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二期

己亥梅竹 停賽項目選手怎麼說

每年二月底三月初的梅竹賽,無非是兩校師生最熱血沸騰的日子,然而今年的己亥梅竹由正式賽變為友誼賽,許多項目更決定直接停賽,讓不少人感到失望。但究竟選手們是如何看待停賽?一起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己亥梅竹 停賽項目選手怎麼說

彭姿敏 報導  2019/02/28

邁入寒假的第一天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與清華大學(以下簡稱清大)的校隊就紛紛開始進行密集的訓練,他們的寒假比年假還短,如此拚搏為的就是做足準備,迎接開學後來臨的梅竹賽。今年比照以往的模式,教練與選手們從寒訓第一天就上緊發條,開始進行比平時還要更嚴格的訓練,不過寒訓第二天卻傳來兩校因對象棋選手的參賽資格沒有共識,決定將己亥梅竹由正式賽改為全面友誼賽的消息。而後幾天經過雙方一次次的會議,許多項目更是決定停賽。

論停賽之必要與意義

此次梅竹之所以停賽,其爭議點在於象棋選手的參賽資格。依照梅竹諮議會公布的會議內容來看,清大方認為雖然該名選手以「拾穗計畫」管道入學,但並不違反梅竹賽實施辦法第五條第一款第二項「曾以體育術科考試或招生簡章明文規定有體育計分者,視為體育資優生。」此辦法有明文規定體資體保生不得參加梅竹賽,但是目前法規對其他非體育類項目並無明文規定,因此無法證實該位選手是以象棋項目招收入學,也無從認定其身份是否具備參加梅竹賽的資格。

交大方則認為,上述明文規定強調的都是體育項目,而象棋這類的比賽較無法像體育項目將體資體保生與一般生做出明確的分別,並且希望這類小眾的項目也能比照體育項目的精神,在程度上做出像體資體保生與一般生的區別,以維護一般生參加梅竹賽的機會。

己亥梅竹比賽項目與停賽項目。(圖片來源/彭姿敏製)資料來源:梅竹籌備委員會臉書

兩校最終達成了全面友誼賽的共識,然而許多學生在得知梅竹賽變成友誼賽,甚至有許多項目停賽後,紛紛感到失望,認為少了排球、羽球等運動項目就少了些看頭。但如何決定比或不比,依照校隊的角度而言,校隊與校方是站在同一陣線,如果雙方最後無法對選手的參賽資格達成共識,那麼不論最後是友誼賽或是停賽,都會尊重學校內部與雙方校隊的決定。

有選手認為儘管因為一個選手身份的認同問題影響到其他比賽有點小題大做,「不過有一就有二,容許一次特殊管道招生強力選手,就有可能有第二次,所以對於這次要嘛他不能比、要嘛大家都不比的做法可以理解。」交大陳同學說。

梅竹賽之於選手

梅竹賽總會吸引大批觀眾塞爆現場,兩校校方與校友也非常重視,問及兩位選手想不想打梅竹賽,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交大棒球隊投手寒河江智也認為因為有很多觀眾會來看比賽,不是職業的球員平常沒有這種機會,所以會很興奮,而陳同學則表示能在這樣的環境與壓力下比賽的機會不多,還是想要試試。

而梅竹賽與每年校隊最積極應對的大專聯賽有何差異,陳同學覺得最大的不同在於練習的時間,梅竹賽因為學校很重視,會花更多的時間練習,但面對兩種比賽的心態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寒河江智也反而覺得比起梅竹賽,大專盃更讓他感到緊張,因為大專盃一旦輸掉就代表今年沒有比賽了。

比起梅竹賽的輸贏,選手更在乎的似乎是能不能參與比賽,因為受到兩校很大的重視,能在這種高壓的比賽中訓練抗壓性,和比賽提供的展現自我的機會,以及能多打一場正式的比賽,都讓選手覺得梅竹賽非常值得一試,寒河江智也更認為能打梅竹賽有一種賺到的感覺。交大女排副隊長劉禹廷也表示,在場邊光是看到這麼多人來看比賽就會感到緊張,而場上的隊友能承受如此高壓的比賽環境非常令人敬佩。

梅竹賽受到兩校師生重視,對選手來說更是能訓練抗壓性以及展現自我的機會。(圖片來源/劉禹廷提供)

比賽本身就有輸有贏,但是仍然希望我們能看到輸贏背後,教練與選手的努力。教練因梅竹賽所背負的龐大壓力,選手進行了比平常更高強度的訓練,甚至還要承受外在的壓力,這些都是觀眾在光鮮亮麗的舞台上無法看到的。因此,針對選手參賽資格的明文規定,雙方應維護梅竹賽穩定、優良的競賽風氣,讓本身以促進兩校和諧交流為宗旨的梅竹賽,得以以更為健康的方式進行。

記者 彭姿敏
想座右銘的時間夠我寫一篇喀報了
編輯 呂奕廷
喜歡吃牛肉麵,但是吃不起只能吃沒肉的湯麵。
記者 彭姿敏
編輯 呂奕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