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少子化下的無奈,專訪安親班老師邱月鳳

隨著台灣少子化現象的加劇,補教業的生源也受到嚴重影響。且看一名安親班老師如何應對大環境下的浪潮。

少子化下的無奈,專訪安親班老師邱月鳳

邱子維  2019/01/01

受訪者安親班老師邱月鳳。(照片來源/邱子維攝)

狹小的教室之中,孩子們乖巧的坐在桌前,低著頭奮筆疾書,刷刷的聲音不絕於耳。老師則坐在教室前面的座位上批改孩子們前一天練習的評量,並不時抬頭注意孩子們的情況。看著眼前的不足20人的孩子們,於勝豐補習班任教的邱月鳳老師不禁感慨著過往於大教室中獨自應付三四十名孩子的歲月。

面對孩童教育,安親班老師的想法

隨著學校下課時間地來到,孩子們陸陸續續從附近的小學匯集到安親班。此時邱月鳳老師忙著將早已準備好地點心分發給到達安親班的孩子,並催促他們趕緊進教室寫功課。

邱月鳳表示,在她年輕時從未想過要當一名安親班老師。「當初是因為家裡最小的小孩將要上小學,想說在身為一名家庭主婦之餘,可以兼一點外快,才會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從事這一行。」即便邱月鳳是如此說,但看著她耐心地幫助孩子們一一解決課業上的難題,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耐心,才讓她能夠從事安親班老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職業超過十年。

「雖然小朋友常常向我抱怨作業很難,但其實他們只是沒有耐心將題目看完與缺少長時間坐在桌椅前的定力。」對於孩子們課業上的情況,邱月鳳以十分肯定的語氣說著,不過邱月鳳也提到,小朋友待在安親班的時間裡,有很長的一部份是寫作業時間,因此小朋友會感到枯燥也是在所難免的。

當速度快的孩子將作業寫完後,邱月鳳便拿出他的複習評量,並交給他新的進度。「說真的,小朋友待在安親班時間其實很短,也就是從他們放學後到家長來接他們回家這之間短短的三個小時。」但有些小朋友會比較快完成作業,對於這樣的情況,邱月鳳說她們拿出學習評量或者試卷幫這些小朋友複習,之後再做訂正與檢討。如果小朋友也訂正完評量的話,就會讓他們做想做的事,像是閱讀課外讀物。

教室中歡樂的孩子們。(照片來源/邱月鳳提供)

面向家長要求,安親班老師的無奈

毫無疑問的,有速度快的孩子便有速度慢的孩子,對於這些孩子,邱月鳳表示由於小朋友常常會分心,因此他們的動作通常都不快,而有些小朋友的速度還比別人更慢。對此,也不能對這些速度慢小朋友太過苛求,只能盡量幫助他們在家長來接他們回家之前將作業完成。

如果小朋友在家長來接的時候仍有作業沒完成,邱月鳳會請家長回家後監督小朋友完成作業。而她也十分坦然的說出原因,「因為我們認為在補習班下課後,便是家庭教育的範圍,我們安親班便沒有義務再幫他們管。」不過邱月鳳也說,在小朋友回家後她不會給小朋友出額外的功課,因為她也不希望他們有太大的課業壓力,畢竟快樂學習是最重要的。

話雖如此,邱月鳳也無奈地表示,有些家長會要求他們的孩子必須在補習班內完成功課後再回家,而這種情況對她來說是最麻煩的。

邱月鳳舉了一個例子:「我現在遇到的一個孩子,他的學習能力比較差,常常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進度,無法在下課前完成學校功課,對於這點我常會感到十分苦惱。但他的家長要求,等到小朋友的功課在安親班寫完再回家。」

但是,邱月鳳也急忙解釋這只是個例,她也很能理解家長的想法。儘管如此,這種行為已經占用到了她的下班時間,不過她也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要求,而他所能做的也只是盡量滿足家長的要求。

對於家長,邱月鳳的覺得十分無奈,因為家長平日要上班,小孩也只能送來安親班,但家長對孩子、對安親班的要求又高。此外,由於現在的家長都比較疼孩子,安親班也不好管教太過。因此當安親班老師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時,通常會盡量避重就輕地去選擇說孩子好的一面。「說實話,家長通常都不能接受孩子不好的行為。雖然這麼做很虛偽,但是我們也沒辦法。」

邱月鳳認為這些家長之所以會如此,或許是因為少子化以及單親家庭的數量增加,因此家長對於孩子都比以前更加寵溺。

面臨少子化衝擊,安親班的應對之道

對於少子化,邱月鳳的感想是無奈的,因為少子化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安親班的生意,這一點在大安親班或許看不出來,但是他們這些小規模的安親班受到的衝擊就很嚴重。邱月鳳指出,以前的安親班在招生方面是很容易的,學生人數超過一百人是常態,但現在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像她所就職的勝豐補習班現在就只剩20多位學生了,他們也因此會有生存危機感。說到此處,邱月鳳不禁苦笑:「但我們對於少子化也沒辦法,只能鼓勵人們多生而已吧!」

不過對於少子化,邱月鳳表示他們並非沒有相應的對策,「我們安親班已經經營30年左右,即便規模不大,但在信譽與口碑方面還是有保證的。而且規模不大其實也是一種優勢,比大安親班更容易掌握每個孩子的狀況,時間也更有彈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有開設美語補習班,並聘請專業師資來教導。」

在訪談的最後,邱月鳳對這樣的措施做出結論:「只有以努力不懈的熱誠與靈活多變的手段來面對,才能夠在少子化的浪潮中長期撐下去。」

下課後空蕩蕩的教室(照片來源/邱月鳳提供)

台灣少子化,新生兒每年減少萬人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降低,造成幼年人口比例逐漸減少的現象。少子化代表未來勞動人口變少,對社會結構、經濟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

臺灣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率猶高,政府為解決農村人口迅速膨脹的問題,曾強勢主導家庭計畫,鼓吹節育。但自1980年代開始,出生人口數就從40餘萬緩步下降,每年約以1~2萬人的幅度跌落;近10年來的少子情勢更明確,2009年出生數僅剩19萬1310人,2010年適逢虎年,受此迷信影響,全年出生數為16萬6886人,再創歷史新低,嚴重衝擊多年後的學前、國中小、高等教育。內政部曾於2010年3月,徵求鼓勵生育標語,各縣市亦提出生育津貼,以刺激生育率。

根據維基百科,造成台灣少子化的原因繁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多處於低薪或過勞的狀態,低薪或失業者無法負擔生育孩子的費用,而過勞者則沒有多餘的體力生養小孩。此外,在長輩對年輕人抱有「先立業後成家」等期待下,許多年輕人也因此錯過最佳的生育年齡。

目前少子化已成為台灣人口的社會問題,如何注意人口平衡,是避免過度衝擊的基本。高齡人口健康照顧的健全規劃、鼓勵提升生育率與勞動力維持,才能真正降低少子化的影響。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0%91%E5%AD%90%E5%8C%96

記者 邱子維
那就先這樣……吧?
記者 邱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