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 山間的貓村
猴硐 山間的貓村
記者 蕭泳 文 2016/01/12
猴硐位於新北市,鄰近九份、平溪、金瓜石等著名觀光景點,但猴硐最為人所知的是「貓村」。每天不少愛貓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這個有名的貓村,同時很多人可能會想,「猴硐」這個名字怎麼會跟貓有關呢?其實猴硐以前有很多猴子,但隨著當地人不再種植果樹,猴子變得愈來愈少。當地居民為了驅逐家中的老鼠,每一戶都會養貓,讓貓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山中捕捉老鼠。但長期缺乏管制,導致貓咪的數量越來越多,在相關人士的推廣下,猴硐成為一個以貓跟採礦文化為特色的地方。然而在遊客來往的熱鬧景象背後,這些小動物卻不一定是活在「貓的天堂」。
貓咪們每天都要招待從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照片來源/蕭泳攝)
連地上都充滿著貓的特色。(照片來源/蕭泳攝)
在地的居民有時候會以礦工為主題販賣食物。(照片來源/蕭泳攝)
大部分的遊客都會搶著拍貓咪。(照片來源/蕭泳攝)
貓是很需要睡眠的動物,但大多數的時間會被拍照的遊客吵醒。(照片來源/蕭泳攝)
在屋頂也可以發現貓的蹤影。(照片來源/蕭泳攝)
只要不被冒犯,猴硐的貓不會主動攻擊其他人或動物。(照片來源/蕭泳攝)
雖然大部分的貓都不怕人,但也是有例外的。(照片來源/蕭泳攝)
以前因為沒有管制遊客如何跟貓隻玩耍,令貓隻因而受傷。
(照片來源/蕭泳攝)
口炎是貓最常見的疾病,需要長期投藥照顧,但不一定每隻貓都那麼幸運能受到完善的照顧。
(照片來源/蕭泳攝)
![]() |
記者 《喀報》
在2012年6月底跟各位暫時告別的《喀報》,經過一個暑假的醞釀跟沈澱,從101學年度開始,由交大傳科系103級的37位同學接手。本學期(105學年度上學期)由陶振超、黃靜蓉、黃淑鈴擔任指導老師;李佳昇、蔡文婷分別擔任系統及編務助教。 《喀報》從創刊至今,秉持「從做中學」、「團隊合作」、「堅守品質」的理念,歷屆學生們努力耕耘,建立了良好的運作體系,並已累積豐富而多元的作品。本學期的103級學生們,將延續《喀報》優良傳統,除了擔任記者跟編輯,學習多媒體電子報內容形式的採寫與編輯,也將與〈多多系統第三版〉一起成長,學習更靈活而有效地運用《喀報》多媒體平台。 作為交大傳科系的學生實習媒體,《喀報》的使命與精神將在103級〈整合數位媒體實作〉課程師生的齊心努力下,持續發光發熱。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