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12水災 媒體知多少?

今年的六月對於台灣來說,是一段相當不平靜的日子,時有颱風,時有水災。而現代人習慣瀏覽網路新聞,網路新聞的優點在於快速且易讀,但缺點則是缺乏系統性地整理。面對大眾媒體過於繁瑣的氣象快報,觀眾往往霧裡看花,摸不清頭緒。現在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台灣不寧靜的六月的氣象史:

612水災 媒體知多少?

記者 張柏毅 報導  2012/05/30

今年的六月對於台灣來說,是一段相當不平靜的日子,時有颱風,時有水災。而現代人習慣瀏覽網路新聞,網路新聞的優點在於快速且易讀,但缺點則是缺乏系統性地整理。面對大眾媒體過於繁瑣的氣象快報,觀眾往往霧裡看花,摸不清頭緒。現在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台灣不寧靜的六月的氣象史:
台灣本島氣壓分佈與西南氣流效應圖。 (照片來源/張柏毅繪 NOW News新聞網提供)

在泰莉颱風未侵襲台灣前,今年6月12號,就已經在台灣本島降下傾盆大雨,釀成612水災,各地災情慘重。隨後6月13日,海面上另一個熱帶氣旋也增強為谷超(GUCHOL)颱風。而泰利颱風也緊追在6月18日成型。雪上加霜的是,六月第三個颱風杜蘇芮(DOKSURI)也來擾亂台灣的氣象系統。

而影響台灣最大的,莫過於是612水災,可以說是今年夏天最震撼的一次水災。612水災並非為颱風引起,光西南氣流與鋒面,就足以對台灣本島降下豪雨形成嚴重災情。突如其來的水災使得民眾對緊接而來的颱風季節顯得格外小心,同時也使得各家媒體無不繃緊神經面對接下來的颱風旺季。

西南氣流 媒體知多少?

612水災為西南氣流的影響所造成,台灣夏季盛行西南風或南風,同時引進南海水氣,此為台灣西部主要的降雨來源。而新聞媒體常報導的「西南氣流」則是由颱風過後所引進,有時也稱作颱風尾(註1),當颱風通過台灣周圍時,西南氣流在颱風南部,會隨著颱風逐漸北上而北移。

但媒體不知道的是,西南氣流並非全由颱風造成,也並不一定與颱風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一般而言,西南氣流的走向取決於「太平洋高壓的強度」、「長江中上游地區的低壓強度」以及一般我們所認知「颱風所引進的西南氣流」。

如果是太平洋高壓所引起的西南氣流,當太平洋高壓增強之時,西南氣流會被推離台灣,若太平洋高壓減弱,西南氣流會從南海北上至台灣中北部形成降雨。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低壓推擠下,也會形成降雨效應。

受地球自轉的緣故,北半球的颱風風向為逆時針旋轉,當颱風通過台灣或路過周邊海域時,颱風的逆時針旋轉氣流會開始引進西南氣流,西南氣流會順著颱風,直接撲向台灣西南部陸地,同時颱風北上路徑也會帶動西南氣流北上,進一步將降雨區域延伸至北部。(註2)

然而,台灣地形是使得西南氣流帶來豐沛雨量的重要關鍵。大家應該可以注意到,每每夏季淹水總集中在台灣西南部或西部地區,這是因為西南氣流由西南方吹向台灣西部平原,沿海地勢平坦使得西南氣流可以長驅直入,直到撞上台灣中央高聳山脈開始大量降雨。

由於台灣地勢起伏相當大,所以降雨強度也是世界第一。若大量的雨水順著高聳的地勢流下,往往在幾小時之間就能夠造成相當大的災情。尤其是沿海的低窪地區,若適逢大潮,排水不易的狀況下,很容易出現高達一層樓以上的淹水狀況。

註1

颱風尾:

俗語常勸人別靠近剛發完脾氣的人,以免掃到颱風尾,在氣象學上,颱風尾即為颱風過後所夾帶的西南氣流,在所經過的路徑上拖曳著一道雲系,在衛星雲圖上可見颱風好像長了尾巴似的,故稱為颱風尾。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颱風未登陸台灣,台灣也可能受到颱風尾的影響。

颱風尾經常造成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嚴重的淹水災情。
(圖片來源/張柏毅提供 翻拍自TVBS新聞)

註2:

上圖顯示颱風在台灣東部區域時,因為颱風逆時針的風向,使得台灣西部吹西北風,此時並不會有西南氣流的引進。
(圖片來源/張柏毅繪 中央氣象局提供)

上圖顯示颱風在台灣東部區域時,因為颱風逆時針的風向,使得台灣西部吹西北風,此時並不會有西南氣流的引進。

上圖顯示颱風在台灣西北部時,因為颱風逆時針的風向,使得台灣西部吹西南風,並且引進西南氣流,並且隨著颱風的北移,會帶動西南氣流北移,將降雨由南部帶至中部,甚至北部區域,在颱風過後雖然風勢減弱,但降雨會持續擴大,若持續太久可能造成嚴重水災,這就是所謂的「颱風尾」。
(圖片來源/張柏毅繪 中央氣象局提供)

上圖顯示颱風在台灣西北部時,因為颱風逆時針的風向,使得台灣西部吹西南風,並且引進西南氣流,並且隨著颱風的北移,會帶動西南氣流北移,將降雨由南部帶至中部,甚至北部區域,在颱風過後雖然風勢減弱,但降雨會持續擴大,若持續太久可能造成嚴重水災,這就是所謂的「颱風尾」。

媒體錯了? 西南氣流係台灣的必要之惡?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612水災共造成十人死亡、二人失蹤。土石流紅色警戒範圍包括台南縣等四個縣市的三十三個鄉鎮共九十二個村里,溪流總數達一百七十二條。

此次的水災,大多數是由於沿海地區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勢低窪排水不易。而都市地區的淹水則為排水建設不良,或者河川整治不佳所造成,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提高防汛標準,各項建設在設計之初,即要考慮最高洪水重現期(註3)是否恰當。而釀成此次水災主要是因為短時間內持續性的暴雨,使雨水來不及排出導致。

612水災所造成的衝擊,造成媒體下意識地產生後續颱風都會釀成嚴重災情的預期心理。其實612水災主要是因為西南氣流和鋒面接近,而產生了大量的降雨,這場大雨著實給台灣人民重重的打擊。在那一夜的強降雨之後,全台到處淹水,許多人不禁要問,台灣是否能夠安然度過今年的颱風季節?

其實西南氣流的降雨也並非全都是壞事,台灣一直仰賴西南季風的降雨來補充水庫儲水,面對酷熱的夏季,短暫的午後雷陣雨並不能解決台灣乾旱的現象。而台灣山高坡陡使得降雨很快就流入海中,雖然台灣降雨強度是世界第一,但台灣的水資源使用率也排行倒數第一,在夏季的降雨其實彌足珍貴。

不知大家還記得從前的夏日限水嗎?在炎炎夏日不能夠恣意暢快的沖涼或者玩水,是多麼不便的一件事。在強制限水之下,除了造成民生不便之外,還會調撥農業用水,甚至採取激烈的休耕手段,來保障科技產業的供水。到頭來土地龜裂,農作物枯萎,損失更不下於風災、水災。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調整心態,台灣在夏季常有極端的天氣,降雨並不一定是壞事,旱災甚至比強降雨更容易造成嚴重損失。新聞經常在追趕時效性時,而過度強化偏誤的氣象資訊,民眾千萬不要被牽著鼻子走,冷靜下來,同時思考西南氣流對於台灣的後續優劣效應。

媒體與天災的迷思

在此次612水災中,台灣的媒體極盡本份的詳細報導各項災情,對於關懷地方受災戶可說是不遺餘力。很多時候記者的確是比大批救難人員更早到現場,辛苦地在風雨交加的天氣,為觀眾傳回第一手現場消息,甚至在土石流危險區域訪問受災戶的需求,其精神實令人敬佩。

2012年泰利颱風侵台路徑圖。
(圖片來源/張柏毅提供 中央氣象局資料)

或許是有了612水災的慘痛教訓,因此在泰利颱風登陸時各家媒體無不嚴陣以待。但此次泰利颱風的報導,許多媒體形容泰利是最嚴重的穿心颱,如同手持利刃的暴徒,對台灣的影響甚鉅。但為何區區一個輕度颱風會引起如此大的騷動?我的分析如下:

1. 泰利(TALIM)的在菲律賓語,即為「刀刃」之意。  

2. 美國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預測泰利將登陸台灣。  

3. 台灣剛躲過谷超強颱,加上612水災的前車之鑑,全民心有餘悸。  

4. 泰利路徑十分奇特,甚至有人認為泰利是第一個出現如此詭譎路徑的颱風。  

5. CNN使用「毀滅性洪水」的字眼,形容台灣即將出現的災情。  

6. 媒體曾出現「似八七水災」的標題,提升民眾恐慌。  

7. 媒體曾出現「如兩根大水管貫穿」的標題。  

針對以上問題,我從理性觀點一一擊破:  

1. 這只是純粹從颱風命名表中第五組,第24個名字所命名的。  

2. 台灣的氣象預測儀器密度世界第一,無須相信他國只單憑衛星雲圖的粗略分析。  

3. 報導新聞不應有「見獵心喜」的預期心態。  

4. 此一路徑的颱風由於水氣不足,降雨強度註定不強。而此颱風路徑在台灣也不算少見,其中造成嚴重災情的只有2010年的梅姬颱風,因為此一路徑的颱風通常強度較弱。  

5. CNN習慣性使用災難性形容詞來描述或預測天災的發生,預測十分不可信。  

6. 媒體不應該將災難放大炒作。即便時空背景不同,同樣的降雨並不會造成同樣的災難。  

7. 媒體的重點應該集中在隨後到來的西南氣流,不管颱風是不是雙颱,都應該把重點在隨後引進的西南氣流造成的降雨,而不是在颱風的數量。  

媒體渲染成性 觀眾心理素質也須同步提升

其實筆者很感謝此次颱風並不若某些媒體所言如此嚴重,媒體報導雖荒唐,但也還情有可原。推究原因,還是得回歸到觀眾的心態造成。大家往往希望氣象局預測各種不同的可能,而觀眾最常Call-in氣象節目出現的兩個問題莫過於:  

「請問主播,這次颱風剛好碰上我休假,飯店都已經預訂好了,家人也很期待,實在不想取消,想請問有沒有可能一切風平浪靜?」  

「請問主播,這次颱風來勢洶洶,我們應該做什麼最壞的打算?」  

有民眾不想颱風打亂生活步調,所以希望泰利颱風只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輕度颱風,但也有民眾想知道究竟泰利颱風能造成多大危害?當然這兩種心皆人之常情,而氣象局也需要全面性的回答民眾問題。因此在颱風尚未接近台灣時,會假設各種不同的可能路徑,再依不同的路徑來回答民眾的問題。  

於是便有電視台開始製作專題,來討論泰利颱風的路徑的各種最大可能,得出的結果就如同「災似八七水災」或「如兩根大水管貫穿」一類的聳動標題,而電視機前的觀眾也不得不接受此類的新聞轟炸。  

筆者當時人在桃園,剛好身處在612水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由於612水災也是接近凌晨才開始下雨,泰利颱風接近台灣的時間也差不多相同,但盼了又盼,大家心理預期的傾盆大雨還是沒有來到,第二天(20日)早上天氣也相當不錯,頂多也只是陰天帶點細雨。  

依照衛星雲圖,6月20日颱風已經相當接近,筆者記憶猶新。在19日晚上某台知名談話性節目有談到泰利颱風,各個來賓無不繪聲繪影的描述恐怖的天災即將到來(但那時泰利颱風也只是輕度颱風) 。主持人及來賓無不努力的在衛星雲圖上比手畫腳,看來已經是有些誇大了。而在20日晚上眼見泰利颱風風雨不大,則轉為討論颱風之後的西南氣流有多可怕,並且提出西南氣流可能會持續數日的看法,似乎想自圓其說,認為豪雨災難總會到來(但那天傍晚氣象局已經預測周五即會放晴,西南氣流不強)。  

泰利颱風於6月21日凌晨開始加速離去,並且暴風圈也縮小了,這時候的新聞報導雖然滿滿都是災情,但遠遠不及之前所預期。很多災情都是由於之前612水災還未完全恢復,因此繼續淹水,台灣南部首當其衝,災情較為嚴重。但北部地區可說是雷聲大雨點小,絲毫未見颱風的威力,因此民眾批評的聲浪開始湧現。  

綜觀網路上的言論,民眾開始意識到媒體過度解讀預報的嚴重性,而氣象局在預報前批評CNN的「毀滅性洪水」預測,其實相當中肯,但颱風過後又因為媒體過度渲染,又得為了「預報失準」向民眾道歉一次,實在是相當冤枉。  

氣象局此次預報並沒有錯誤,在颱風的行進期間也多次更正雨量預估,並且預測周五(22日)即會放晴也是相當正確的,在此向颱風來臨時,日以繼夜工作的氣象局人員致敬,同時也希望大家慎選視聽媒體,多用心來判斷相信會更加可靠。  

作者/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班 張柏毅  

記者 張柏毅
記者 張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