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梅竹賽前特刊

棒球三大重點 讓你一看就懂

梅竹棒球賽迄今,雙方各拿下了17勝,今年究竟哪方能拿下超前的第18勝,就請大家持續關注今年的梅竹賽。在觀看球賽前,讓本報先為您簡介棒球的規則與術語吧!

棒球三大重點 讓你一看就懂

記者 邱靖雯 文  2021/02/28

棒球的原型發源於英國凳球,凳球兩字最早被記錄於1450年,為英國擠奶婦人以擠牛奶時坐的凳子為門柱,投手將球拋向凳子,打者打擊以確保凳子不被球擊中的遊戲。後歷經了400多年的時間,一路由凳球發展為板球、繞圈球、鎮球,最終於1845年,由美國棒球之父卡特萊特(Alexander Cartwright)將鎮球正式命名為棒球,並出版了一部運動書,說明了棒球的正式規則,為棒球最早的正式規則,卡特來特也於1955年被美國國會認定為現代棒球的發明人。
 

棒球場上的球員 誰是誰?

棒球的第一重點,首先得先了解棒球場上各個位置代表什麼。棒球場由邊長九十英尺接近菱形的場地所構成,四個頂點分別為本壘、一壘、二壘、三壘,在此場地以內的叫「內野」,以外則為「外野」,由一壘及三壘邊線延伸出去的範圍內為「界內」。

在棒球比賽中,雙方輪流擔任進攻方與防守方,防守方的部分除了負責投球的投手之外,還有捕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及右外野手。

棒球場平面圖。(圖片來源/邱靖雯製)

捕手有「場上的教練」之稱,需負責投手的配球及接球,以及指揮場上守備員的站位;一壘手、二壘手及三壘手分別為在一壘、二壘及三壘進行守備,以防守進攻方進佔壘包進而得分;游擊手通常為內野手守備能力最好的球員,負責在二、三壘之間守備;而外野分為左、中、右三個區域,分別有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及右外野手進行守備。
 

棒球規則怎麼看?

棒球的第二重點,接著來了解棒球的規則。一場正式的棒球比賽一共有九局,每一局分為上、下半局,上半局的進攻方在下半局則擔任防守方。但由於清大棒球隊以及陽明交大棒球隊,在大專院校棒球運動聯賽中,同屬一般組的隊伍,因此梅竹棒球賽依照大專一般組的方式,一場比賽僅打七局,但沒有比賽時間限制以及提前結束比賽的機制。

進攻方的部分有九個棒次,每一棒打者需至本壘進行打擊,並由防守方投手投球,若打者擊中球並位於界內,便可以向一壘甚至二壘、三壘跑壘,若順利跑回本壘即可獲得一分,若在跑壘過程中遭到野手刺殺,即為出局。每個半局有三個出局數,若三人出局,則雙分攻守交換。

棒球計分板與跑壘方向。(圖片來源/邱靖雯製)

基本術語簡單談

棒球的第三重點,必須得了解棒球場上的術語。「安打安打全壘打!」這大概是在看台灣棒球時,會常常聽到的加油聲,那到底什麼是安打呢?安打指的就是,當打者揮棒擊中球後,球位於界內落地,並且打者成功進佔壘包,此即為「安打」,依照打者進佔的壘包而有一壘安打、二壘安打及三壘安打的不同。

那麼全壘打是什麼呢?全壘打其實也是安打的一種,最常見的情況為,打者將球直接擊出界內範圍的場外。另外,若是打者擊出的球落在場內,並在沒有失誤的情況下,一路從一壘跑回本壘,即為「場內全壘打」。

常常看棒球比賽時都會聽到:「投手投出個好球」、「四壞球保送」……等諸如此類的話,那到底什麼是好球?什麼是壞球呢?簡單來說,好球就是投手投出的球,在經過本壘板上方時位於好球帶,或者打者揮棒也會記一好球;若投手投出的球在經過本壘板上方時,位於好球帶之外,則為「壞球」。若打者在第三個好球出現時沒有揮棒,或者揮棒卻沒打到球,打者即被「三振」。另外若是投手投出第四個壞球,打者則會被保送至一壘,俗稱「四壞球保送」。

最後,在比賽計分板上會看到三個英文字母,分別是R、H、E,這三個英文字母又代表什麼意思呢?R是Runs的縮寫,為「得分」;H是Hits的縮寫,為「安打」;E是Error的縮寫,為「失誤」。

棒球基本術語。(圖片來源/邱靖雯製)

棒球的世界博大精深,還有非常多的規則及術語等著大家去了解,希望本文的三大重點,能夠幫助大家實際運用在觀賞梅竹賽當中,享受比賽熱血的氛圍!

縮圖來源:邱靖雯攝

記者 邱靖雯
希望您有看完文章
編輯 邱子維
那就先這樣……吧?
記者 邱靖雯
編輯 邱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