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明 客家安徒生
張捷明 客家安徒生
白婞嫈 2011/05/14
張捷明在苗栗公館出生、成長,因為高中時期所讀的專業是紡織,所以在退伍之後,他便北上到了當時紡織業興盛的桃園工作、定居。多年來,他早已視桃園為第二個故鄉,除努力做好紡織的本業,近年來更一頭栽入客語有聲童書的世界。
從年輕時開始,張捷明就像寫日記般,每天寫下一些以客語創作的故事。長期累積的創作,增進他尋找寫作素材的敏銳度,更使他能得到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補助,一年出版兩本童書,卻不影響原有的工作。原先他只是單純想用自己的母語寫作,未曾想過要出書,竟然無心插柳柳成蔭,成了童書界的「客家安徒生」。
年少愛拼音 拼出心得
張捷明從小住在客家庄內,祖父的朋友是一位在地方上很有聲望,而且家中藏書汗牛充棟的鄉長。當時年紀輕輕的張捷明,一有機會跟著祖父出門拜訪那位鄉長朋友,他總會趁機到鄉長家裡看那滿滿一櫃子的書。其中,陪伴他最長一段時間的刊物,就是號稱「最早客家書刊」的《苗友周刊》。對於年紀小小的張捷明來說,《苗友周刊》就是他重要的休閒娛樂,這也使得他對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國中的時候,張捷明就自製了一張廣東話拼音表,這也埋下種子,讓他後來走上客語書籍的創作之路。當時他認識了一位廣東人,因為覺得廣東話很有意思,便向那位朋友學習。不料,為了記住廣東話裡許多和國語不同的發音,他必須不斷發明記錄發音的文字,但是用作標記的符號仍然一直不夠、不完整。這看似是一個小小的挫折,但無形間,卻培養了張捷明日後獨力完成「客語文字拼音表」的能力。
漢語共分八大語系,客語可說是最古老的一支。張捷明明白地指出,客家文化如果消失了,不只是客家人的損失,更是整個漢民族的損失。他強調,「用國語念唐詩,和用英文一樣,唸不出真正的抑揚頓挫。」
推廣客家話是張捷明寫作客語繪本的主要目的。(張捷明/提供)
還我母語 獨創客語拼音表
張捷明說,大約二十年前,國內開始了一個相當有意義,現在也仍以各種方式持續推動的「還我母語運動」。在那之前的臺灣,不准說方言,讓擁有多元文化的臺灣成為一個獨尊「國語」的社會,缺乏多樣性的語言學習環境。但人民的語言是無法被鎮壓的,客家話、閩南語,各族原住民語成為政府不得不正視的重要議題。當時的張捷明正好搭上這個風潮,又發現了臺北有可以學客語拼音的課程,便特地從桃園北上聽課。因為原先就曾有寫拼音的經驗,所以在課程結束以前,張捷明就完成了自己獨創的「客語拼音表」。他自豪地說,在他所出版的童書中,每一本都有他自己歸納出的拼音表,可以讓想學客家話的人對照。
張捷明在家裡和自己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使用客家話,他特別強調:「語言是拿來使用的,是一種情境。大家都說,是因為小孩子不會說客家話,才會讓客語沒落,但我認為,大人不開口說客家話,才是客家話沒落的原因。」他並提到,有些人會用國語說「講客家話很好,要傳承」,但卻從來不用客語說這些話,顯得有些諷刺。不過他也表示,不說客家話也許是有「禁說方言」時的心理障礙,就算已經解禁了,但一些人還是會不太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客家身分。
張捷明不只清楚地分析客家文化逐漸沒落的一大原因,甚至還在自己所出版的童書中,將這些想法實際用客語寫出來,希望能讓更多人「敢講客(家話),贏過有能力講客(家話)」。
敢講客 贏過有能力講客
在他的女兒讀中學期間,學校舉辦了一個客語演講比賽,她請爸爸幫忙寫演講稿,這讓張捷明想到,以說故事的方法能使演講更生動。因為這樣的寫法效果很好,因此他之後又替女兒寫了數篇演講稿,而這就成為了他出書的重要契機。
出了很多本書,並在《客家雜誌》定期發表文章的張捷明,在文學界中被稱作「客家安徒生」,他發表的文章也常被國中小學的客語老師當成教材使用。在客家文學創作的圈內,他的確是著作不少的一位,他面露期待地說,希望能一直寫下去,就像安徒生一樣,讓自己的作品廣為流傳。他又表示,自己能夠有些付出,是很喜悅的,而且寫兒童故事會讓心變得年輕。
雖然張捷明以客語創作童書,但他坦言,古老的客家故事早已與現今的社會脫節,對許多事物的看法,也和現在的教育理念相差許多。張捷明說明,當授課的教師,還有被傳授知識的學生仔細思考時,就會發現,舊的客家文化是有改進空間的,應該將「好的、正面的保存下來,把舊的(隱含負面意義的)丟掉」。
張捷明表示,寫童書就像寫日記般,能夠持之以恆就會累積出驚人的成果。(張捷明/提供)
傳承美好客家 融合現代
他另外補充,現在應該教導給學生的客家話,是現代社會的事物,當學生們學好了以後,行有餘力才幫助他們了解「以前的客家」。而要將古老的好觀念、好的文化融入現代,要像蓋房子一樣,以古老的農業客家為基石,然後把現代的房子蓋在上頭。他並舉例說道,許多客語課本教的字詞是農業時代的「斗笠」、「耕田」,但真正的客家應該是與時俱進的,老師、家長們需要教導孩子學說客家話的「電腦」、「科技」等等新詞彙。
提及對客家文化傳承的期許,張捷明說,每個人對客家的認同和觀念不一致,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從目前的認同,一步一步往前邁進,就像從會說客家話,到教小孩說客家話;或是從不公開客家身分到勇於承認。但他最大的期望就是,每個人都能用客家話交談。
張捷明打算二〇一一年繼續出版適合年輕人閱讀的客語有聲童書,可能會加上英文翻譯,要讓臺灣青少年讀的書「有量又有質」。
對於想學客家話的人,張捷明給了一個忠懇的建議:「不管如何就是要開口,就像英文是後天習得的,別人知道自己說得怎麼樣,才能加以修正,也才會進步、說得更好。」
![]() |
記者 白婞嫈
在右手霸權的世界中妥協的左撇子。 喜歡吃很多很多東西,喜歡想很多很多事情, 總覺得,進食和思考應該是同一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