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黃淑鈴 2017/06/14
在海量資料構築的網路世界中,什麼樣的內容能引起讀者共鳴,並帶來一些思考?文字、影音等技術水準固然是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資訊與觀點的獨特性,而這正是本屆金喀獎得獎作品的特色。
第九屆金喀獎是從傳科106級同學本學期的作品中評選而出,涵括了丁酉梅竹賽特刊及喀報259期至 267期,透過教師、同學評量及網路流量等指標共同評定,因此得獎作品兼具「口碑」與「票房」。粗略歸納,可看出勝出的作品有幾個類型:
首先,人物特寫(個人或團體)或刻畫人情趣味的故事相當突出,例如涂湘羚「白目樂隊 狂放的舞台魅力」以精彩的照片捕捉樂團表演時的投入,郭宜婷的「懷念女聲 配音樂蔣篤慧」則以影音述說了配音員的點點滴滴,都是很吸引人的作品。而在梅竹賽期間,林宥成的「劉家棻 為清大女排加分」及張芸瑄的「田徑驟雨馳 清大勝交大」報導,都傳達了令人感佩的運動家精神。
其次,個人觀點亦是得獎的關鍵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李瑞彥的「目擊者在上 誰殺了知更鳥」等多篇影評,以及「台灣電影編劇 困境與突破」廣播報導,對電影內容與產業有精闢的探討。
第三,在娛樂當道的年代,知識的傳播仍相當重要,張博倫的「生態之盾 環境信託」與「過度捕撈 海洋生態危機」、張芸瑄的「布懈怠 看戲去」、彭書耘的「消費轉變 五大重點」等作品,以活潑生動的方式達成「告知」的功能,相當難得。
在喀報第二學期的安排中,同學們必須規畫專題並完成相關作品,許多同學不見得在某一個作品上特別受到矚目,但專題的完整性與豐富性亦值得贊許,因此我們亦列出了幾個主題獎項,期許同學們奠基於專題規畫的能力,未來產製出更好的作品。
![]() |
記者 黃淑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