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田徑 鳴槍起跑
交大田徑 鳴槍起跑
記者 陳亞柔 報導 2015/03/01
每天傍晚時分,一群人總會聚集在交大操場旁,先是暖身再來便開始跑起一圈又一圈的操場。他們是代表今年交大參加梅竹田徑表演賽的一群人。
集結而來的選手一一排列慢跑暖身,讓每次的練習不會容易有運動傷害。
(照片來源/陳亞柔攝)
這群大約二十人的隊伍,除了本身來自田徑隊之外,其中更不乏來自校運會與新生盃的選手,他們都是田徑隊從上學期開始便積極找尋的人才。平常練習除了重量訓練之外,更有間歇訓練,透過類似一百公尺的短程全速衝刺,一共跑五趟,而每趟間只能休息五分鐘的練習方式,來培養肌肉協調性爆發力與速度,並增進肌肉脂肪的代謝能力。
除了跑步暖身之外,更有選手毫不費力的劈腿,展現柔軟筋骨。
(照片來源/陳亞柔攝)
即使天黑當別人在吃飯時,他們依舊努力練習,操場上透過燈映照出的影子
便是他們努力最好的證明。(照片來源/陳亞柔攝)
交大田徑的實力在去年十月的美津濃馬拉松接力便展露無遺,那時在隊內有傷兵的情況之下,不僅勇奪冠軍更打破紀錄。隊長劉永昕表示,雖然交大今年很多學長畢業了,整體情況並沒有以往的樂觀,但是今年寒訓出席狀況比起之前改善許多,由此可見,即使隊內狀況不如以往,大家依舊努力練習,希望能夠將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交大田徑 回首過去
交大田徑隊的發展與梅竹賽息息相關,像是一九七○年梅竹賽增加大隊接力一項,交大才組成田徑隊參賽,一開始戰績屢戰屢敗,不僅隊內士氣低落,校內許多跑得快的好手甚至不願出面,田徑隊檢討之後認為問題在於接棒練習不夠,加上前後棒次的人變動頻繁,因此經過一番考量後,不再單單以「跑得快」作為挑選選手的標準,反而改為注重選手每次練習的出席狀況,將每次練習皆準時到場的選手優先排入正式比賽。
根據交大友聲雜誌內容,交大應用數學系教授陳秋媛大學時代也曾參與過田徑隊,她表示,記得賽前的每天早上六點鐘,田徑隊隊員的工作,就是負責去一間一間的寢室叫醒選手。除此之外,當時的郭南宏校長十分看重梅竹賽,不但供應選手們早餐,更常常巡視練習狀況、並給予加油打氣。
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一九八三年的梅竹賽交大以10:1的戰果大勝清華,除了締造紀錄之外,當時交大五、六舍的同學更以沖天炮互射慶祝勝利。而另一方面交大的拔河選手也因未能獲勝而採取全隊理光頭的方式以示負責。而今日的田徑隊同樣承載著交大同學的期待,準備在梅竹賽場上大顯身手。
交大田徑選手合影,笑容洋溢的合照同時也是團結的象徵。
(照片來源/陳亞柔攝)
![]() |
記者 陳亞柔
我叫陳亞柔,典型水瓶座,熱愛跳躍式思考,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總是令人摸不著頭緒。自認是條大懶蟲,大多數的時候可以說是超級懶惰,但是哪天發神經,勤奮起來卻可以沒日沒夜的enjoy著。與其張著嘴巴說話,更喜歡用雙眼以及雙耳仔細觀察與傾聽這個世界,然後將那些所思所悟與本體融合。 喜歡怪異的東西,因為這樣才,特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