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梅竹 堅定不移的火力班
動盪梅竹 堅定不移的火力班
記者 王亘筑 報導 2021/03/05
每一場梅竹賽事之中,選手在場上爭的你死我活之際,總是缺少不了清、交兩校火力班成員的身影。無論是頭上鮮明的紅色頭巾、斗大搶眼的插圖與標語,還是奮力喊著為我軍加油及嗆聲敵方的有趣口號,都是梅竹場邊最熱血的一道風景線。
然而,今年的梅竹賽因棒球、羽球項目爆發爭議,導致清大退出多場比賽,不僅參賽選手感到無奈,對於在場邊加油打氣的火力班,也是一大難題。面對今年多場清大缺席、沒對手可打的賽事,火力班成員又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

陽明交大火力班於梅竹賽現場為選手加油打氣。(圖片來源/王亘筑攝)
交大火力班從何而來?
許多人可能以為,火力班是自梅竹賽開戰以來,就已經存在的元老級組織。但事實上,交大火力班的雛形是在民國88年才出現的。當時熱衷於梅竹賽的各系學生,皆自發性的組成加油團,例如:管科系同學組成「女子啦啦隊」、外文系派出「愛心小站」贈送宵夜與鼓勵小卡片給辛苦的校隊成員,還有由土木系同學組成的「旗鼓獅」,負責在場邊揮舞旗幟、敲鑼打鼓以及舞龍舞獅。而當時由應化系同學所組成的「男子啦啦隊」,便成為了今日交大火力班的前身。
雖然在短短的兩年之內,應化系便因為經費以及組織內部問題等諸多緣故,在民國90年時將「男子啦啦隊」轉交給交大梅竹後援會管理,但這樣的轉變也讓它有了壯大的契機。時任交大梅竹後援會成員,同時也是男子啦啦隊聯絡人的葉俊廷,發現有許多非應化系的同學對於梅竹賽皆懷抱著同樣的熱情,便在民國92年正式成立交大火力班,並挑起第一屆火力班班長的大樑,帶領所有熱愛交大、熱愛梅竹賽的同學們,在梅竹戰場上成為所有運動員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柱。
複雜局面 火力班為誰喝彩?
今年梅竹多場賽事皆因清大棄賽,演變成了多種局勢,有拒絕出賽、放棄計點友誼賽、也有陽明交大打自己人的「內部鬥爭」。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火力班又是如何因應的呢?陽明交大火力班班長陳冠儒表示,若是碰上陽明交大校內切磋,火力班會拆成兩個部分,各自擔任其中一支隊伍的加油團。至於兩校友誼賽,因為今年清大的觀眾相較以往少了很多,在幫校內選手加油之餘,還會不時到清大座位區幫忙助陣。而清大拒絕出賽、完全沒比賽可打的項目,火力班還是用盡全力鼓勵到場的選手與帶動觀眾氣氛。無論遇到什麼狀況,我們做的都是善盡火力班責任。

陽明交大火力班班長陳冠儒(前排右一)與火力班成員。(圖片來源/王亘筑攝)
雖然近幾年來梅竹賽狀況頻傳,從己亥年的友誼賽爭議、庚子年因疫情攪局停辦,到今年辛丑梅竹的清大退賽風波,兩校同學對於梅竹賽的熱情一年一年遞減,火力班在招生上也遇到了瓶頸,難以再發揮以往的能量。但陳冠儒說,除了替選手們加油,「青蛙小狗一家親,梅竹絕對不能停」是今年喊得最多的口號,不論梅竹賽遭遇什麼困難,火力班都會善盡本分,努力將梅竹賽這項傳統延續下去。
二十餘年之間,火力班早已成為了梅竹賽的精神象徵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僅鼓舞了每一場比賽的士氣,也代表著學生對於身為陽明交大一份子的認同與驕傲。

陽明交大火力班於開幕式高唱校歌。(圖片來源/王亘筑攝)
縮圖來源:王亘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