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梅竹賽前特刊

一些你不知道的梅竹賽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被迫停辦的梅竹賽,今年在兩校學生的努力之下重新舉行,在精彩的賽事開始前,先讓我們來回顧梅竹發跡的小故事,以及一些無法順利開辦的梅竹賽。

一些你不知道的梅竹賽

記者 白茹伊 報導  2021/02/28

去年因新冠疫情暫緩的梅竹賽,於今年重新回歸。此賽事一直都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每年備受矚目的盛大活動,即使不是這兩所學校的學生,也多少曾耳聞其盛名。在精采的辛丑梅竹賽事開始前,先讓我們來回顧已傳承逾半世紀的梅竹賽,究竟為何發跡?又曾因為哪些原因造成梅竹賽無法順利舉辦呢?
 

關於梅竹賽的小知識

自50年代,清華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在台復校之後,兩校因地理位置相近且學生就讀的科系性質近似,在尚未舉辦梅竹賽前兩校就有密切的互動往來,而當時擔任交通大學活動中心幹事的錢鋒於民國57年開始籌備相關的兩校競技賽事,並於隔年民國58年開始舉辦梅竹錦標對抗賽。

至於「梅竹」的命名由來,各取自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與陽明交通大學前校長凌竹銘名字之其中一字,分別代表兩校,錦標賽的名稱順序採用則是以擲壹元硬幣的方式決定,若擲出梅花面稱「梅竹」,壹元面稱「竹梅」,而最終命名為梅竹賽。爾後在比賽期間更出現了兩校的吉祥物,熊貓代表清大,意味著「吃掉竹子」、打敗陽明交通,狐狸則代表陽明交通,對於選擇狐狸作為吉祥物存在著兩派說法,一派是「五狐亂華」的諧音聯想,另一派是因陽明交通大學內的湖泊稱作「竹湖」。無論是哪個原因,兩校的吉祥物不僅成為梅竹賽紀念品的設計來源,更會於比賽中途的休息時間出現,緩和場上過於緊張嚴肅的競賽氛圍。

陽明交通大學吉祥物—竹狐。(圖片來源/國立交通大學梅竹後援會–梅後臉書粉絲專頁

清華大學吉祥物—熊貓。(圖片來源/梅竹龐達熊–梅竹工作會臉書粉絲專頁

吉祥物成為梅竹賽紀念品的設計標誌,顯示出吉祥物對於梅竹賽的重要性。(圖片來源/國立交通大學梅竹後援會–梅後臉書粉絲專頁

無法如期舉辦的梅竹賽

即便梅竹賽從舉辦迄今已有52年的歷史,過程中仍有數次因為兩校之間產生紛爭,無法順利達成共識,導致梅竹賽被迫停賽的憾事發生。當中最大的爭議莫過於選手參賽資格問題,從陽明交大與清大招收體資生與體保生後,在體育方面擁有較大優勢的族群是否能與一般學生一同參賽,成為兩校間倍受討論的問題。

如民國96年丁亥梅竹賽,因體資生考取研究所後是否仍是體資生的身分問題,以及兩校對於桌球正式賽是否能讓女性選手上場的判定僵持不下,在遲遲無法取得共識的情況,丁亥梅竹賽只能抱憾停賽。而較近期,民國108年的己亥梅竹賽的停賽引爆點,則是因清大透過拾穗計畫錄取了一名象棋七段的學生,該生是否擁有梅竹象棋賽的參賽資格造成兩校爭議不斷,陽明交大主張該生具國手資格,上場有失公平性,但清大認為象棋與其他體育類賽事不同,無法強制將該生歸於國手身分。兩方數次開會下,最終決議停辦己亥梅竹正式賽,全面改為不予計點也不設總錦標的梅竹友誼賽。

此外,去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台大學延後開學,導致梅竹賽的時程延宕,加上考量到觀眾入場觀賽可能提高群聚感染的風險,經過兩校梅竹賽籌備委員會開會評估後,民國109年的庚子賽事成為開辦以來首屆因為疫情停辦的梅竹賽。

即便籌辦梅竹賽需歷經許多困難及協商,它仍是存在已久的傳統,也是兩校學生的共同回憶。因此睽違了兩年,重新恢復舉辦今年的辛丑梅竹正式賽,此賽事將於3月5日正式開始,相信兩校學生都會拭目以待。

縮圖來源:國立交通大學梅竹後援會–梅後臉書粉絲專頁

記者 白茹伊
多久沒爬格子QQ
編輯 孫國璽
我已在盡力把稿打完啦啦啦?
記者 白茹伊
編輯 孫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