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 糖衣下的苦澀
資本主義 糖衣下的苦澀
記者 麻愷晅 文 2016/01/12
受全球化影響,資本主義擴及各國,自由市場如同甜美的糖衣,吸引人們前來品嚐,然而富裕生活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一口咬下,裡頭是苦澀的真相,在追求高利潤的社會裡,底層人民往往受到壓榨,成為經濟成長的犧牲品。而【探長來訪】(An Inspector Calls)用推理小說的手法,描述女工伊娃(Eva)在中產階級家庭的壓迫下,走向絕路的悲劇,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
簡潔敘事 道出小人物命運
電影改編自約翰・博因頓・普里斯特利(John Boynton Priestley)的舞台劇作品。以伊娃的自述作為開場,鏡頭在富人和勞工作息間來回切換,呈現兩者生活上的差異:男主人能早早返家,工人卻得加班趕工;當女主人為晚宴戴上珠寶,伊娃的衣櫥裡卻只有一件衣服。
男主人家中的平靜生活,在探長古爾(Goole)的出現後變了調,充滿喜悅的飯桌,瞬間成為氣氛凝重的偵訊室。全片透過問答的方式,推導事情的真相。導演以屋內的餐廳為主要拍攝場景,並用插敘手法,帶入每個人與伊娃之間的故事。也在對話間隔處,放入適當的沈默,凸顯人們內心的不安。冷色調的畫面,配上沈重的背景樂,更勾勒出工業社會的灰暗,與人心的冷漠無情。
同樣原為舞台作品,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以更多角色詮釋小人物在大環境下的掙扎。女主角芳婷(Fantine)和伊娃的命運相似,皆因失去工作而淪落風塵。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歧視,讓她們喪失應得的權利:芳婷由於單親媽媽的身份,被迫離開工廠;伊娃則是為了爭取薪資而遭開除。兩個人都有冤屈,然而抗議的聲音卻無法被聽見。
在權力的脅迫下,伊娃失去了工作。(圖片來源/NOUSE)
五個故事 看見人性黑暗
相較於【悲慘世界】裡,使用氣勢恢宏的場面和音樂震撼觀者,【探長來訪】以精鍊的台詞和緊湊的劇情觸動人心,而片中對人性的刻畫,更令人唏噓。
在看重利益的社會裡,人們出於自私的心態,不願意幫助或諒解他人。男主人因為貪婪,拒絕調整工資;女兒出於嫉妒而投訴服務員;未婚夫因為慾望,背叛愛他的人;女主人由於傲慢,驅逐窮困的伊娃;兒子則因懦弱,離開了自己所愛的人。五種人性、五個故事,將伊娃逼近絕望邊緣,而未婚懷孕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私之人的懺悔很短暫,取而代之的,是逃避的心態。事情被揭發後,五個人當中,唯有姐弟兩人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其餘人只擔心地位的不保,更希望用錢財賄賂,以埋藏事件的真相。即便是家人,彼此也互相譴責、推卸責任。當他們得知警探並非真有其人,也無人自殺時,三人當下的歡喜,將人性的醜陋表露無遺。
電影從六個人的對話,建構出事件的真相。(影片來源/Youtube)
資本主義下的悲劇
雖然【探長來訪】和【悲慘世界】的社會結構和現在不同,然而不平等的現象依舊存在,也漸漸成為重要的議題。加上全球化的關係,貧富差距不僅止於個人,更擴及國家的層級。從二〇一一年的「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運動,到近期的敘利亞難民潮,都再再揭示了資本主義所衍生的問題。
從人的角度來看,片中男主人所述的這句話「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他的出身,而是他的奮鬥所得。」聽來格外諷刺。地位的不同,使得立足點有別,再怎麼努力地追,彼此之間仍有很大的差距。《二十世紀資本論》(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ㄧ書便指出,十九世紀的承襲式資本主義(Patrimonial Capitalism)正漸漸重返社會,少數富人繼承的大量財產,主導了整個經濟,出現極端不平等的問題。當決定權在富人手上時,弱勢者只能任人宰割,成為下一個伊娃。能夠像【悲慘世界】的尚萬強(Jean Valjean)一樣,從底層爬起的例子少之又少。
而對國家來說,財富越雄厚,擁有的影響力也越大。富國為了獲取利益,往往剝奪弱勢國家的資源,而難民潮的出現,便是此強權下的犧牲品。即使各個國家陸續接納難民,但他們多半只能從事底層工作,領到的薪資恐怕也不高。雖然他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來到歐洲,然而這場夢卻不一定能實現。國內人口的增加,也將導致薪水的調降,並在各個層面上,影響居民原本的生活。古爾在片中說到:「還有成千上萬個與伊娃相同的人。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期待,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掙扎,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力,都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所思、所言、所為密不可分,這世上無人可以自全,我們對彼此都有責任。」難民潮的影響,即是一連串行為下的後果,而受害的,便是另一個伊娃。
信仰的救贖
在【悲慘世界】中,芳婷得到尚萬強的幫助,然而【探長來訪】裡,伊娃卻始終是孤獨一人,直到最後,仍無人拉她一把。
在接近尾聲時,導演利用不同的拍攝角度,暗示觀者,古爾並非人類。但對於他的真實身份,卻未清楚交代,給予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於是片中出現的兩段話,成為解謎的關鍵。
「我需要心靈的依靠,不然我會墜落的。」對伊娃而言,她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面對此種無力感,信仰是她唯一的依靠。此外,從古爾的勸言中「如果人類無法明白這個道理,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那時人們終將明白,並在烈火中付出血的代價,痛不欲生。」,可以發現帶有宗教色彩,因此多數人選擇將古爾解釋為上帝,前來揭發一家人的罪惡。然而每個人的信仰不同,解讀也會有所改變,但古爾終是屬於伸張正義的那一方。
如果說芳婷被人拯救,那麼伊娃即是獲得信仰的救贖。最後,導演也藉由伊娃小時候在海邊奔跑的畫面,象徵她心靈解放之時。對她來說,在人吃人的時代裡,離去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 |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