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報梅竹停賽特刊

又停賽 梅後梅工何去何從

繼壬辰梅竹賽不計點後,將於2013年舉辦的癸巳梅竹日前也宣布全面停賽,期待梅竹賽事的同學都感到十分惋惜。而梅竹賽前後,由交大梅竹後援會與清大梅竹工作會為兩校同學所籌備的一系列活動,是否也會跟著喊停?

又停賽 梅後梅工何去何從

記者 郭丹穎 報導  2012/12/25

繼壬辰梅竹賽不計點後,將於2013年舉辦的癸巳梅竹日前也宣布全面停賽,期待梅竹賽事的同學都感到十分惋惜。而梅竹賽前後,由交大梅竹後援會與清大梅竹工作會為兩校同學所籌備的一系列活動,是否也會跟著喊停?

梅工梅後 炒熱梅竹氣氛

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間的梅竹賽事,兩校師生、校友,甚至新竹市民都為之瘋狂。除了緊張刺激的各項賽事外,亦有許多相關活動:交大梅竹後援會的夜烤、十八尖山路跑;清大梅竹工作會舉辦的演唱會、藝文表演等,不僅校內學生熱情參與,也吸引許多新竹市民一同共襄盛舉。交大梅竹後援會(簡稱梅後)會長李家寧表示,這些活動是為了讓梅竹選手外的師生們有機會參與梅竹賽所舉辦;清大梅竹工作會(簡稱梅工)主席鄭芷硯也認為,這些活動能夠讓學生們為即將到來的梅竹賽暖身、做準備。

清大梅工與交大梅後的存在,可說是擴大梅竹賽對兩校學生影響程度的重要組織。兩個組織都本著支持自己學校、替選手加油的立場,籌劃一連串的相關活動。例如壬辰梅工推出的「Angry Panda」,就將當時流行的Angry Bird遊戲實體化;把憤怒鳥換成清大的吉祥物熊貓,並用大彈弓發射,打下代表交大的狐狸玩偶,有著擊退交大的含意。

梅後與梅工每年也都會推出梅竹紀念品,無論是哪一方勝利,都具有紀念價值與意義。清大學生蔡亞佑認為,身為清大的一份子就該參與梅竹賽,他用購買梅竹衫的方式為自己的學校加油。又例如壬辰年梅後推出的倒數牆樸克牌,即使比賽最後沒有順利結束,仍然有大批學生收藏留念。


以交大100種生活為主題的倒數牆樸克牌大受好評。
(圖片來源/
國立交通大學梅竹後援會

 

攜手合作 還我梅竹

梅工與梅後以籌辦自己校內的活動為主,但也有合作的例子。壬辰年首次共同籌辦梅竹賽制外的電競大賽,從校內選手選拔到爭奪冠軍,都吸引眾多學生參與。決賽當天在清大蒙民偉樓前廣場進行室外轉播,人潮擠的水洩不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經驗,也替梅竹賽找到更多元的交流舞台,更可望成為例行賽事。

壬辰梅竹比賽期間爆發許多爭議,梅竹籌備委員會於賽程第二天宣布比賽全面不計點,引起學生們廣泛討論。在兩校學生會與梅工、梅後支援下,隔天學生們就共同發起祈福與聯署活動,希望藉此傳達學生們的聲音,也期待未來的梅竹賽能順利進行,回歸最初的、單純交流的梅竹精神。當天,對立嚴重的兩校火力班握手言和、吉祥物也互相擁抱,象徵梅竹賽的競爭結束後,清交仍是友校,不因爭奪勝利而傷了兩校的情誼。

前梅後會長林冠宏認為,這樣的活動顯現出交清學生對於梅竹賽的熱誠,也達到交流的意義。前梅工主席孫敏倫也說,在場學生不分身分,只為了能夠有一場「以自己學校為榮」的梅竹賽而聚集在一起,留下自己的祝福,場面令人動容。
 

獨立運作 困境與思考

相較於梅竹籌備委員會是梅竹賽的執行策畫單位,梅後與梅工的定位更像是一個任務性社團。它們都是獨立運作的團體,不屬於學生會、也與梅竹籌備委員會沒有直接關係,因此自由性較大;但也因為財務獨立,活動經費全由自己尋找廠商贊助,因此若發生停賽之類的憾事,損失也必須由梅後與梅工自行負責。

曾任梅後會長的焦佳弘表示,戊子年遇到經濟不景氣、前一年梅竹停賽,對於梅竹紀念品的買氣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梅竹紀念品一向是梅工與梅後重要的收入來源,收支不平衡的狀況下只能縮小某些活動的規模來因應。

而梅竹賽停辦往往會影響下一年度兩個組織的徵才,因為沒有經歷過梅竹賽,不容易燃起同學們投入梅竹事務的熱情,人才的招募更顯困難。

不過林冠宏與孫敏倫都覺得,梅竹賽正常舉行的狀況下,籌備活動並沒有太大的難處,學生反應也都很不錯。交大學生賴柏融就覺得,參與踏清遊行的活動可以為自己的學校聲援、也能凝聚校內對於梅竹賽的關注。
 

傳遞梅竹精神 活動不喊卡

因應癸巳梅竹停賽,梅工與梅後有不同做法。李家寧說,由於梅後的活動多以宣傳梅竹賽為主,確認梅竹停賽後偏向不辦理;但以往學生反應良好的活動,例如:夜烤、全員逃走中等,則考慮改變形式,可能會配合下學期的交大校慶活動舉辦,「因為重點是大家玩得開心、有參與感。」

清大梅工日前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聲明,即使梅竹停賽,活動仍照常舉行。鄭芷硯說,往年梅工準備的相關活動多達八至十個,除了與梅竹賽直接相關的開幕式、誓師祭梅等活動,亦有不少藝文活動,拓展了梅竹賽的廣度,因此仍決定繼續舉辦。


雖然宣布停賽,梅工仍會繼續舉辦系列活動。(圖片來源/梅竹龐達熊

梅竹精神的傳遞不僅僅依靠賽事。梅竹賽史上有多次停賽的經驗,甚至一停就是兩三年,對於只在清交待四年的學生而言,梅竹賽可能只是一個傳說的名詞。此時若不是梅工或梅後,用相關活動提醒學生們梅竹賽對交清兩校的意義,當初希望兩校能夠進行交流的美意可能會消失,學生們也會錯過這場交清獨有的盛大活動。

梅後與梅工做為兩校的梅竹應援團,都希望梅竹賽能夠順利舉行;梅竹賽不僅是兩校交流的機會,更可以凝聚校內的向心力。癸巳梅竹雖然無法舉辦,但梅工與梅後仍然盡力提供同學們豐富、有趣的活動,也希望再次迎回梅竹賽,創造雙贏。

記者 郭丹穎
有太多問題等我發現,所以正在努力挖掘,也希望能夠喚起更多人的共鳴。 我是郭丹穎,我在喀報。
記者 郭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