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痕跡 不變的精神
梅竹痕跡 不變的精神
記者 簡瑋靜 報導 2012/12/25
梅竹是清交兩校學生最看重的活動,幾乎是兩校公認年度最大的盛事之一。清大交大競爭總錦標的過程,無論是好是壞,總是在事後變成了滿滿的回憶,或是與彼此交流的話題。
競爭意識與回憶並存
梅竹賽的競爭意識是最令人回味的地方,卻也是最容易引起爭執的地方。兩校都以追求勝利的榮譽為目的。彼此間的競爭力激起選手更精采的表現,讓學生對學校產生更高的認同感,凝聚起清大交大兩方人馬的抗爭意識。
兩邊的學生都喜歡與學弟妹或是朋友談論梅竹賽,討論比賽的精彩實況,說在哪一局的某位選手所打出的逆轉球如何令人緊張;談談兩校間後援會彼此打打鬧鬧的回憶,舉辦到對方校園的遊行活動,在比賽時跟著火力班大聲嗆聲。關於梅竹的回憶有很多,也許是與敵校間互相競爭的競爭意識,或者是與同伴間披著同一件戰袍的情誼,正是因為兩校間的競爭意識才會如此令人回味無窮。
畢業之後的校友印象最深刻的回憶,大多也是梅竹賽彼此的競爭意識。例如有不少的同學是從已畢業的學長姐,或是曾經教導過自己的師長聽來梅竹賽的特別回憶,再去想像自己未來會經歷的梅竹比賽,而對梅竹賽抱持著憧憬。
停賽歷史的輪迴
近年來,梅竹賽的爭議不斷,從選手的體資、體保身分,到各項比賽的賽制等問題,種種原因環環相扣,造成了今年癸巳梅竹停賽的結果。
然而從梅竹的歷史來看,可以發現清交兩校平均每過十年,就會停賽一次。清大刊物《基進筆記》中,曾對73到75年間梅竹的停賽做訪談報導,提到兩校學生會對梅竹賽的看重。隨著比賽一年一年的進行,兩校間對於勝負的執著會越來越大。因此,停賽成為兩校彼此緩和或是協調更妥善制度的時間,也能夠將原本花費在梅竹的預算延緩,改而執行到其他的學生活動發展上。
清大梅竹記事網頁中,可以看到約十年梅竹賽會因故停賽一次。(圖片來源/梅竹記事節圖)
不過也有學生不贊同這樣的意見。清大原科院學士班吳皇緯認為,少了一次的梅竹賽,就是少了一次的經驗跟回憶,無論事情的結果有好有壞,都不能改變因為少了這次梅竹,而受影響的許多師生。
學生的聲音
學生也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表達對梅竹的關切。有些人透過BBS發起活動聯署,有人用FB活動成立公投活動,表達出對梅竹的種種關心。身為清交兩校的學生,想要梅竹這項延續了44年的傳統的心情可見一斑。
清大資工所碩一的賴怡誠曾任清大合唱團的一員,剛畢業的他說:「我對梅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一的時候在宿舍裡看足球比賽,當進球的那一刻,我們在寢室裡激動地擁抱。」剛進學校的學子,透過梅竹賽這樣熱血、兩校師生動員的活動,更加地凝聚了對學校的情感。
為了準備梅竹後不久的大型音樂表演,合唱團的團員必須好好保養自己的喉嚨,並把握時間加緊練習,所以無法參與現場的活動。「不過,我們會派線民告訴我們狀況,每隔幾分鐘就會下來跟我們報告比賽情況。」賴怡誠說。也許不在比賽的現場,不過只要身為清大或交大的學生,無論何時、何地或是正在做什麼事,都心繫著梅竹的活動,關心自己學校的榮譽。
梅竹賽凝聚了學生對於學校的情感,只要是身為清大或交大的學生,都將梅竹賽與自己的學校視為一種驕傲。
啦啦隊的聲音
梅竹場上的啦啦隊表演總是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而光輝燦爛的演出背後其實也付出了許多的努力。梅竹的停賽影響除了選手本身、校隊,梅籌,連表演的社團也受到影響。往年在開場和比賽中場表演的啦啦隊,雖然並非比賽選手,可是也花了一整個寒假的時間在練習。
一整個寒假的練習,是為了在梅竹賽上加油。(照片來源/喀報壬辰梅竹特刊)
無論是清大或是交大啦啦隊,都把整個寒假的時間投入到這次表演的練習上。交大土木系李仲耘表示,練習梅竹賽時,會花更多、更久的練習頻率與時間、更密集的練習次數和更高的練習強度,去完成梅竹賽位選手加油的目標。為了應付在梅竹場上的長時間的表演與難度,每位啦啦隊隊員在集訓時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尤其是剛進大學的新生,透過梅竹這樣長時間密集的練習,成長的幅度會更大,並建立對學校和社團的凝聚力。
問到對梅竹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曾跳過梅竹表演的兩校啦啦隊員,清大工學院王德鈞以及交大機械系林冠吾,不約而同地都提到,是和夥伴一起練習、吃飯、休息,幾乎整個寒假都和隊友膩在一起的時光。
梅竹賽這樣大型的活動表演,得到的成就感很高,與之而來的壓力也很重。王德鈞說,曾有隊員在表演將近的時候受傷,臨時找人替補,類似這樣的突發狀況就會造成整個社團的氣氛低迷,影響練習情況。不過,當度過了整個寒假的練習,克服了梅竹賽的壓力,正式在場上為球員賣力加油後,曾經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癸巳梅竹停賽,啦啦隊表演成了未知數。(照片來源/喀報壬辰梅竹特刊)
跳了六年啦啦隊梅竹表演的交大外文所倪孝勇表示,其實啦啦隊平常也有很多表演,不過若是提到最盛大、最熱血的表演肯定非梅竹莫屬了。「跟其他表演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你是在為自己學校的選手加油。」交大機械系黃鈺傑也說,在場上的十分鐘,雖然很累,不過非常開心。梅竹賽與其他表演相比最特別之處,就是在場上的啦啦隊隊員們是為自己學校的選手加油,那份熱血和激勵選手的感動,才是從梅竹學到最棒的回憶。喊出口每一分貝的吶喊都是鼓舞己方的選手,可以用整個梅竹的氣氛去發揮啦啦隊的精神,為了替選手加油,整個人融入當時的氛圍裡。
這次癸巳梅竹的停賽,兩校的啦啦隊都表示會先按照以往的練習進行,關於表演問題,會盡力去安排表演,不過還沒有確定的結論。
梅竹記憶
梅竹賽是兩校師生共有的回憶。在梅竹期間兩校學生的競爭意識能互相激勵,激盪出更動人的火花,也能成為未來滿載的回憶。它影響了兩校的學生,從選手、籌委會,到表演社團、校友,每位清交的學子都因為梅竹賽而連結在一起。競爭是為了促進彼此的進步,不過在討論沒有共識的情況下,停賽做為緩和兩校的一種手段,也許能讓清交在明年或往後的梅竹,能夠繼續創造熱血的、感動的、清大交大共有的梅竹記憶。
壬辰梅竹成為友誼賽,留下帶點遺憾的記憶;而癸巳梅竹停賽則寫下了許多不確定,以及對明年梅竹的另一種期望。期望兩校共有的梅竹記憶能夠保持它最初的精神,創造滿滿的驕傲。
![]() |
記者 簡瑋靜
喜歡嘗試新東西, 喜歡啦啦隊, 我叫企鵝(cheer), 讓我為你加油為自己加油, 走在喀報這條路上: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