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梅竹賽前特刊

橋藝賽上,你所不知的風起雲湧

「我寫《翻牌人》遇到的就是這種麻煩⋯⋯。橋牌,一種曾經非常風行的撲克牌遊戲,可惜現在沒什麼人玩,尤其是年輕人。事實上,玩橋牌的人感覺就像活在另一個星球一樣。」《翻牌人》的作者路易斯薩奇爾如是說。

橋藝賽上,你所不知的風起雲湧

記者 黃新畬 報導  2021/02/28

橋牌,起初稱作惠斯特(Whist),為民間的一種娛樂牌卡遊戲。18 世紀時,倫敦街邊的咖啡館裡常有一桌桌的紳士們以惠斯特作為日常消遣。當時艾蒙特霍愛爾(Edmond Hoyle)也因此出版了一本專門介紹此款紙牌遊戲的指南讀物《惠斯特牌戲簡論》,成為一時極為風雅時髦的休閒娛樂。

時至今日,許多人紛紛感慨現在的年輕人不那麼愛玩橋牌了。今年辛丑梅竹盛大復賽,橋藝究竟有何魅力,能仍使一群人瘋狂的迷戀之?我想,答案皆將寫在賽場上的紙牌起落、和選手們專注的神情中。

橋藝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許多年代裡人們的共同娛樂。(圖片來源/Kickstarter

變幻莫測 橋牌裡的秘密

「人生有如一局局牌局,變幻莫測。
命運會發給我們各式各樣的牌,在還沒有翻牌揭曉之前,人生充滿各種可能性!
無論好與壞,我們都得為自己的人生翻牌,掌握自己的人生。
其實無關乎所拿到的牌好與壞,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出牌。   
這才是自己真實的人生!」—— 《翻牌人》

橋牌以四人為一桌,分東、西、南、北家,對家就是你的夥伴。發牌後每家會拿到 13 張牌,花色大至小為黑桃、紅心、方塊、梅花,點數則是 ace 最大,2 最小。叫牌後訂定合約,並開始遊戲。假設北家是莊家,那就是由東家先出第一張牌,後面三家依序出相同花色的牌,數字最大的拿下這圈,橋牌術語叫做贏磴。將 13 張牌出完,完成合約那方獲勝。

競技強度高的橋藝場上,選手們出牌都必須經邏輯的推理。(圖片來源/李雍皓提供)

「打橋牌時最重要的是什麼?」今年代表陽明交大出賽的選手之一、資工大四的李雍皓告訴我們:「我覺得橋牌中最看重的是清晰的邏輯以及技巧。」對他們而言,打牌時要注意場上發生的每個細節——包括叫牌、記出牌順序——推理後做出最合理的決定,視情況調整自己的打法才是更重要的。「不過大家好像都有迷思是若拿到好的牌比賽就會贏,但其實在這之中運氣成分佔比不重。」
 

狼煙再起 梅竹橋藝一決高下

作為一項團體競賽,隊友之間的默契是極為重要的關鍵。陽明交大橋藝社一週有兩天社課,在社辦裡練牌,一練就是四至五個小時。寒暑假更是安排一到兩週,時長十小時的寒暑訓。平時偶爾會約線上的練習賽或是叫牌訓練。此時,為了應付梅竹的逼近,他們會每天集訓加練,維持狀態且做各種調整。

橋藝高度依賴團隊合作,因此對橋藝社而言,平時的練習尤為重要。(圖片來源/李雍皓提供)

似乎很多人都認為橋藝是靜態的運動,形成「打橋牌不會累」的刻板印象。但其實橋藝是心理學、機率、推理、合作和技巧等理論和方法的集合,要花大量時間專注的思考,「打牌真的沒有比其他球類運動輕鬆」,同時也經常打籃球的李雍皓說。

民國 107 年戊戌梅竹的橋藝場上,清大奪得勝利。

時隔三年,梅竹再戰江湖。這一次,不要只顧著看籃球和排球項目。或許當你身臨橋藝現場,你會深深愛上這款老派、優雅、鬥智鬥勇,更同時訴說人生、命運的紙牌競賽!

縮圖來源:Unsplash

記者 黃新畬
serina,1999,心嚮星光,眼裡有詩。
編輯 徐曼妮
所謂歷史就是從無數的假設之中所帶來的,一件殘酷的現實。
記者 黃新畬
編輯 徐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