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林保煙 新瓦屋故事 說給你聽

林保煙 新瓦屋故事 說給你聽

 2011/05/14

    煦陽平鋪在略帶斑駁的水泥地,麻雀三兩成群地在客家花布拼貼成的燈籠上蹦跳,新瓦屋導覽員林保煙遠遠地從廣場走來,身上那件社區巡守隊的義工外套因為太陽的照射而閃著螢光,平穩的步伐、靦腆的表情,林保煙停下腳步,在他走過數萬遍的林家忠孝堂前,卸下一臉的疲憊說:「來,我們進來這裡。」       

    走進花鼓協會辦公室內,放眼望去井然有序地貼著「新瓦屋花鼓隊」的發展故事,一排高度及腰的花鼓安穩地立在牆邊,透著客家內斂的光輝。新瓦屋位於新竹縣竹北市,是台灣第一個客家文化保留區。擁有三重身分的林保煙,同時為新瓦屋文化保留區導覽員、中興社區義工,也是花鼓隊的隊員之一。而「林家」為新竹六家地區主要的客家聚落,因此,林保煙還有一個不可替代的身分,他是在新瓦屋土生土長的林家人,一生經歷著新瓦屋的興替變更。


林保煙在林家祠前為學生團體解說,舉手投足間散發了導覽的熱情。(李佩玹/攝影)

 

加入花鼓隊   找回客家味

    林保煙原本在台中工作,二〇〇一年退休後才重回到竹北老家。那時他還不太了解新瓦屋,對整個六家地區的文化也只有模糊的印象,而因新瓦屋地區位於高鐵預定區遭政府徵收,老人家們對相關的文件往來又不甚了解,林保煙便接手處理土地徵收事宜,卻也因此一腳踏入了新瓦屋文史資料的考察行列。

    「保煙,你來加入花鼓隊好不好?」花鼓協會理事長林礽山在幾年前的一個夜晚這樣問道。經常帶著母親回新瓦屋忠孝堂燒香、拜拜的林保煙,在一次不經意中看見了新瓦屋的花鼓隊表演,內心驚覺原來自己的老家還有這樣寶貴的文化資產,也因為林礽山的一句話,加入了花鼓隊,後來才知道花鼓隊與六家中興社區的緊密關係,更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致力於文史產業的陳板老師,藉著觀看他許多的調查記錄、報告以及聆聽社區耆老傳承下來的故事,林保煙找回了自己的「客家本色」。

文史保存成果  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新瓦屋被稱為台灣第一個客家文化保存區,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林保煙帶著淺淺的微笑說。投入文史工作許多年的他,一談起現今的成果,眼神中透出些許辛苦的滄桑,新瓦屋的整頓計畫在十幾年前便開始做了,但四、五年前他才投入了這件文化重建的大工程,漸漸了解到新瓦屋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像是水圳就分為高圳、低圳、十五朗圳,彼此相互連結才成了完整的灌溉系統。而客家人相當重視的土地公廟也在一群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中被保存下來,年中開演的平安戲吸引許多鄉里村民一同欣賞,小小的廟宇就成了居民互相聯絡感情的去處。

    對於新瓦屋的文化,從完全空白到現在的了解透徹,林保煙費了很大的心力。他跟著參加了很多會議、聽老師們講述文化資產的重要性,自己更下了許多功夫來調查、整理。在過去漫長的田野調查計畫中,由里長帶領著他們一小群人四處拜訪耆老,想辦法從他們的口中記錄下更多關於過去的珍貴記憶。當資料一本一本地建立起來,鄉里的歷史記載越來越完整,林保煙真正感受到了累積而來的豐碩成果。

    「今天我們不做,明天一定後悔!」他用堅定的口吻描述著幾年來的心得。他堅持,一定要留下新瓦屋實際的場景才有說服年輕人的力道,一定要保存下真實的古物,才有辦法傳達這份感動,在現場看的到的東西,才是給年輕人最好的體驗。「兩百多年來的林家歷史一定要有記錄,不能因為徵收就什麼都不見了,因為往後如果回顧這段時空發現什麼都沒有留下的話,真的是很悲哀的事情」,林保煙語重心長地說。


花鼓隊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的精神象徵,林保煙引以為傲。(李佩玹/攝影)

導覽苦   歡喜做甘願受

     身為新瓦屋專業導覽員的他,平時負責許多遊覽車遊客的導覽工作,談及做導覽的甘苦,他笑笑地指著自己:「十個人有九個不做,留下來的都是傻瓜笨蛋!」林保煙還沒有結婚,他坦言,導覽員是個沒有支薪的工作,如果沒有任何經濟能力支撐,還有妻子兒女要照顧,做一個導覽員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他還是默默地奔走於四處的客家古蹟,只要戴上「小蜜蜂」,就能滔滔地講述一段段動聽的歷史故事。如果遇到天候不佳,林保煙常常一邊在室內導覽,一邊望著窗外的老矮房,想著外面有那麼多好故事能夠分享,但因為下雨所以不能講出來,有多麼可惜!

  談到導覽時發生的突發狀況,他說以前最怕的就是「互動」,怕被問倒、不會回答,那就丟臉、沒面子了。造訪新瓦屋的遊客囊括了老中青三代,各個年齡層會問不一樣的問題,因此他經常需要在導覽結束後查閱更多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看更多的書籍、甚至背起來,遇到遊客提問時,才能順暢地講解。

    說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導覽經歷,是一位文化局的同仁在導覽結束後告訴他:「保煙大哥,我聽過那麼多導覽,從來沒有一個人像你可以把家族史介紹得那麼活!」聽了這番話,他感到非常高興,且激勵自己趕快去挖掘更多資料來印證祖譜、傳達給別人,這也是他做導覽員的最大動力,讓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的內容,再吸引各地朋友來聽一個個美好的故事。

「這是一個會餓死的工作,但我會繼續」

    幾乎將整個新瓦屋背在身上的林保煙,堅持繼續在六家地區傳承著客家精神,他將一直打著花鼓、為新瓦屋持續燃燒奔走,「我的根、我的神主牌就在這邊,我不做?那誰來做?」林保煙眼中充滿的堅毅,顯現出客家的硬頸精神。以後,我們也會一直看見穿著巡守隊外套的林保煙,帶領著一群又一群的遊客,為新瓦屋發聲。

 

記者 李佩玹
李佩玹。無法停止、卻又無法開始遠走他方的小旅行。 喜愛看電影、讀好書、過好日,尤其愛嚐美食佐一些懶洋洋。 書寫人生吧,如同書寫掉一些無以名狀的心思。 等待被一眼看穿的一瞬,等待把繁世浮誇收納成檀香。   「所有的遺憾,原本都有甜美的來歷。」─羅智成 所以,把遺憾藏在箱子裡翻滾、旋轉、蒸騰吧,那一切就都美好了。    
記者 李佩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