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鴨籠——專訪諾瓦創辦人蘇偉馨
突破鴨籠——專訪諾瓦創辦人蘇偉馨
韓松庭 2020/01/15
近年來實驗教育興起,各種標榜新式教育的國中國小林立,正衝擊著台灣傳統的教育制度。然而,很少人知道,實驗教育的先驅——諾瓦創意學校,在龍潭這片遠離都市喧囂的鄉下發跡,為台灣教育帶來了諸多可能性。

今年五十六歲的蘇偉馨,談創立諾瓦的過程時,眼神中仍不時散發出女強人的英氣(圖片來源/韓世國攝)
從草莽間重燃理想,蘇偉馨對教育斬不斷的使命感
諾瓦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蘇偉馨,在教育界服務了十幾年,不滿於台灣教學體制上出現的種種問題,毅然決然退出教育圈,買了一塊地當起了與世無爭的農夫。然而,每天晴耕雨讀的恬淡生活,仍歇止不住她從事教育工作的熱忱。蘇偉馨說:「當時我每天都在田裡思考著,這教育怎麼會這樣。我那時教過幼兒園,當過園長,也有教過小學及高中,深深體會到教育有多失敗。我覺得一個人的能力可能沒辦法去改變。」
令蘇偉馨再度投入教育界的契機,是在一次開車前往菜園的路途上,偶然聽到教育廣播電台訪問她過去老師。「我的老師說:『我打算要退休了,幫台灣培育出來這麼多教育的人才,他們都去哪裡了?為甚麼到現在都沒能看到自己的學生為台灣的教育做出什麼事情?』」。老師那番話觸動了蘇偉馨的心弦,心中那股對教育的使命感也點燃了起來。或許是因緣巧合,她碰見了諾瓦共同創辦人曾雅盈,對教育同樣充滿熱忱的女性。 蘇偉馨說:「當時我三十四歲,她二十九歲,我們一起創立了諾瓦。」
離開舒適圈,從頭磨練
剛創立諾瓦時,發生一件令蘇偉馨十分震撼的事。「當時我們準備了一間充滿書的房間,所有的書都是經由我們精挑細選的,當小孩進去時非常興奮,然而沒過五分鐘,裡頭竟然變成了戰場。」講到此處,她不禁嘆口氣:「為什麼我們小孩對於教育的資源的態度要像難民一樣,用搶的?我希望我的小孩不要成為教育難民,希望他們有豐沛的資源創作、發明。」
為了落實這樣的想法,她們跑遍台灣各地,甚至遠赴美國矽谷,只為了低價收購別人認為是「廢料」的東西。當時她們訂了一公噸廢棄的陶土,就放在教室的一隅,讓小孩自由拿取,要用多少就拿多少。蘇偉馨說:「諾瓦的教育,是從小孩的不怕開始做起來的,我不想要小孩害怕學習,被規範。

學生們的陶土創作與雜誌展示,諾瓦能發展至今,是從孩子們手中捏製的陶土開始
(圖片來源/韓世國攝)
創立諾瓦小學的原因
諾瓦的教育是從幼兒園開始做起的,對於創立小學,蘇偉馨起初並沒有這個想法。蘇偉馨創立小學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跟幼兒園孩子產生的深厚情感。
蘇偉馨說:「當時孩子們畢業後,我常常會以孩子親屬的名義去關心他們上小學後的學習狀況。有一次我要開車載三四年級的小孩放學,正好聽見老師正在訓斥孩子,非常的兇,我就看見我們諾瓦的孩子呆滯地注視著老師,慢慢聳起肩膀又放了回去,似乎不明白自己為何而被罵。」
放學的時候,她詢問了孩子們的學習狀況,聽說老師們不只罵,還會打,有的甚至提倡互相使用暴力。 「我非常非常生氣,一氣之下,我便說:『沒關係,校長媽咪幫你們蓋一間學校。老師全部都要會笑,只要誰沒有笑的就把他踹出去!』」蘇偉馨說。
家庭帶給蘇偉馨的資源並不多,但對她的影響非常深遠。蘇偉馨說:「家裡從小教育我,做人必須秉持誠信,尤其是對孩子。」為著與孩子們的約定,以及自己對教育改革的使命,從那天以後,她便開始四處尋找可以蓋學校的地。 蘇偉馨說:「我並不是個有錢人,爸爸是個軍人,家裡能給我的,就只有一個名字而已。」不算富裕的家境,令她就算找了幾個朋友湊錢,仍然不夠錢買地。最後幾乎要放棄時,就跟童話故事一樣驚奇,上天給了蘇偉馨一個實現諾言的機會。
當時的桃園縣政府推出一件BOT案,釋出可以蓋小學的地,蘇偉馨以教了八年小學的經驗,以及團隊在教育上的專業,成功標到這個案子。地理位置雖然偏遠,蘇偉馨反倒樂見其成: 「我其實覺得偏遠很好,都市太過喧囂嘈雜,不適合孩子自在發展。」 諾瓦小學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獨樹一幟的「主題式教育」。不同於分成單科教學,主題式教育所提倡的,是將知識從一個主題延伸到各種層面上。例如台灣的山、旅行計劃、台灣的原住民等等大主題,透過孩子們發揮創意繪製的繽紛心智圖延伸知識,令孩子不知不覺學習一套連貫的知識系統。 「生活中大多數的觀念都是融合在一起的,而非切割。就像個有主題的連續劇,會讓孩子期待明天會教哪些有趣的課程。」蘇偉馨說,希望透過主題式教育激起孩子對學習的熱忱與興致,讓孩子真正擁抱知識,而非為了考試而讀。
大膽的戶外教學
除了主題式教育外,大膽的戶外教學也是諾瓦為人津津樂道的。不過這些挑戰,在許多家長跟教育者眼中,仍有些難以接受。蘇偉馨解釋,臉盆的水也會淹死人,不放心的時候什麼事都很可怕,放心不能變成粗心,每一次的戶外教學,都經過了嚴密的設計與計算除了無法抗力的因素以外,其實都很安全。她也說: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趨吉避凶的天性,小孩也是,我們作為教育者,只需要將注意事項、安全觀念確實交給孩子,他們便會自己對自己負責,所以我很放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讓孩子用感官經歷到知識,許多是純粹在教室紙上談兵學習不到的,如果她天天「擔心」,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諾瓦的孩子,小小年紀挑戰百岳,登雪山(圖片來源/諾瓦創意小學提供)
諾瓦開創性的教育方式,不只在台灣教育界投下震撼彈,也成為了眾多公私立學校的楷模。有了諾瓦成功的先例,各種實驗學校也如雨後春筍般開設。蘇偉馨確實改變了台灣教育界,而她也會為改變台灣教育的夢想,持續向前。

記者與蘇偉馨合影(圖片來源/韓世國攝)
參考資料:諾瓦小學暨幼稚園官網
![]() |
記者 韓松庭
喜歡故事,並將所見趣事記錄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