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男排 新銳球員初登場
交大男排 新銳球員初登場
記者 陳維平 報導 2010/03/07
![]() |
交大男排球員,由左至右分別為翁嘉鴻、張宗瀚,以及柯志衡。(攝影/陳維平) |
交大機械系101級張宗瀚、柯志衡,與資工系100級翁嘉鴻,於庚寅梅竹擔任先發球員。本次男排正式賽對於交大是一個重寫歷史的機會,而對第一次上場比賽的他們,則是令人鼓舞又充滿壓力的挑戰。
交大男排換新血 新銳輩出
交大男排目前約有二十多人,球員從大學部到碩、博班都有。根據隊長吳秉恆表示,通常大學部一到三年級的隊員,基本動作與體能訓練都尚須加強,等到達一定條件、經歷許多大大小小的比賽經驗後,才比較能勝任梅竹賽的先發球員。交大男排在梅竹賽的主力通常為高年級選手,今年因為許多老將紛紛離開,一滴一滴新血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帶來了梅竹排球場上的新面孔。
張宗瀚和柯志衡大一時一起參加系隊的練習,在去年己丑梅竹賽中,他們和大多數清交學生並無不同,並肩坐在二樓觀眾席屏息觀看、一同吶喊。直到升上大二時,他們兩人才正式加入校隊。他們異口同聲道:「想要變強,強還要更強。」在系隊練習到一定程度後,他們深覺自己無法繼續突破,再加上系上資源有限、不比正式校隊,因此決定成為交大男排的一份子。
團隊默契 時間經驗的累積
回顧過去的運動經歷,張宗瀚就讀南一中時,曾任排球隊長。而柯志衡則表示自己在大學之前都是打籃球的,直到大學才開始接觸排球這項運動。排球的迷人之處對柯志衡而言在於團隊合作,以及「不可能的球」,他認為雖然籃球也講求團隊默契,但比較容易出現「逞英雄」的個人主義。
身為隊上一般生的他們,認為體資、體保生是他們可以學習的對象,而在與隊友的互動方面,翁嘉鴻表示體資、體保生因為有長期待球隊的經驗,反而更懂得該如何跟隊友相處與合作。他們把練球時間的投入,想成是參加一個社團必要的付出,雖然經常不能參加同學的活動,但張宗瀚說:「這也是一種選擇、一種責任。」
第一次在梅竹賽中展露頭角的三人,提到接近比賽的日子,練習份量雖然沒有很重,但總是練得比較頻繁。在賽前他們希望增強自己能夠把握的部分,像是發球,或是與隊友之間維持良好的溝通。翁嘉鴻形容排球場上的練習,可說是「肉體的折磨、精神的享受」,聊著隊友和自己受過的大小傷,他們用笑聲化解疼痛的記憶,把這一切都視為意志力的訓練。
緊張初登台 以平常心面對
「好緊張噢!」柯志衡話還沒說完,便捧著臉頰,接著做出逗趣的動作。在男排正式賽開打前一天,他們相約觀看籃球賽,感受現場緊張的氣氛,同時也為交大加油。
張宗瀚、柯志衡、和翁嘉鴻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強調:「不是抱著雪恥的心,而是抱著平常心面對這次比賽;復仇的力量太微弱了,還是愛的力量比較大。」這三張梅竹排球場上的新面孔,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一場梅竹賽。
![]() |
記者 陳維平
陳維平 pinger.c@gmail.com 總是以「維護世界和平」做為初登台的開場白。 小時候,爸爸希望我成為一個太空人,而我曾經夢想自己是拿著彩筆創作的畫家,在無憂的世上依賴靈感的供養;甚至也曾立志成為法醫,挑戰那種亟需冷靜應對能力的工作(似乎是另一極端啊)。 寫作對我而言最大的意義,是能夠讓更多人透過我的筆,來看待某個人、或某個事件,而這或許是我認真看待每一次提筆寫報導的原因。不同文化與想法相互尊重與了解,是我發掘蘊藏在反覆思辨後最迷人的地方。 固執地做自己喜愛的,各個記憶的零碎片段,都被我一一封箱保存了。喜歡在生活中靜靜的觀察平凡事物的千變萬化,以文字和影像記錄這些瞬間。離家時,帶著溫熱的祝福和感謝,並把自己想像成悠然的旅人;每一個擦肩而過,都是旅行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