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林桂玲 探索竹北林家與義民廟的連結

林桂玲 探索竹北林家與義民廟的連結

吳悅萍  2011/05/14

  走入竹北高中,還未散去的熟悉感早已瀰漫在眼前,一樣斑駁的校門,一樣被風吹拂而傾斜的那排松樹,還在原地迎接著隨鐘聲來來回回的莘莘學子。走上了一樣顛簸難走的階梯,在導師辦公室,看見林桂玲依然是一身時髦的打扮,那雙烏黑渾圓的雙眼,和將瀏海盤起的光滑額頭,一直是她在學生眼中最美麗的象徵。


烏黑渾圓的眼睛和沉著的特質,一直是她在學生心目中最美麗的象徵。(張力玲/攝影)

寫論文 從自己的家族開始

  林桂玲是竹北林家的後代,在清華大學讀碩士班的時候開始研究自己家族和義民廟之間的連結。用帶著一點客家腔的國語,滔滔地敘述著她的童年記憶,林桂玲對客家寺廟文化研究的熱忱,緩緩流露至她的言談之中。

  竹北高中的老師們總是以「師大登山社一枝花」來形容林桂玲。其實她對每一件事的執著,更令人激賞,一旦自己投入的事物有了個開頭,林桂玲總會讓它有個完美的結局,這也是讓她有毅力完成家族和寺廟研究的原因之一。在台灣師範大學唸書的日子,曾經因為想多方嘗試各種事物,而擔任木柵動物園的解說義工,還加入了師大登山社,即使她所參與的活動看起來都不是那麼容易完成,但林桂玲總是面帶微笑、有始有終地去完成每一項任務。

  林桂玲是一位在地的竹北人,長年在竹北高中教歷史,雖然從小就在一個傳統的客家家庭裡長大,但她卻笑著說自己的客家話其實不是很流利。大學畢業那年,祖父母突然相繼過世,在守靈的夜晚,她聽著長輩們訴說著老人家的過往,才忽然有了應該替這個家族留下些甚麼的念頭。

  林桂玲說,祖父跟她的感情特別好,雖然祖父的一生很坎坷,從小就到外地去做長工,後來又入贅到祖母家中,打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務,一生不算有過過甚麼好日子,但晚輩對他的敬愛卻是不斷的在累積,始終把他當作最好的典範。當林桂玲敘述這段過往故事時,不難感受到她對親人和故土敦篤的依戀,從她懵懵懂懂的童年就已經開始萌芽。

  祖父一生胼手胝足地過活,讓林桂玲憶起了過去林家祖先篳路藍縷來到竹塹城開拓土地傳承給後代的辛勞,她也因此興起了研究林家和竹北義民廟關係的想法,這個研究也就是她在清華大學的碩士論文。

使命感 來自敬愛的祖父母

  其實研究家族的歷史並不容易,特別是需要去翻閱不曾接觸過的家族族譜。林桂玲說,客家人很重視族譜,從族譜中可以深入了解一個家族的連結,因此它一直是研究過程中很重要的文史資料。林桂玲的論文中講述竹北林家擁有義民廟管理權及祭祀主導權,由於義民廟跨地域性的宗教活動,使林家建立特有的領導地位,而林桂玲用細膩審慎的論述角度,去重新建構家族和寺廟之間的歷史,成為了家族史的新典範。

  林桂玲認為,只有用心體會、努力了解這片土地以及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故事,才會讓人有真正的認同和感動。在論文的自序中,林桂玲提到:「我自己並不把這本書當作嚴肅的論文,對我而言,這是我紀念祖父祖母最真誠的心意。如果這本書能夠表達出一些當年拓墾過程的艱辛,也讓後人能夠更感懷這一片土地,那就是我最大的喜悅了。」對這片土地及祖父祖母的感激,充滿在這段序文中。

  除了自己的研究外,林桂玲也希望學生們多認識在地的歷史和文化。她曾經帶著五位高中生到新竹縣新埔鎮廣和宮進行調查,以這個客家傳統的三山國王廟作為研究主題,一舉在賴和基金會所舉辦的「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得到歷史組的第一名。

  林桂玲說,廣和宮所祭祀的神明是和客家文化密不可分的「三山國王」,但即使是生長在新埔鎮的居民,也對三山國王的歷史和重要性不甚了解,她和學生們的研究就是要重建這座廟宇的過去,也利用這個機會了解在傳統客家社會中,三山國王到底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帶學生 調查客家廟宇獲獎

  其實除了讓學生了解客家文化之外,林桂玲指導學生做這項專題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能陶冶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從她的教課方式就能感受到她的用心,用討論歷史影片或分組報告的互動,取代講解課本內容的制式,林桂玲希望學生能主動了解一段歷史的原委脈絡,而不是被動的吸收課本內容。她說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使家長和學生越來越看重理工學科的發展及能力,卻忽略了文化和歷史的認同及深入了解,但是除了數理類的科學展覽之外,也應多多鼓勵學生參與人文類的競賽,培養學生對鄉土及文化的多元觀感。


學生在林桂玲的帶領之下,於第八屆台灣人文獎中拔得頭籌,表現優異。(竹北高中/提供)

認同感 感懷這片土地滋養

  在訪談過程中,林桂玲多次提到,其實她並不覺得自己是專門研究客家文化的學者,只是想深入了解自己的家族和土地,但碰巧她的家族又和傳統客家文化的寺廟密切相關,因此大家總是把她定位為一位研究客家文化的專家。但其實林桂玲除了在家族與寺廟研究方面很有貢獻外,她對教育方式的導正亦是不容忽略,歷史人文各方面的研究都是息息相關,但林桂玲的客家人身分讓她家族的故事,得以傳承下去。

  當問到林桂玲是否鼓勵客家子弟去參加客委會舉辦的各項客家文化事務,例如客語認證等,她笑著說「想考就去考吧」。是用那樣輕鬆健談的語氣。林桂玲說,其實不必把客委會的活動侷限於客家族群之內,她鼓勵年輕人多多涉獵客委會舉辦的比賽,多了這個新的管道,除了能幫助傳承客家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夠多和他人競爭、累積經驗甚至發揮自己的長才,也能夠充實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多積蓄一些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記者 吳悅萍
大家好我是吳悅萍,人家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那我肚子裡應該有兩艘船。
記者 吳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