我們還約定好要去他的熱炒店捧場。
「你要跟阿姨保持聯繫唷!」
相隔十年,當時正在接受化療的媽媽與龍俊亦再度會面,談笑之餘
不忘叮囑他做人的道理。(圖片來源/邱薏真攝)
可惜,媽媽最後失約了。七月二十一日,媽媽因腹部劇烈疼痛,送進台大急診室,從此再也沒離開醫院。九月十六日,病逝於台大醫院。
十年的斷層 緣分失而復得
十年前結下不解之緣,失聯十年後,竟能再相聚,失而復得的情誼,難能可貴。據龍俊亦所述,他的臉書原本不開放讓陌生人搜尋,然而,就在我尋找他的前一個月,他將隱私設定更改為「公開」,也因此我得以不費吹灰之力聯繫到他,為媽媽完成心願。我不迷信,但我相信老天爺在冥冥之中,確實幫忙著我,促成那次會面。
看他歷經多舛人生後雖傷痕累累,絲毫沒有消減他堅韌的意志,尚能保有如此開闊的心境,真的非常不簡單。同樣二十歲,我們的際遇卻如此不同,我深深了解到,原來自己真的好幸福。
![]() |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