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二期

不滅之火 清大火力班頭張芸瑄

梅竹賽除了比賽選手外,亦少不了場邊熱血激昂的火力班。本文帶你深入清大戰營,一起來看看清大火力班的大小事吧!

不滅之火 清大火力班頭張芸瑄

陳希妍 報導  2019/02/28

每到冬末春初,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的同學總會顯得異常熱血激昂,那是因為一年一度的梅竹賽開打。而坐在觀眾台上或緊盯著直播的你,不免會發現看台上有一群特別熱情的加油團,穿著統一制服,帶著頭巾,整齊劃一地喊著口號,他們是「火力班」。今年,站在這群紫海前方,不停揮舞雙手的領導,是己亥梅竹清大火力班的班頭—張芸瑄。

身穿清大火力班幹部專屬外套的張芸瑄。(圖片來源/張芸瑄提供)

就讀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大二的張芸瑄,大一時的她竟是被火力班的免費食物吸引,誤打誤撞地加入火力班。「怎麼會有這麼酷炫的東西!」她口中訴說的火力班,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團體,不管是誰,只要成為火力班的一員,參與梅竹之後就變得很熱血!而就是這股衝動讓她鼓起勇氣接下「班頭」,這個身負重任的大職。

你所不知道的清大火力班

去年五月,張芸瑄就已開始她的班頭工作,從起初撰寫企畫書、編列預算等,到後期蒐集口號、誠徵班員,這些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是由她主導。另外,她也是與校方之間的溝通橋樑 ,負責與梅竹籌備委員會、梅竹工作會協商。在過程中,她結識了許多新同伴,不知不覺中火力班已成為她的生活重心。

火力班在賽場中的獅吼功,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訓練出來。為了在又寬廣又吵雜的球場中清晰地將加油傳遞給在場中比賽的球員,並與對面的交大火力班較勁。清大火力班可是早早就展開集訓,由班頭負責帶領班員、幹部練口號。練習的地點則選在校隊練習時的體育館,由此來模擬真實比賽的狀況。張芸瑄強調,咬字、發音、斷句與節奏感是很重要的,或許就是這樣嚴謹的訓練,火力班才成為歷年梅竹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張芸瑄(右一)帶著火力班班員們練習口號。(圖片來源/陳希妍攝)

無論如何都澆不熄的「火」

即使張芸瑄將未來的事項規劃地有條有理,命運總是捉弄人,今年二月初梅籌宣布己亥梅竹全面改為友誼賽,且許多賽事也紛紛宣布停賽。面對如此的大變動,隨之而來的問題,如眾多班員紛紛提出退班、如何鼓舞剩下班員們消沉的氣勢等,不斷地考驗著她。

然而,面臨這些衝擊,張芸瑄並沒有因此喪失鬥志,反而積極應對。「因為現在他們(選手)很需要我們的支持,我們就要想辦法帶動現場氣氛,帶給清大更多的助力。」擔心因賽程的取消,導致人潮減少,清交兩校火力班,這原本勢不兩立的兩個團體召開了一場會議,特別創造一些友好口號,「讓觀眾們發現今年的火力班怎麼好像不一樣,希望火力班能夠繼續帶給觀眾,還有願意比友誼賽的校隊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期望能提高參與意願,及將梅竹精神一直傳遞下去。

己亥梅竹男籃友誼賽中,清大火力班到場加油場景(中為張芸瑄)。(圖片來源/陳希妍攝)

水「火」相濟 鹽「梅」相成

火力班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如何凝聚互相不認識的班員們是張芸瑄必須面對的一項挑戰。不過,透過同校的認同感,再加上各個班級的班聚,從靜態的討論、製作美宣道具,到真正站上梅竹這個戰場。朝夕相處下,逐漸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清大火力班變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清大火力班班頭,張芸瑄生平第一次接下這樣的重大任務,擔任總籌的位置。在這半年間發生的種種,對她來說意義重大,而其中一件便是「祭梅」。祭梅是清大特有的傳統,當準備進行一些大型活動時,校長、長官及一些學生代表會一同去紀念梅貽琦校長,希望梅校長祝福活動順利。令她意外的是,今年祭梅禮成後,校長突如期來地cue(指名),希望她帶領著大家一起喊口號,驚訝的同時,她也很慶幸自己能夠成為火力班的一員:「我可以身為火力班的一員,幫清大加油是一種榮耀感。」

張芸瑄(左一)帶領清大校長、主任、各校隊代表喊出己亥梅竹的代表口號:「青蛙小夠一家親,梅竹絕對不能停!」(圖片來源/截圖自國立清華大學臉書專頁

記者 陳希妍
Too old to cry, too young to die.     —《 變了好多》
編輯 卓瑋哲
王心凌最新專輯《CYNDILOVES2SING》上市中:)
記者 陳希妍
編輯 卓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