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邊的精神支柱 交大火力班
場邊的精神支柱 交大火力班
李欣秝 報導 2019/02/28
梅竹賽進行中,當球員們在場上拼得你死我活時;當眼看就要輸了,氣勢低迷時,總會聽到場邊傳來陣陣的加油聲,「交傲向前,永不放棄」,交通大學火力班秉持著梅竹賽的精神:永不放棄,當最後贏得勝利的那刻,留下的是無限的感動與驕傲。
火力班 不只是一個加油團

己亥梅竹交大火力班幹部(左上為呂弈均,左下為顏思允,右上為林恩詮,右下為李聖誠)。(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交大火力班於民國九十二年由交通大學梅竹後援會負責網路管理的葉俊廷創立,火力班的歷史就此開啟。每屆梅竹賽都可以見到場邊一群身穿紅衣服的人們,他們是選手們堅強的後盾、觀眾們的加油指標,總是能炒熱場邊氣氛。
交大火力班由班長、總長、班底和班員組成,班長帶著班底,班底拉拔班員,總長則負責行政工作。戊戌梅竹的班長顏思允說:「 加入火力班讓我學到如何管理一個100多人的團體。」看似簡單的一個加油團,其實背後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接洽梅竹籌辦委員會、聯絡校隊等,工作十分繁雜。
而己亥梅竹的班長李聖誠表示,除了學到管理的技巧,調適在賽場上的心態來面對比賽勝負也很重要,即使交大處於劣勢,還是要想辦法「hold」住大家的氣勢,這是身為班長該做的事,帶領整個火力班一起前進。李聖誠覺得只要信念夠堅定就可以到自己想要的地方,他相信這個心態在不管是升學、工作上都是一樣的。
傳承傳統 火力班精神不滅
每年交大火力班都會在梅竹賽接近尾聲時選出下一屆的班長,讓火力班能一直傳承下去。梅竹賽比賽至今,都還是會有老班底回來探視。火力班的老班底呂弈均表示,每年都會回來幫忙。他覺得做這些事是光榮的,火力班讓他找到了一個歸屬。
而下半學年開學前固定的寒訓,也是傳統之一,對班員們進行整套的訓練,為的是在比賽中幫選手做最適當的加油。由於比賽中能喊的時間不多,為了搭配比賽節奏,讓班員們配合手令喊出口號,直到看到手令變成反射動作後,在比賽時才能迅速進入狀況。與清大不同的是,交大火力班運用腹式發聲,使班員們可以喊的更大聲也比較不容易傷喉嚨。

呂弈均(右一)教導新進班員腹式發聲法。(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在梅竹賽前一晚則會進行誓師大會,對班員進行信心喊話,讓他們為隔天的比賽做好全全的準備。而為班員繫上頭上的紅布條則象徵他們已成為火力班的一員,薪火相傳,火力班的傳統會一直發光發熱。
加油吶喊是選手們的靠山
戊戌梅竹時,五分打點的羽球,一開始交大便落後了兩分,當時氣氛低迷,當年的班長顏思允站到隊伍前面以應答的方式喚醒大家的氣勢,「我們是誰?交大火力班」。許多班員從原本散漫的精神到最後每個人都拿出全力在幫選手加油,最後交大真的反敗為勝。顏思允說逆轉的當下很是感動。李聖誠也表示這場比賽是他加入火力班至今印象最深刻的事,也讓他決定把這份感動繼續傳下去,一肩扛起己亥班長的重責大任。
此外,火力班浩大的聲勢也可以渲染一旁的觀眾一起加油,將這份熱情感染到其他來看比賽的觀眾,全場一起同心協力為選手們加油,除了提升士氣外也是選手們繼續撐下去的動力。呂弈均表示,即使最後比賽結果不如意,重點是加油的過程有沒有拿出全力完成該做的事。觀眾們一起加油的那份感動,讓他覺得加入火力班是很值得的事。
交清同心 梅竹不停
火力班每年都會重新招收新的班員。顏思允坦承,每年徵才都很困難,因為沒有參加過的人不知道火力班在幹嘛,而許多人加入火力班是為了幫自己喜歡的比賽項目加油。今年梅竹變為友誼賽,大家的觀看意願降低,招生更是困難。李聖誠表示,很感謝大家願意為了變得較少人關注的比賽留下來。
而每年梅竹賽當然少不了與清大火力班間的互嗆口號,今年因應梅竹友誼賽,改變以往和清大火力班間對立的關係,兩校火力班一同喊出「青蛙小狗一家親,梅竹絕對不能停」的口號,希望梅竹賽能一直延續下去,也希望火力班的精神能一直長存。

己亥梅竹男籃賽結束後,清、交火力班一同合影留念。(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縮圖來源:李欣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