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傳播寫作)

臺灣民主化的幕後推手 姚嘉文

民主自由,臺灣最引以為傲的價值,是靠著上一代犧牲努力爭取而來。在臺灣走向民主化的這條路上,若少了他,勝利的火把可能要再晚些燃上……

臺灣民主化的幕後推手 姚嘉文

陳艾潼  2020/01/15

他,是姚嘉文,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彰化,現任總統府資政,同時是清大的副教授。曾經擔任民進黨黨主席與考試院院長,也是40年前美麗島運動的副總指揮,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年輕一代可能對他不是很熟悉,但你肯定在歷史課本上看過他──在美麗島大審判中,姚嘉文就站在露出讓人困惑微笑的施明德前面。

1980年3月18日於軍事法庭接受審判的美麗島運動領導人。左起為張俊宏、黃信介、陳菊、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林弘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平凡的庄腳囝仔

姚嘉文說自己成長在「鄉村的鄉村」,沒有電、交通不方便,能得到的資訊也不多。異於當時大部分的鄉村家庭,姚嘉文的父母親並沒有要求他下農田工作,反而鼓勵他接受教育。因此,姚嘉文沒有走上一般「庄腳人」的「正規路」,而是一路從私塾、正規小學讀到商業學校,當兵完,在半工半讀下錄取台大法律系,並成功考取律師執照。

姚嘉文從小就喜歡閱讀,並常常到村里各地聽黨外演講,養成了批判性思考以及反思的習慣。姚嘉文說:「小一在私塾讀到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可是我往上看,什麼也看不到;睡覺的時候頭上面就是牆壁,那這樣神明要待在哪裡?」這個問題困擾他很久,也因此懷疑書上寫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姚嘉文說:「我不太會輕易接受別人或書上說的,這對我幫助很大。」

國文老師的一句話 開啟了法律人生

原本,姚嘉文有個「文學夢」。姚嘉文喜歡寫作,在校的作文成績也保持優良,但考慮到文學家在當時不好賺錢而放棄了這個念頭。高中的國文老師看到他的寫作能力,說他明辨是非,急公好義,又有演講能力,便鼓勵姚嘉文去考律師。姚嘉文笑說,當時對商法已產生興趣的自己心想:「寫狀書也是在寫作」,便接受老師的建議,改變志向,立定「當律師」的這個夢想。

自修法律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姚嘉文花了九年才考上律師。從美國研究「貧民法律服務」回國後,姚嘉文與朋友共同創辦臺灣第一個「平民法律服務中心」。深知要在臺灣提供貧民法律服務,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法律改革才是重點。而要進行法律改革的首要條件,便是推動政治改革。

姚嘉文於今年7月初版的新書(圖片來源/陳艾潼翻攝)

頭也不回的政治艱苦路

1970年代,臺灣因為國際處境受困,加上蔣中正去世,整個社會呈現恐慌的氣氛,要求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大。知識份子齊聚一堂,想著如何改善臺灣的政治社會環境,姚嘉文也是其中之一。在1977年為律師林義雄助選後,國民黨要求輔仁大學開除當時在法律系任教的姚嘉文,姚嘉文說:「我就火大啊!我拿合法的證去助選捏。」突如其來的開除加深了姚嘉文參與民主運動的決心「很討厭!那不然好啊!既然把我停聘,我就回彰化選國大代表。」這也使姚嘉文一頭栽進這條他口中的政治險路。

說到「姚嘉文」這個名字,大多數人便聯想到「美麗島事件」──這場在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時發生於臺灣高雄市的重大衝突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擔任總副指揮的他,說:「我一生做過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參與美麗島民主運動。」付出極大的代價,但永遠不放棄,而鍥而不捨的結果,贏得了現在臺灣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臺灣的改革,我有份!」姚嘉文露出驕傲的表情說道。

在美麗島大審判中,軍事法庭以「二條一」叛亂罪起訴美麗島運動中的領導八人,當時,這條罪是唯一死刑,但得知消息的姚嘉文當時便判斷最終不會判死刑,因此沒有那麼擔心。姚嘉文表示,因為當時他們在國際上是有聲望的,而警備總部的聲望極低,在海內外國人以及國際的關注下,判領導八人死刑只會造成政權的更不穩定。入獄後,獄友比姚嘉文本人還擔心他的判刑,面對獄友著急地詢問,姚嘉文只老神在在、默默地在牆上寫下他預估的刑期──12。

最終,姚嘉文遭判刑12年,7年1個月後假釋出獄。

入獄後,沒停下腳步;出獄後,加快腳步

在獄中的七年,姚嘉文說,前半年心煩意亂,其他時間都感到平靜。整理歷史資料、研究古今各種曆法、寫小說、運動、禱告、睡覺,寫小說、運動、禱告、睡覺……,這就是姚嘉文的監獄生活。姚嘉文也在獄中的圖書館翻閱、審視資料,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由妻子在探視時將手稿帶出監獄,最後出版了上百萬字的臺灣長篇歷史小說。

出獄後,姚嘉文馬不停蹄地繼續為臺灣付出一己之力,於民進黨主席任內通過了《臺灣主權獨立案》,奠定臺灣主權獨立,澄清臺灣國際地位;擔任首任總統府資政時,建議前總統陳水扁在護照封面加上「TAIWAN」,減少國外移民局對臺灣觀光客不必要的誤會。除了推動臺灣民主,姚嘉文認為自己的臺灣最大的貢獻就是將法律常識用在政治運動上,替不了解法律的同伴解惑,為黨外運動增添了許多力量。

現任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圖片來源/陳艾潼攝)

臺灣的未來在你我手中

姚嘉文認為臺灣民主化的下一個目標是「修憲、建國、讓台灣國家正常化」。他說:「民進黨黨內其實不再喊臺獨,因為臺灣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是要從哪裡獨立出來?」而他也期盼在未來的某一天,臺灣能成為世界的領導,並不是說成為像美國那樣的老大,姚嘉文以瑞士為例子:「希望有更多國際總部設立在臺灣。」

對於2020的總統選舉,姚嘉文呼籲一定要投票:「如果我們今天在沙漠,三道菜給你選一樣當你的食物,就算都是不喜歡的菜,但你不吃就會死,那當然要選一個吃啊。」姚嘉文表示,投票會決定未來主導國家政策、大眾生活各方面的人,一定要做出選擇,不能說不喜歡就不投,他激動地說:「而且這是我用好多力氣爭取才有的欸!」姚嘉文愛臺灣的心,溢於言表。

臺灣民主化的這條路並不好走,憑著對臺灣熱愛,姚嘉文與當時的同伴攜手打了勝仗,讓現在的我們能呼吸民主自由的空氣,並引以為傲。

相關文章:【姚嘉文生平重大事件、事蹟圖表】

 

 

記者 陳艾潼
背對月圓月缺,密封period
記者 陳艾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