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麗鶯 軟陶+結藝 與客結緣
鍾麗鶯 軟陶+結藝 與客結緣
簡瑋靜 2011/05/14
約好採訪的當天,鍾麗鶯身著深褐色的上衣搭配黑色牛仔褲,臉上掛著優雅的微笑出現。在進入正式的採訪前,她親切地介紹在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由她指導的志工月展覽-「愛的真諦」。
鍾麗鶯是一位結合軟陶捏塑與結藝的藝術創作家,身為客家人的她,每件作品中都能看出濃濃的客家風情。近年來她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邀約下,在許多的展覽中展現的客家風作品,令人驚嘆。
鍾麗鶯的「與客結緣」作品獲選桃園縣十大伴手禮的最佳在地特色獎。(簡瑋靜/攝)
藍衫與桐花 不平凡的美
出身屏東武洛林鐘姓客庄的鍾麗鶯,說的是四縣腔的客家話,在家中也會和身為客語薪傳師,說海陸腔的先生用客語溝通,卻可惜沒有時間教子女客家話,她一直覺得很遺憾。鍾麗鶯懊悔地說,語言對一個文化而言真的很重要,「要是能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教小孩講客家話。」從小就接觸客家文化,鍾麗鶯很喜歡客家話中的俚語,這些話隱含的道理和意義讓她覺得很有意思。像是幾次在頒獎典禮前,她會想著「有也暢暢,無也暢暢」,意思是有得獎很好,沒得獎其實也已經很不錯了,對於功名利益的得失心不要那麼重。
除了語言,鍾麗鶯對於客家文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她小時候某次看見伯母穿藍衫的模樣,那樣勤儉持家的客家形象,深深地影響著她創作的內容。事實上,觀察過鍾麗鶯的作品後,其實不難發現到客家衫和桐花一直是她作品的核心元素。
而且,客家的傳統服飾也一直很吸引她,所以她將它融合在作品中,創造出客家風采的新面貌,讓這樣一項日常生活的文化變得特別而吸引人,讓傳統和現代文化碰撞衝擊,藉由她的作品產生新的火花。客家文化就是有這樣表面平淡,實際燦爛的特色,讓曾經忽略它的人在駐足凝視過後,驚訝於它的不平凡之美。
客家鐵娘子 熱心的志工
身為一個藝術創作家,鍾麗鶯認為用藝術來發揚客家文化並不容易,因為在台灣,藝術創作並不是一個好賺的職業,而客家文化也非主流的文化,甚至可以說是被疏忽的。不過,這條路鍾麗鶯走得很有自信也十分地堅定,對於自己的每一件作品和做的每一件事,既是興趣,也是身為客家人的責任。
另外,鍾麗鶯也致力志工服務十三年,在桃園縣客文館已當了兩年的志工,是一位非常熱心於公眾事務的鐵娘子。客家文化館裡有許多漂亮吸睛的裝飾,都是出自鍾麗鶯之手。她融合了傳統客家風情,打造新穎的軟陶和結藝之美,創造出客家文化的嶄新面貌。身為推廣客家文化的一員,其實有許多辛苦的一面是外人看不到的,但對鍾麗鶯來說,在許多外來文化衝擊台灣本土文化的同時,相對弱勢的客家文化之保存、傳承和推廣,顯得是一件十萬火急的事情。
「愛的真諦」這個展覽包括了三個部分,其中團體創作是由鍾麗鶯指導客文館的志工共同參與製作而成,主題為慶祝民國一百年的「同慶一百」, 展出的一百張卡片共有十種款式,張張都是由鍾麗鶯設計,志工們費時費工,用色澤艷麗的軟陶拼貼鑲嵌製成,展現獨特的客家風貌。
鍾麗鶯與「愛的真諦」為主題的作品合影。在每張卡片中,隱含客家風情。 (簡瑋靜/攝影)
陶藝教學課 盡量說客語
其中包含了「兔年行大運」、「年年有餘」、「感動100」、「感『蟹』卡」、「五月賞桐去」、「衣桐好客」和「來喫茶」等出色的創作。十款卡片都是出自鍾麗鶯的巧思,張張卡片都帶著一些客家氣息。例如傳統客家藍衫綴以桐花的「衣桐好客」,和門前排成「來」字的桐花樹枝,門內則是招待來人的茶杯、茶壺,表達了客家好客的文化思想的「來喫茶」。而頗能代表客家的桐花花瓣,也輕輕地散落在每件瑰麗的衣上。客家的美,只要用心就能看見。
其實,鍾麗鶯除了卡片設計外,還精通軟陶捏塑和結藝,常常融合兩者來創作豐富的作品,也是客家文化館展覽的招牌,舉辦過許多展覽,例如「朵朵片片白雪飛,詩情畫意桐花緣」等。她的「與客結緣」創作,融合了軟陶的精緻和中國結藝的古典,運用客家元素的花布與客家衫,結合起來既創新又有濃濃客家味,獲選二O一O年桃園縣「十大伴手禮」的最佳在地特色獎,是件高貴精緻的藝術品。鍾麗鶯十分驕傲的表示,桃園縣長吳志揚也曾說這個作品「出國送給友人、貴賓,很受歡迎,讓他很有面子」。
此外,鍾麗鶯也出版了教學書──「桐花藝術創作集」,書中說明她如何用陶土捏塑桐花圖案。這是鍾麗鶯與家人共同的心血結晶,她還自費出版這本書,來推廣她想融合的藝術和客家元素。陶藝教學時,鍾麗鶯都盡量用客語來上課,因為她認為「語言」在一個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
![]() |
記者 簡瑋靜
喜歡嘗試新東西, 喜歡啦啦隊, 我叫企鵝(cheer), 讓我為你加油為自己加油, 走在喀報這條路上: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