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

消費革命 無現金時代

從第三方支付平台與行動支付新型態,借鏡國外探討台灣現今電子商務的發展。

消費革命 無現金時代

記者 徐義薇 文  2016/01/12

從自給自足、以物易物、金銀銅貨幣、紙鈔到法定貨幣出現,人類消費行為的支付方式不斷在改變,隨著科技高度發展,出現只要在任何能接上網路的裝置上輕輕一點,就能完成購買的新興支付方式,甚至不受國界限制,其便利與快速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卻同時存在風險,要在開放與管控之間取得平衡,才能更加有效使用電子商務,開創更美好的消費環境。
 

第三方支付 消費新選擇

「第三方支付」,是獨立於銀行與買賣雙方之外具有公信力的機構,將金錢與商品分流,像是悠遊卡、iCash、星巴克的隨行卡等等,將錢預存在卡片裡進行消費,就是第三方支付在實體市場的運用。在台灣的電子商務市場上,第三方支付仍尚未成熟,目前常見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信用卡、ATM轉帳、超商付款以及貨運收款,各有其利弊與風險,個人資訊的保護是一大課題,此外在退換貨過程中的金錢流動上,這些支付模式都有許多不便。

舉例來說,如果買家當時選擇使用超商付款,收到商品之後因不滿意,在鑑賞期內選擇退貨,但現金已經支付給超商,待賣家確認收回商品之後,有的會要求買家提供銀行帳戶進行退款,有的則是不退款,將退費暫存在賣家的網路平台上,待下次消費時使用。這樣的過程繁雜又耗時,對買賣雙方都是負擔,但如果有「第三方支付」擔任中介角色,就能免去如此費力的步驟,更可以保障買家的資訊不會被賣家掌握。


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徐義薇製)


行動支付 出門免帶錢包

除了網路購物,第三方支付也能用於實體商家消費之中,只要在智慧型手機上安裝好應用程式,並完成相關設定,就能在各個有支援此服務的店家進行消費,和現金卡或信用卡一樣實用,甚至無須透過銀行擔任匯款媒介,而是使用預存在第三方平台上的金額交易,形成「行動支付」的新形態。

以瑞典為例,該國幾乎是「無現金社會」,人們以行動支付進行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消費行為,甚至連在路邊販賣雜誌的小販,都使用行動支付,手機簡單感應一下,交易就完成了,節省過去要從錢包拿錢、店員找錢的過程,更不用擔心會找錯錢。而這些都是奠基於整體社會濃厚的信任感,人們相信科技的可靠性,也相信政府會為全民把關一切,更相信人性良善,才能成就如此便利的生活。


在瑞典,現金不再是王道。(影片來源/vimeo

行動支付之所以還沒在台灣普及,除了礙於相關法律不夠完備、整體社會信任感不足夠外,台灣的電子商務市場也一直沒有顯著的進步,人民日常生活並沒有因為行動支付的發展有太大改變。


第三方支付在台灣

二○一五年五月四日立法院正式公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為台灣電子商務環境向前邁進一步,讓第三方支付模式有了法源基礎,並在一定程度上控管此交易模式,雖然部分尚未訂定施行日期的條文還沒有法律效力。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起,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取消了台灣境內的收付款交易,即是由於這項法律的限制,台灣的Paypal帳戶使用者將無法再透過此平台進行任何交易行為,但如果是對國外帳戶則不受此限。此公告一出,帶來不小的反彈浪潮,在第三方支付已經不夠成熟的狀況下,又限制了全球最大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台灣的服務,網路上有人提出此法律過於「鎖國」的看法,更為原本台灣的Paypal帳戶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然而目前尚未有解套措施。

同年十二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順利和玉山銀行合作進駐台灣,令人不免質疑為什麼支付寶可以Paypal卻不行?但很顯然地即便支付寶登上台灣,和Paypal一樣,由於第三方支付專法的限制,台灣人兩者都不能使用,支付寶主要是提供來台灣的陸客一項便利的消費方式,省去換匯的麻煩,也為台灣商家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效益。


兩岸支付流程。(圖片來源/徐義薇製)

尤其在同年十二月十二日那一天,在台灣的夜市和特定的商家配合舉辦「雙十二」優惠活動,著實給了在台灣的大陸人一份大禮,有些陸客甚至對於能夠在台灣使用支付寶一事感到驚訝與興奮,而台灣的商家也是笑著坐收訂單。


刷手機付帳!陸「支付寶」進軍夜市。(影片來源/Youtube

但這也產生一種弔詭的現象,一群來自外地的人們,在一片與他們家鄉完全不同的土地上,用著當地人不能使用,卻是他們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消費。
 

支付新型態 未來發展

「台灣必須要在未來兩、三年內趕上支付寶的進度,讓台灣的支付環境像中國一樣方便。」PChomePay支付連董事長詹宏志在記者會上表示,顯露出對於台灣第三方支付發展沉痛的反省與殷切的期盼。隨著「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的制定,台灣第三方支付平台業者開始摩拳擦掌,希望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台灣已經有一定數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但在走向如瑞典的「無現金社會」的道路上,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行動支付的生活型態都還在起步階段,也還沒有足夠的消費者參與其中。若要讓電子商務市場更加發達,打造更便利的消費生活,除了要增加整體社會的信任感,還需制定更完善的法律做為後盾,消費者才會願意改變過去的支付習慣,台灣也才有可能真正走入「無現金社會」。

儘管科技能帶給人們更方便的生活,卻也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試想未來,去任何地方買東西都以行動支付的方式進行,雖然縮短了結帳的時間,卻同時減少了人們對話的機會。這是科技發展背後,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記者 《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