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傳播寫作)

吳奕柔──前臺大學生會長的青年參政之路

國立臺灣大學第三十一屆學生會會長吳奕柔,不僅參與成立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更在任期內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因而被視為臺灣青年參政的重要推手。

吳奕柔──前臺大學生會長的青年參政之路

陳亭佑  2020/01/15

吳奕柔曾擔任臺灣大學學生會長,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並參與成立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現在還是法律系大四學生的她,幾年前就開始投入推廣青年參政的工作,希望臺灣青年的聲音可以被重視。

關注社會議題的開始

吳奕柔高中的公民老師常常在課堂上討論社會議題,比如工人臥軌事件及三一八學運等等,讓吳奕柔開始關心並思考這些社會議題。吳奕柔說,後來她有了一些自己的人生體驗,希望可以找出這個社會的制度及規則,於是決定以臺大法律系為目標,也因此開始積極聽很多相關的演講。

她回憶道,她高二那年特別從臺南搭車到臺北聽廢死聯盟辦的國際廢死研討會,這場研討會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它奠基了她支持廢死的想法。「雖然有這些經驗,但其實高中時期我並沒有真正參與社會運動。」吳奕柔說,她開始積極參與政治、社會運動是從接觸臺大學生會開始。

決定參選臺大學生會長的原因

大二那年她擔任臺大學生會長秘書,雖然生活忙碌,但吳奕柔學習到很多,並開始學習研究並處理一些校內的議題。吳奕柔說,那時候剛好碰上臺大校長遴選的議題,她負責活動「校長給問嗎?」,並舉辦座談會、架設網站、舉行全校投票等等。後來快到學生會長選舉時,臺大還沒有校長,許多學權相關的事件皆延宕或停滯不前,當下也沒聽到能撐起相關事務的人願意出來參選,所以吳奕柔決定參選。吳奕柔說:「那時是五月選舉,我記得我是2月28日那天才決定,其實是非常趕,但因為看了很久,覺得臺面上沒有其他有理念的參選人。再加上我本來打算大三去法國交換,可是差一個名額沒有上,變成我大三那年是空的,所以就想說:『好吧,來參選吧。』」

參選臺大學生會長時家人的反應及自己的想法

當問到家人對於她參選臺大學生會長一事的反應時,吳奕柔表示,其實爸爸並沒有很意外,反倒是自己有點意外。吳奕柔說:「其實很多歷屆的臺大學生會長,都是對政治有興趣,所以很早就明確計畫要參選學生會長,可能是把擔任臺大學生會長當成未來參與公共事務的歷練。但我並沒有像大多數人準備那麼久,這不在我的計畫之中。」

吳奕柔感受到自己的家人都是一直默默支持著自己,不會每天打電話,也不會太硬性要求她做什麼。「比如我可能在忙,家人打電話來,我就會跟他說我在開會,他就會說:『好,記得休息,掰。』就是不太干涉、比較開明的類型。」吳奕柔說,家人的立場未必跟自己一樣,但他們會尊重,唯一的底線就是不要加入政黨。

107學年度臺大開學典禮暨新生書院始業式。身為學生會長的吳奕柔上臺致詞,並提到學生在面對學校爭議事件時,沒有抱怨或隨波逐流的機會,更沒有冷漠的權利,應該利用知識和熱情,共同打造理想校園。(圖片來源/吳奕柔提供)

學生會長任內的改變與心情

在擔任臺大學生會長那一年,吳奕柔推動了多項改變,包括老師們遲交成績的紀錄透明化、在一年內興建新的宿舍、參與式預算等等。她特別提到,在她任內那一年,全臺灣多所學校學生會的運作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會聯合發聲明、串聯起來一起完成很多事情。吳奕柔說:「同婚議題那時候,全臺灣的學生會普遍都有共識,我們就聯合全臺灣五十多所學校學生會發聲明,要求立法院尊重釋字第748號的結果,還有發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等等。」

2019年4月13日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成立暨行動記者會。全臺逾百學生團體串聯,成立「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吳奕柔(左)與臺北市議員苗博雅(右)公開「媒體承諾書」。(圖片來源/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臉書粉絲專頁

當中遇到什麼困難?吳奕柔笑道:「困難很多,很難比較。」但她不否認因為擔任臺大學生會長,她的生活被全然改變。「因為社會對於臺大作為高教龍頭的期待,所以臺大學生會長的社會聲量是大的,在臉書發個公開的貼文,記者隔天就quote變成一篇新聞,當然相對也會有很多不實的抹黑、指控。」但吳奕柔自認抗壓力並不差,是因爲她會在事前想像可能有哪些後果,所以很多壓力來源對她來說都是預料中的事。「有時候買一塊小蛋糕,我心情就變好了」她說。

生理女性在政治參與所遇到的質疑

吳奕柔提到,不管是在社運圈還是臺灣的學生會長,女生的比例確實比較少。而身為女生的她,也遭受過不少質疑的眼光。比如某一次去拜訪某市府官員,當吳奕柔跟他說她是臺大學生會長的時候,他的眼光從上而下打量她:「我很清楚感覺到他不是在看一個『人』,而是在看一個『女生』。之後他再看了一下我身邊的幹部,說:『啊你就是會長喔?』」吳奕柔認為,生理女性常常必須刻意展現專業性,比如穿著不能太女性化等等。她很鼓勵學妹們參與社會議題,認為女生不該是男生的「附屬」。

政治參與的辛苦與堅持下來的理由

問到政治參與的辛苦,有沒有讓吳奕柔想放棄的時候?吳奕柔毫不考慮地說:「每天都想放棄,everyday。」她在上任臺大學生會長第五十個小時就下載了app倒數卸任,那時候的生活每天都是三點睡覺七點起床,累到沒有睡不著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會有想放棄的時候。

「但這個想法不是不好的,這表示我一直在反思到底要不要繼續。」吳奕柔說,她之所以沒有放棄,是因為她知道臺大需要一個有理念的學生會長、臺灣需要一個青年團體,所以她去願意做。「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做。」但她不認為自己在社會上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那些頭銜、稱號都只是社會給的標籤。她希望更多同樣也在為社會議題努力付出的人也被看見。

2019年6月16日立院外「撐香港,反送中」集會。吳奕柔(中)是這場活動的主持人,甚至有專題報導她對香港的關心行動。但吳奕柔認為,還有很多為香港而努力的人,她並不特別,希望那些人的努力也可以被看見。(圖片來源/吳奕柔提供)

相關文章【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青年參政的重要推手】

記者 陳亭佑
記者 陳亭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