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

做菜吧 型男廚師在我家

我有位廚藝精湛的老爸,各類料理都難不倒他,身為他的女兒,只能邁向「幸福肥」。

做菜吧 型男廚師在我家

記者 吳羽涵 文  2014/06/17

廚房內有個身影,手持菜刀飛快地切著食材,再以完美的角度將鍋子拋起,絲毫不畏懼高溫的爐火,他露出認真的神情面對每一道料理,只為讓子女品嘗最用心最美味的餐點。那個身影,是一肩扛起家庭的男人,我那廚藝精湛的老爸。
 

男性當廚 海之家庭

老一輩的人曾說,男生不能任意進廚房,但我們家並不適用此傳統規定。老爸每天進出廚房,忙東忙西地,那裡是他的專屬小天地。事實上,老爸並不是天生的料理天才,他完全倚靠後天的努力。

九年前,老爸帶著我和姊姊離開他的另一半,當時雖是人生的危機,卻也成為意外的轉機。重新生活的我們,不再購買外面油膩不健康的外食,反而每天吃著老爸親手做的健康菜餚,並藉此開啟他快樂的料理人生。


老爸以熟練的動作處理每一道料理,看起來既專業又有魅力。(照片來源/吳羽涵攝)

肉類是許多家庭餐桌上必備的食物,但我家卻必定出現海鮮料理,不管是章魚、蝦子、花枝還是鮮魚,處理各類海鮮通通難不倒老爸。特別的是,我們很喜愛品嘗他人認為食用麻煩的螃蟹。每到楓葉飄落的秋季,一進家門即能聞到水煮螃蟹的香味,並看到餐桌上一隻隻紅通通且待人大快朵頤的螃蟹,而蟹肉鮮美的滋味確實讓人回味無窮。

另外,老爸對蝦子也很有一套,除了能準確拿捏蝦子熟成的時間點,他更是一位剝蝦高手。當桌上擺放一盤剛川燙完成的蝦子時,老爸總會不畏懼高溫地立即剝去蝦殼,我曾計算過,他剝一隻蝦大該只花費三秒鐘。我家就像為海而生的家庭,也因為有擅長料理海鮮的老爸,我們才能盡情享受海鮮的滋味。
 

開心農場 汗水變糧食

做菜之餘,老爸亦經營開心農場,這座農場並不是社群網路的虛擬遊戲,而是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農場。農場不僅豐富老爸的退休生活,也替他增添不少做菜的食材。

老爸烹飪時常常露出得意的神情對我說:「今天煮的菜,都是自己種的喔。」他所種植的蔬菜水果從高麗菜、絲瓜、蔥、辣椒到百香果、番茄、玉米無所不有,自給自足完全不成問題,有些朋友甚至建議他在市場擺攤販賣。老爸照顧農作物時,堅持不噴灑農藥,並且親手抓取一隻又一隻正在覓食的菜蟲,盡心盡力地維護農作物的品質。


桌上成列的農作物,皆是老爸辛苦的結晶。(照片來源/吳發達攝)

每當老爸從農場返家時,看到他汗水淋漓的模樣,總感到有點不捨,心中想著:「不如買外面的蔬菜,還不用那麼辛苦。」但看到他滿足的模樣、與朋友分享蔬果收成的喜悅以及一頁又一頁特別紀錄的種菜筆記,我決定默默支持老爸追尋興趣,並成為最忠實的品嘗者。

有時候農場受到季節影響,只適合種植某些蔬果,導致一段時間內必須食用相同的蔬菜,面對此種狀況,我會忍不住以撒嬌的口吻向老爸抱怨幾句,盼望能烹飪不同的菜餚。雖然嘴巴在抱怨,但心中仍然充滿感恩,畢竟每一樣農作物都是以老爸的汗水換來的,因此我也不吝嗇地讚美他,他也以自信的笑容回應著我。
 

燃燒熱情的烘焙師

最近老爸不再局限於中華快炒料理,反而擴大料理的領域,製作女孩們為之瘋狂的甜點麵包類食品。在女兒們的殷切期盼下,他報名社區大學的烘焙課,並委屈地向老師說:「我是被女兒逼來的。」雖然一開始滿腹委屈,但現在的他卻屈服於烘焙的魅力。

這一陣子回家時,我很榮幸地受邀參加免費的「老爸的烘焙教室」,並於下午茶時段製作美味小點心。至今修習的課程包含火腿起司麵包、海綿蛋糕、戚風蛋糕、丹麥小餅乾,或許經過老爸特訓,邁向賢慧的路途將不再那麼遙遠。事實上,因為平日皆在外地讀書,我和老爸相處的時間並不太多,假日回家也是偶爾聊個天。不過現在因為烘焙課的契機,兩人的距離更密不可分,時常高談闊論著「烘焙經」。


以麵包機製作的火腿起司麵包,料多實在且香氣逼人。(照片來源/吳發達攝)

為了烘焙,老爸甚至購買各式各樣的器具,電動攪拌器、抹刀、擠花袋算是基本的配備,更為高檔的尚有電子秤重機,此機器讓他嘖嘖稱奇且愛不釋手,不僅能準確地顯示重量,甚至可以扣掉容器的重量,以方便測量。本來以為烘焙的用具已準備齊全,沒想到幾天前當我睡完午覺,神智不清地走到客廳時,突然愣住三秒。原來客廳裡擺放著一台全新的烤箱,老爸還滿心歡喜地對我說:「我早就在物色,這便宜很多。」

老爸對於烘焙的熱情,讓我佩服地五體投地。其實他所花費的金錢和付出的心血,一切都是為了製作美味的手工甜點,給女兒們品嘗,出發點從來沒有改變。看到他找到興趣並持續嘗試,我也感到欣慰。若一家人的體重攀升,那也是所謂的「幸福肥」。
 

無可取代的味道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老爸只有一天不用做菜,而那天正是父親節。我和姊姊選擇以煮一頓飯的方式,感謝老爸一年來的辛勞。雖然我們不太擅長煮飯,偶爾還須請教老爸作法,但這天老爸完全不能進入廚房,因為如此特別的節日,該由我們服務他。

當菜餚一道一道端到餐桌時,老爸也迫不及待記錄這一刻,拍攝著每一道精心製作的料理,喜悅之情完全浮現於臉上。他也開玩笑地說:「這麼會煮,我可以準備退休了。」緊接著是一陣哀號聲:「不要吧,還是你煮得比較好吃。」其實,老爸的料理不是完全以口味勝出,反而是裡頭添加的愛心調味料,使每一道菜飄逸著更美好味道,品嘗時也能感受到一股暖流。

至今我在外地念書,隔一段時間仍會回味起老爸的料理,並大聲嚷嚷:「好想吃爸爸做的菜。」我想,不管經過多久,年紀變多大,父親替子女付出的味道,仍舊是我最想念的味道。


前年父親節專門替老爸烹飪的一桌菜餚,一家人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照片來源/吳發達提供)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記者 《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