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

馮雅達 讓自己挑戰台灣

每個僑生都有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遭遇、不一樣的人生目標。到底這些「不一樣」在不一樣的國土上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呢?這些化學反應對僑生有什麼影響呢?那對台灣又有什麼影響呢?

馮雅達 讓自己挑戰台灣

記者 林嘉敏 文  2011/06/12

「獨在異鄉為異客」,僑生孤身來到了台灣,成為了異客,在台灣這片寶島上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每個僑生都有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遭遇、不一樣的人生目標,到底這些「不一樣」在不一樣的國土上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呢?這些化學反應對僑生有什麼影響呢?那對台灣又有什麼影響呢?
 

為離開澳門 馮雅達一來即十年


馮雅達,在澳門出生、澳門成長。中學五年級畢業後得到媽媽的建議,申請到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簡稱僑大)就讀,後來經過一番的抉擇後,選擇了世新大學的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想起來(念大學)已經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馮雅達感歎地說。時間真的過得很快,轉眼之間,他來到台灣已經十年了。


在台灣的十年間,讓馮雅達慢慢地認識台灣,也慢慢地了解台灣。
(照片提供/馮雅達)

其實在來台灣之前,馮雅達對台灣毫不認識:「那時候連聽國語都有點困難。」而馮雅達更回想起來台灣的原因:「之所以會來台灣,純粹是因為想要離開澳門,而台灣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比較便宜,再加上哥哥那時候也在台灣念書,而且媽媽非常贊成,所以就選擇來台灣念書了。」因為馮雅達念的中學是五年畢業,所以他必須先到僑大一年,然後才可以繼續地升讀大學。僑大對很多僑生來說,是一個又愛又恨的地方。「僑大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候,還記得那時候不管是讀書,還是吃飯,都有很多僑生陪伴著你。」不管飯有多難吃,書有多難念,生活有多刻苦,馮雅達還是愉快地說:「就像台灣人當兵一樣,在刻苦的環境下才可以激發出大家的革命情感,讓大家永遠都記得這段日子。」


在僑大一年的時光過得很快,很快就面臨了選大學選科系的時候,馮雅達那時候其實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我討厭數理化,而且又比較喜歡有趣的東西,所以最後選擇了公廣系。」跟很多僑生在選擇科系的時候一樣,那時候馮雅達對於公廣系還是一知半解。直到真正接觸到公廣系的時候,馮雅達才發覺到這不是他想要的科系。他發覺他認知的公廣系跟實際的非常不一樣,所以在升大二的時候也考了轉學考,打算轉學到實踐大學的廣告設計系,卻沒成功。「現在想起來,那時候轉校沒成功也是一件好事。」馮雅達語重心長地說。也因為他繼續待在世新大學,才能夠嘗試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才能夠累積這麼多的作品,更促成了後來轟動一時的《腳尾米》紀錄片的出現。


《腳尾米》是由馮雅達和其他兩名僑生共同製作出來的紀錄片,內容主要審視台灣電視媒體的新聞機制以及新聞人應有的操守,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迴響。(資料來源/youtube)

挑戰台灣媒體 許能更公正客觀

從馮雅達的外表來看,看到清秀的臉,細細長長的眼睛,雖然打扮非常時髦,但言行舉止溫柔得像一個文弱書生,卻沒想過他在2006年做了一件非常瘋狂的事情──他與另外兩個僑生一起做了兩則假新聞,發了新聞稿給各大電視媒體,希望測試一下台灣媒體選擇新聞的能力,並將其過程拍成了紀錄片。馮雅達現在想起來,也覺得那時候非常地瘋狂。「因為想要拍,所以就真的做了。」馮雅達表示,「會做那個紀錄片的原因純粹是因為覺得台灣的媒體實在太誇張了,為了讓大家能夠看到,才決定做製作這個紀錄片,沒想到引起了這麼大的迴響。」

面對這樣的狀況,被騙的電視台非常震怒,曾經打算對此紀錄片的製作人提告。雖然事情鬧得很大,不過馮雅達還是豁達地說:「因為這些都是學生的作品,也沒有涉及到利益的問題,所以後來就沒事了。」馮雅達和其他兩個僑生這樣大膽地挑戰台灣的媒體,只因為他們在台灣看到的媒體,跟僑居地所看到的截然不同。以馮雅達個人的觀點表示,只要多加注意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媒體,不難發現台灣的媒體比較具有個人色彩,就連澳門只有小小的澳門電視台,縱使畫面平淡無聊,也能公正客觀,不加修飾和個人情感。以製作電視新聞來說,香港媒體在客觀公正上真的略勝台灣一籌。
 

為理想留台 期許自己能有所成就


馮雅達對於台灣的電視新聞雖然很失望,但後來卻留在台灣工作了。僑生留在台灣工作是有很高的門檻。根據勞委會的外籍(含僑生)白領人士來台工作規定,僑生每月平均薪資至少要達到4萬7971元,才可以留在台灣工作。如果要達到這樣的薪水,對台灣人來說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僑生。但馮雅達為了留在台灣工作,用盡了一切的辦法,最後選擇了延畢。「很多僑生都會利用延畢的方法來尋找工作的機會,盡量利用這一段時間多接一點工作,增加與業界的接觸。」馮雅達最終做到了,就在這些工作的機會中,讓他最後能夠進入智威湯遜廣告公司工作。

其實馮雅達之所以留在台灣工作,是因為捍衛自己的理想,他希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是喜歡創意,也喜歡挑戰性的工作,但回澳門工作就沒辦法提供我這樣子的機會了!」馮雅達坦白地說,「澳門只有幾份單一的工作,雖然薪水很高,但卻沒辦法做到相關的工作了。」馮雅達也曾經嘗試過在澳門的有線電視工作一個月,主要是拍攝澳門地道的美食節目,但他卻失望地說:「(澳門的電視)感覺在技術上的要求並沒有很高,有種粗製濫造,像學生作品的感覺。」所以即使台灣的薪水比澳門低了一半,他還是放棄高薪,選擇了理想。

除了理想,馮雅達在台灣生活的十年間,也讓他習慣了台灣的一切,現在回到澳門,反而不習慣。他習慣了台灣多采多姿的生活,也習慣了台灣人熱情、樂於助人的性格,對澳門平淡乏味的生活,和澳門人的冷淡感到的陌生,更成為選擇留在台灣工作的原因之一。馮雅達現在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想到更多很好的點子,希望能夠在台灣有所成就,而這些成就,將會是他在台灣最大的收穫,也是在澳門沒辦法收割到的寶物。

記者 林嘉敏
  你好,我是嘉敏。 有著正反不一樣的性格, 很愛笑,因為很樂觀; 也很愛哭,因為想太多, 一個傳統的天秤座女孩 : )
記者 林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