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停辦三年 爭議未果
足球停辦三年 爭議未果
記者 白婞嫈 報導 2012/12/25
梅竹賽是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一年一度的校際比賽,但是近年來卻不斷發生參賽資格上的爭議。其中,足球項目已經停賽兩屆。2012年底,為了籌備明年3月初的癸巳梅竹賽,兩校間的不同意見又再度引發熱烈討論。清華大學對癸巳梅竹提出三項訴求,包括:所有現行女子表演項目升格為正式賽、賽制依照大專盃,以及參賽資格依照大專盃所界定規範等。但是交通大學卻認為梅竹賽和大專盃賽不同,而無法接受清華大學要求。
11月30日時,梅竹籌備委員會(簡稱「梅籌」),公布梅竹諮議委員會(簡稱「諮議會」)針對癸巳梅竹全面友誼賽的決議。在交大拒絕接受所有賽制比照大專盃規定,而清大提出希望能有完整的比賽,若有一項無法協調成功,就寧願不比的情況下,梅籌對外發布全面停賽的消息。雖然,目前停賽與否還未有定案,然而,足球單項已確定維持前兩年的決議,以停賽定案。
瑜亮情節 互別苗頭
造成足球停賽的主要爭議,就在於兩校對於「一般生」的認定。
清大以梅竹協議書上規定資格限制的「依入學管道區分」,主張外籍生屬於獨立招生管道,不應視為「一般生」。對於從辛卯梅竹賽以來,持續有爭議的參賽資格問題,交大足球教練張生平表示,外籍學生並沒有透過任何體育加分進入學校就讀,他們就是一般生,而且「兩個球隊談不攏,就應該用一般生的規則比賽。」但是這樣的說法,似乎無法完全說服清大校方和學生。
已畢業兩年的清大校友陳韻琪,半開玩笑地稱自己是梅竹狂熱分子,對梅竹瞭解相當透徹。她認為外籍生身分會引起爭議,主因是庚寅梅竹(2010年)時的足球賽,交大派出太多外籍生上場,給清大學生們的觀感像是「開外掛」。她也說,如果只是為了輸贏,反而會失去梅竹賽原有的意義,「梅竹賽的重點就是兩校的學生,可以透過這個活動交流」。不過面對「開外掛」的質疑,今年畢業的交大校友黃勁翰認為,也許是因為外籍生看來人高馬大,或是在體能上確有差異,所以造成兩校雙方的誤會。
但陳韻琪也特別提及,如果那些外籍生是來台攻讀學位,而不是交換生,那麼外籍生就應該是能夠被允許的。「我覺得梅竹賽的意義,就是彰顯兩間學校密不可分的特色,」她指出,不論本地或外籍生,對學校的認同感當然一定要強。
庚寅梅竹時,出戰的清大足球隊。(圖片來源/交大喀報庚寅梅竹特刊3號資料照片)
原本在停賽兩年過後,清大、交大足球校隊都透過梅籌,表達希望能夠在本次梅竹賽,重新以表演賽的方式,回到足球場上。今年已經大四的交大隊長黃群哲說,其實他一直希望能夠再打梅竹,但是教練有些考量,所以最後沒有談成。對黃群哲來說,不管比賽有沒有記點,是正式或友誼賽,對於球員來說「比賽就是比賽」,應該盡全力付出努力。對於足球的參賽資格爭議,他提到,不應該忘記梅竹初衷,除了體資生能出去比賽以外,一般生也應該要能夠為校爭光。
這次重新協商,還是遇到與過去兩年相同的議題。交大教練張生平說明,交大一直認為梅竹賽是讓一般生發揮的場域,其中當然包括外籍生,因此就算是表演賽也不應該改變立場,轉而允許雙方的體資或體保生上場。而清大教練陳國華則明白地表示,梅竹賽應該是所有學生都能比賽的地方,不該限制體保生上場的機會,清大希望能有一個穩定不變的規則依循。他認為,如果交大在每年大專足球聯賽時,參加沒有體資、體保生參加的「一般組」,那麼對於交大所提的「依照一般生規則」來打梅竹賽,就是合理、沒有問題的。
雖轉移重心 仍盼決高下
目前交大和清大的足球校隊練習,都已轉移重心到大專聯賽,黃群哲承認,「現在告訴我們可以打梅竹,就是驚喜。」在雙方沒有共識的情況之下,要再重啟對話,有一定的困難度,但是黃群哲也釋然地說,雙方會惡意中傷、或誤解彼此,都是正常的,只要自己站得住腳,好好打比賽還是最重要的事情。
12月7、8、9日,101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允許體資、體保生上場比賽的公開男子二級預賽,共分為A、B兩組,交大已先拿下B組冠軍,清大則在A組,尚未有結果出爐。相信雖然沒有在梅竹賽一較高下的機會,但是清大、交大的校隊將在大專聯賽中,一決高下。
交大足球隊在101學年度大專足球聯賽的公開男子二級預賽中,拿下分組冠軍。
(圖片來源/大專學生運動網)
![]() |
記者 白婞嫈
在右手霸權的世界中妥協的左撇子。 喜歡吃很多很多東西,喜歡想很多很多事情, 總覺得,進食和思考應該是同一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