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報梅竹停賽特刊

梅竹喊卡 劍道仍欲切磋

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一年一度的梅竹賽,自去年壬辰梅竹中途比賽喊停後,今年癸巳梅竹正式破裂,目前處於梅竹將停賽的狀況。得知停賽後,交大劍道社和清大劍道社並沒有就此作罷,反而互相商討,希望仍可以舉辦友誼賽。

梅竹喊卡 劍道仍欲切磋

記者 鄭姿筠 報導  2012/12/25

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一年一度的梅竹賽,自2012年壬辰梅竹中途比賽喊停後,即將到來的癸巳梅竹正式破裂,目前處於梅竹將停賽的狀況。辜負了眾多學生的期待,清交兩校學生多為此結果感到失望。一年一度的梅竹賽,除了可以看到精采的比賽之外,同時也是學校學生最團結的時候,無論是清大或是交大的學生,梅竹賽的前後是最能意識到歸屬感的時節,因此,停賽消息一發佈,著實令人錯愕且感慨。
 

沒有梅竹 就自己舉辦

對於梅竹談判的破裂,問題多出在於比賽賽制談不攏、選手出賽問題無共識等等。但並不是每個項目都有這些問題,相反的,在許多項目上,雙方校隊或社團都積極協商溝通,希望能夠互相交流,並帶給大家精采的比賽。劍道,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是不計點的表演賽,得知停賽後,交大劍道社和清大劍道社並沒有就此作罷,反而互相商討,希望仍可以舉辦友誼賽。

劍道雖然是看似小眾的運動,但事實上在台灣學習劍道的人卻不少。在各大專院校中,有劍道社的學校也不算少數,交流歷史悠久的清交兩校,劍道社理所當然地也彼此有所接觸、認識。因為地緣關係,除了比賽之外,兩校劍道社偶爾也會互相觀摩,或是一同進行練習,因此社員之間多相識,對彼此來說,除了各式各樣的劍道比賽之外,梅竹賽顯得相當特別,是一個在幾乎熟知對手各個條件的情況下所進行的對抗賽。

且梅竹賽通常是劍道社新社員初試啼聲之處。不同於其他的運動或是競賽項目,劍道社的成員多是進入大學後才初次接觸劍道,因此,每次的梅竹劍道表演賽都會安排幾支兩校新手的對決,算是驗收一個學期以來的學習成果,並且可以累積比賽經驗。交大劍道社時常會開玩笑說:「是什麼讓你練半年就可以當梅竹英雄?快來加入劍道社吧!」聽起來像是俏皮話,但卻也是事實。

為了梅竹賽,雙方劍道社除了會參加校外劍道教練所舉辦的寒訓之外,在開學前通常還會安排幾天的梅竹特訓加強練習。雖然是不計點的表演賽,但是準備起來卻一點也不馬虎。


  和正式賽相比,劍道比賽的精彩程度也毫不遜色。(照片來源/交大劍道社)

得知癸巳梅竹即將停賽後,兩方社團內部都進行了積極的討論,認為官方雖然不舉辦,但或許雙方可以共同合作,不間斷這梅竹傳統。交大劍道社隊長游騰鈞表示,如果梅竹真的停辦,仍然會想自行舉辦友誼賽,只不過性質可能就偏向私下交流。

另一方面,清大劍道社社長鄭智齊說:「我們社員對於自行舉辦比賽有相當高的意願,傾向是辦成公開的賽事。」至於交大劍道社社長陳怡文則認為,以自行籌畫比賽來說,準備時間會過於倉促,且失去梅籌的幫忙,社團會有缺乏資源的問題,因此準備起來可能會相當辛苦。即使如此,若是癸巳梅竹當真停賽,雙方劍道社對於梅竹的熱情,依然會繼續推動友誼賽的誕生。
 

劍道表演賽

一直以來,劍道都是表演賽,也就是在判定梅竹勝負時並不算點數。但是,比起其他校隊來說,劍道選手付出在梅竹上的心力並沒有比較少,那為何會遲遲沒有成為正式賽呢?依照規定,表演賽進行三次後,可申請成為正式賽,那是否雙方劍道社都不曾想過要成為正式賽呢?

根據清大劍道社某社員的說法,經過社團內部的討論,考量到成為正式賽的各個面向,希望能夠在出現一個更好制度的情況下,再決定是否申請成為正式賽。而交大劍道社前社長陳文柔則表示,社團內部確實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最終討論的結果認為:「對新生來說,練一個學期就要打正式賽不太恰當。」因此還是決定維持表演賽的模式。

雖然是表演賽,但雙方劍道社仍是每年都必須討論賽制問題。不過,比起其他有爭議的項目來說,清交兩方的劍道社在溝通方面較無衝突,反而是跟梅竹籌備委員會需要有更多的共識。

帶領交大劍道社六年多的教練陳泰成指出,曾有幾次,梅籌工作人員在不瞭解劍道文化的情況之下,做出許多干涉,令他十分不滿。一次是賽制問題,梅竹賽的性質在劍道來說係屬對抗賽,意指僅有兩方的相互較勁。

因為雙方劍道社皆屬社團,每年招生及留下的社員人數不固定,故比賽制度每年都會做些微調整。但是就在某年雙方談好劍道表演賽要以十三支決勝負時,梅籌便要求將此數字定下來,也就是往後表演賽,雙方都必須各派出十三名選手來比賽。

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如上述,社團成員的人數無法強求,且劍道比賽有性別及劍齡之分,基本上要這兩個條件相當的選手才能進行比賽,否則可能有失公平。那麼,如果定下這支數,往後若是雙方無法找到合適的比賽配對,屆時該如何是好?就是因為有多方的考量,所以兩邊的劍道社才必須依照每年雙方的社內情況來決定賽制,而不是定下一套規矩每年如一。

另外一件事則是牽涉到劍道的文化和潛規矩。劍道是一項非常注重禮節的運動,從進道場要行禮、練習開始和結束也要向對手鞠躬、跨越竹劍或木刀會被視為不敬等等地方,就可以看出劍道對禮儀的講究。


劍道相當重視禮儀,練習結束後師生都會互相敬禮。(照片來源/58團購)

如此多禮的運動,在輩分上也是要絕對重視的。所以說,當舉辦梅竹劍道表演賽需要外請裁判時,一定由社團教練親自邀請,如果直接將連絡的工作交付學生,對裁判來說可謂大不敬。但當時梅籌工作人員沒有考慮到這點,只是認為連絡裁判的事務應由梅籌處理,所以要求劍道社提供裁判們的連絡方式,並交給他們全權處理。

種種的行徑,都讓陳泰成教練感覺劍道不受尊重。詢問象棋、圍棋、辯論等社團,他們都表示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並無受到干涉。或許是因為劍道比起這些項目來說又令人更感到陌生,但是,正因為不瞭解,所以更應該尊重此領域的專業人士。如何平衡各賽事與活動,考驗著梅竹籌辦者的智慧。

記者 鄭姿筠
我是鄭姿筠。 以源源不斷的好奇心為動力, 以邁向專業為目標, 期許自己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記者。
記者 鄭姿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