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

瑯琊榜 隱忍的赤子之心

由原著改編的【瑯琊榜】因擁有緊扣人心的權謀、精湛的演技和精美的拍攝手法而掀起一陣旋風。

瑯琊榜 隱忍的赤子之心

記者 胡浣莊 文  2016/01/12

大陸電視劇(以下簡稱陸劇)近幾年來蓬勃發展,急速成長卻產生莨莠不齊的狀況,劇情失去邏輯和落於窠臼、製作過於粗糙,甚至演技生澀,都造成市場長期疲軟,了無新意。然而近期剛完結的改編劇【瑯琊榜】卻一掃低迷之氣,讓觀眾眼睛一亮,除了獲封「良心劇」的美名,更讓一干文化界人士引以針砭時事。


瑯琊榜宣傳海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權謀鬥爭一向是連續劇的取材主流之一,倘若輔以愛情元素為點綴,再加入人氣演員的噱頭,拍攝架構便大致成形,成果也通常可圈可點。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瑯琊榜】則大膽創新,追求歷史大劇的格局,卻巧妙使用架空朝代的自由,免掉許多細節考證的拘束,服裝、建築和禮儀等基本上都單以美感為考量。此外,該劇亦揉合濃厚江湖味和拳拳到位的動作片元素,最後再以人氣演員胡歌鞏固市場,力求讓不同收視族群皆能尋得共鳴。
 

堅守本心 非典型宮鬥

【瑯琊榜】改編自作家海宴的同名小說,描述大梁赤焰軍少帥林殊隨父出征梅嶺,卻遭奸佞陷害,七萬忠魂盡喪黃泉,僥倖未死的林殊容貌大改,化名梅長蘇,成為天下第一大幫宗主,雖病骨嶙峋卻名動帝輦,江湖盛傳:「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涅槃重生的他重回金陵帝都,踏上洗冤復仇之路,並襄助摯友靖王奪嫡。


江左梅郎病骨嶙峋卻得擁眾高手之忠心(圖片來源/【瑯琊榜】劇照

雖被喻為宮廷爭鬥劇,但【瑯琊榜】卻非一味地朝陰險處行去,劇中角色擁護理想與堅持不遺餘力,梅長蘇甘願熬得油盡燈枯,並苦忍無法與昔日親友相認之痛,甚至成為自己最厭惡的陰詭之徒,卻絲毫不改其不容青史盡成灰的雪冤決心,以及守護靖王赤子之心的堅持。寵辱不驚的靖王,十二年來堅信兄長和好友的清白,屢屢於朝堂觸及皇帝逆鱗,面對政治黑暗,卻寧折不彎。


堅守本心的靖王。(圖片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隨著劇情推移,許多觀眾從原本期待的爾虞我詐中,轉而憐惜劇中角色的隱忍與悲痛。胡歌完美演繹梅長蘇的隱忍內斂,一場突如其來的宮中之行,意外見到往昔寵愛自己的太奶奶,卻必須強忍孺慕之情謹守人臣禮節,過程中其臉部細微牽動和肢體的表達,令觀者不禁動容。


雖見到昔日故人卻無法相認的隱忍。(圖片來源/【瑯琊榜】劇照

讓此劇跳脫一般鬥爭戲格局的關鍵在於,雖是描繪算計陰險的黑暗劇情,卻映襯出一顆顆明亮的本心,縱使朝局昏暗,眾人匡扶正義的決心是難以抹滅的。這也解釋此劇招來詬病的原因,【瑯琊榜】的權謀時常點到為止,事實上,權謀運用本就非此劇主要訴求,對於這群懷抱理想的正義之士而言,算計人心的低劣手法,偶一為之足以令其坐立難安,更遑論長期浸淫此道;與另一部宮鬥戲經典【甄嬛傳】相較,后宮嬪妃鬥爭的格局,大多只落在求得安身立命或三千寵愛,著墨的重點是如何由純真變為深沉老練,因此爾虞我詐的權謀必須複雜狠戾,道德和正義的堅持往往匆匆帶過。
 

陸劇良心 吹毛求疵的細節

陸劇近年來走向漸偏浮誇,無論是言語上不懂考究的現代化,還是服裝、畫面色彩過於鮮豔浮華,以及最重要的劇情走向誇張怪誕,都讓觀眾望而生怯。

【瑯琊榜】對於細節的精雕細琢是其一大特色,導演孔笙對畫面吹毛求疵,演員的動作、光線和畫面的安排都經過細細揣摩,如在馬車上挑簾望外的場景,馬車移動的路線、掀簾的時機幅度和抬頭的角度,都必須仔細與鏡頭運行做配合,每個動作的分野務求恰到好處、不可凝滯。整齣戲色調的運用則為肅穆的冷色,與該劇內斂隱忍的特質遙相呼應,導演也於訪談中提到有些鏡頭使用定焦鏡,讓質感更接近電影,希望每個鏡頭完美可單獨成畫。


靖王決絕的態度和雪花紛飛的捕捉。(圖片來源/【瑯琊榜】劇照

布景和道具之考究也屬罕見,主要人物的住宅、廳堂和皇宮內殿等皆是實際搭建,比如只在第一集亮相的木製情報機關,其做工繁複、規模龐大令人難忘,比許多歷史正劇都還力求真實。服裝配件亦非敷衍了事,劇中親王們所配戴的髮冠、布料顏色謹遵位階高低,主角配戴的玉琯更是特別以真玉訂製,將士著用的盔甲也非塑膠充數,而是由真鋼鐵打成的。


瑯琊閣內木製情報機關。(圖片來源/【瑯琊榜】劇照

此外,禮儀制度是拍攝古裝劇最易惹人詬病的部分,叩頭請安、祭祀跪拜、服喪和行禮等都必須謹守流程,因各朝代適用的禮節不同,稍有不慎便易誤植,孔笙受訪時曾說明,因架空歷史不侷限於朝代框架,禮儀便參考漢朝標準,團隊邀請來指導演員的,便是曾紅極一時的【甄嬛傳】禮節教學張曉龍。
 

情緒堆疊不足 出場稍凌亂

【瑯琊榜】雖將電影慣用的「對切」、「跳切」手法運行流暢,卻在敘事手法和情緒堆疊上過於鬆散,劇情以平行方式剪輯,以穿插手法同步呈現兩場戲卻在一來一往的鏡頭上,節奏偶爾拿捏不妥,往往悲傷鏡頭瞬間切換至陰謀籌畫,造成觀眾的情緒無法累積,幾個牽動人心的橋段便白白浪費,最顯著的例子便是當靖王終於認出林殊時,做為整部劇的高潮,竟然沒有安排足夠的鏡頭以延續悲傷的氛圍,極為可惜。這部分【甄嬛傳】的處理便出色許多,劇中安排的高潮除了節奏得宜,讓情緒累積達到飽和,在釋放後也給予適當的空間讓波動延續,直至漣漪趨緩方切換鏡頭。

除此之外,該劇一開始播出最常被抱怨的問題,莫過於角色太多。事實上,【瑯琊榜】在前兩集劇情節奏的掌握備受爭議,主要角色的亮相都過少,反倒是不甚重要的配角一個接一個登場,節奏稍嫌凌亂,觀眾在拼湊劇情的同時,還需分神記住一股腦露出的臉孔,著實不易。
 

餘波盪漾 濯清漣是否不妖

自【瑯琊榜】熱播以來,捧紅一干演員,相關細節無不備受關注,這部內斂深沉、情感含蓄節制的作品,風靡兩岸三地的程度許久未見,更有作家張大春擷取劇中圖片以針砭時事,文化界諸人也爭相為其寫評論。與【甄嬛傳】備受批評的價值觀迥異,【瑯琊榜】中奉為圭臬的兄弟之情、朋友之義、家國情感,皆是人民易產生共鳴的,製片人侯鴻亮曾為此劇下評論:「雖然架空了歷史,但是其內在傳遞的是中國最傳統的一些正面的價值觀,這其中可能有權謀和爭鬥,但主人公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明亮的目的。」

然而,成功的劇情卻引來大陸各省分的爭奪,為了觀光產業利潤,使盡渾身解數來沾親帶故,安徽滁州琅琊山更是直接將山頂的「會峰閣」改名「瑯琊閣」,還炮製了一塊落款「蘇軾」的匾額來矇騙民眾。讓人不禁憶起劇末梁帝即將垮台時,蒼涼的吶喊:「你們要的清明,沒有人給得起!」【瑯琊榜】希望傳達的是理想主義、純潔本心,但它終究是商業片,帶來的利益糾葛和文化議題都是一大問題,甚至會造成其他元素的扭曲,在利字當頭的現實中,擁有美麗的身影,卻不一定能美得不矯揉造作。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記者 《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