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畢業好手 返校任賽評
交大畢業好手 返校任賽評
記者 黃馨儀 報導 2015/03/07
梅竹賽事進行到第二日,橋藝正式賽的轉播會場來了一位賽評,拿起麥克風就滔滔不絕地陳述比賽情況、分析選手出牌的模式,專業又不失幽默的口吻讓現場氣氛和樂融融。他是林柏佾,二○一四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同時也是橋藝社的資深社員,更有三次梅竹橋藝比賽的經驗。
林柏佾在轉播室中觀賽,同時替現場觀眾做實況評論。
(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三度參與梅竹 實力無到有
高一時受到同儕影響開始接觸橋牌,這一打就打出了興趣,升上大學也選擇了橋藝相關的課外社團活動。從大學到研究所,林柏佾參與了三次梅竹賽事並表示:「我大一那年參加梅竹賽,印象超深的,每個Round都在輸分。」不斷累積的經驗,到最後一次梅竹賽時遇到對手「詐叫」(用意在誤導對手並使他們做出錯誤判斷)林柏佾仍然從容應對,成功贏得那局比賽。
林柏佾直言:「真的認真會打橋牌,是大一的時候,遇到好教練。」接受專業的訓練,林柏佾開始積極地參與比賽、累積經驗,並在大二那年入選臺灣青年國家橋藝代表隊,成為青年國手,也參與當年度的紐西蘭亞太盃競賽,奪得青年組21歲以下組的冠軍。
林柏佾與隊友參與亞太盃競賽,擊敗各國好手奪得冠軍。
(照片來源/交大校友聯絡中心)
不斷思考 精進實力
從一般的初學程度到國家代表,林柏佾認為要進步的關鍵就是「思考」,打橋牌本身就是訓練邏輯思考的過程,系統化地組織自己與對手的牌組,讓動腦成為習慣,在生活中也習慣以邏輯思考處理事情。訓練至今,林柏佾在觀看比賽的過程,只要看到其中一方的牌組,就可以分析接下來整副牌局的走勢,也能夠精準剖析選手的出牌習慣,在今天橋藝正式賽的現場,林柏佾的分析句句到位,也與觀眾相互熱烈討論。
搭起永恆的「橋」樑
特別回到母校觀看梅竹賽事的林柏佾表示,雖然已經成為忙碌的上班族,現在仍然會利用網路與各地的好手練習,並且在閒暇之餘參與比賽。對林柏佾而言,橋牌不僅是興趣,也是能夠長久陪伴自己、並讓自己越來越進步的活動。
![]() |
記者 黃馨儀
我是黃馨儀,一個如同名字般常見的平凡女生。 雙魚座,喜怒哀樂溢於言表,容易衝動,卻也容易感動。 喜歡天真單純的美好,於是總騎著車就往山裡跑 朋友總說我像小孩一樣無知,而我則樂於享受這樣的簡單。 喜歡用音樂表達內心最深層的感受 用流不盡的眼淚講述那些感動與難過 用真心結交朋友,用真誠感動生命 我是黃馨儀,希望能用最真切的文字,認識最真實的你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