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天空落水 傳承文化捨我其誰

天空落水 傳承文化捨我其誰

張國鍵  2008/05/14

  客家族群於清朝時期開始大量遷移來台灣,其中包括饒瑞宇的祖先。今年十九歲的饒瑞宇,自小就出生在客家家庭中,是個堅持客家傳統的年輕人,但在現代社會影響之下,使他對客家傳承的使命,擁有另類的看法。

  出身在桃園的饒瑞宇,目前就讀明新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二年級。父親是一家汽車公司的業務員,母親也擁有一份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因事業忙碌,無法抽出空餘時間照顧小瑞宇,決定將他交給住在苗栗的阿嬤照料。直到他五歲後,雙親才把饒瑞宇接回桃園就讀幼稚園。

從小養成說母語的習慣

  只會說幾句國語的阿嬤,將饒瑞宇接回苗栗家中撫養的那五年,都是以流利的客語來教導饒瑞宇。所以,打從饒瑞宇出生後不久,就是在說客語的環境中長大。記憶中,他小時候阿嬤常常唱著客家歌曲哄他睡覺,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客家歌就是「天空落水」,這也是阿嬤教饒瑞宇唱的第一首客家歌。這首歌對一般人來說,也許是一首很平凡的客家歌,但是對饒瑞宇來說,這首歌給他帶來了許多對客家的堅持,也是在他腦海裡,阿嬤留給他濃濃的童年回憶。當他用深厚的嗓子唱出這首歌時,躍然的歌聲引出他心中的鬱悶,彷彿唱出他在幼年時期的淡淡回憶。他還記得,小時候只要他利用國語和阿嬤溝通,阿嬤都會表露出凶嚴的目光瞪著小瑞宇,目的只想讓瑞宇從小就培養說母語的好習慣。經過阿嬤積極提倡客家話的情況下,饒瑞宇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客家話。這是因為年老的阿嬤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和自己一樣,說著一口流利的客語。客語對阿嬤來說,不單只是他們的族根,也是他們獨有的文化。

  五歲後的饒瑞宇,就被父母接回家,開始在桃園接受教育,一直到他念完高中為止。在這光景中,瑞宇並沒有因此脫離說客語的環境,反而在父母奮力的提倡與教導下,他和雙親溝通的媒介依然堅持用客語。饒瑞宇的父母皆是純正的客家人,在老一代傳統觀念的灌輸下,他們認為,唯有堅持教導下一代說客語,利用這種傳承的途徑,才能將僅有的客家文化延續下去。堅毅的傳承意念對饒瑞宇的家族來說,是彼此共同建立的,他們不希望受到外來環境的影響,更不想因此而遭受改變。在這種環境背景之下,饒瑞宇不但培養出一口流利的客語,還學會唱不少的客家歌曲。他也因為自己具有客語能力,而感到非常的自豪,所以只要他碰到客家人或是客家朋友,就會主動和對方利用客語溝通。

也嘗試教導朋友客家話

  現在已是大學生的饒瑞宇,是一個活潑洋溢的年輕人。他在校內外積極參與多項活動,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當然認識不少客家朋友。客家這個名詞,在饒瑞宇的心中顯現出一種濃烈的精神,他對自己屬於這個族群感到深深驕傲。也因為他是客家人,而認為自己有責任將客家文化傳承下去,不應該讓傳統文化消失在他這一代,當然還包括他的「母語」。饒瑞宇感慨地說,現在年輕人已經很少人會說客家話,甚至就連客家人也都說不出幾句。特別是都市的年輕人,深受現代先進社會,以及外來文化影響衝擊之下,完全將自己的母語拋置在後,忘了本身的文化。

  儘管客家語言漸漸迷失在現代化的社會中,饒瑞宇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說客家話。在他週遭的客家朋友,他都會以客語和他們溝通,聊天。如果碰到閩南人或不會說客語的客家人,他就會嘗試利用自己空睱的時間來教導對方說客語。此外,饒瑞宇也會唱一些動聽的客家歌曲給其他人聽。他如此費時耗力,為的也只是圍繞在他心中的傳承信念。唯有這種做法,才能靠自己的力量將客家文化的種子四處播灑,繼續傳承下去。

  饒瑞宇也吸取客家人勤勞節儉與樸素的美德,對於生活和物質上的要求,他都是不追求名牌,不享受物質上的需求,唯有知足才是屬於他的享受。所以他從來不會和其他人做比較,只要自己已經擁有的,就足以滿足他的需求。


阿嬤扶養長大的饒瑞宇,不但會說客語,唱客家山歌,也有堅定的客家意識。(攝影/張國鍵)

靠教育提振客家文化

  饒瑞宇認為,客家文化的足跡要傳承下去,教育的確是個重要的因素。目前的教育政策,饒瑞宇覺得應該從國小就開始實施各族群的母語課程,或者能夠設立一些以母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學校,好讓台灣國民處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也能學習自己的母語,況且多一種語言能力,對於孩子們的未來也會帶來許多幫助。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以及長輩對孩子灌輸的觀念也是極為重要的關鍵。饒瑞宇希望家長能夠以身作則,多鼓勵孩子們在家中利用客語和家人溝通,同時也教導下一代有關客家文化的傳統禮俗。因此,教育對饒瑞宇來說,是客家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他相信只要大家能達到這樣的共識,並且持續著意念,客家族跡就一定能夠傳承下去。

  饒瑞宇以年輕一代的心態來觀看客家族群的社會發展趨勢,心中懷著許多無奈與無助感。目前台灣人口佔絕大多數是閩南人,相較之下,客家人口只是僅僅的四百萬,而且還有下降的可能。同時,客家人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極深,也促使他們漸漸地被邊緣化,在資源或權利上失去了許多權益。他相信,這與國家政策牽涉上密切關係。他建議在公共場合和公共交通方面,不應該僅有國語和台語的指示語音服務,服務員應該也能兼具說客語的能力,以塑造客家人的空間。他希望政府能夠極力提倡客家文化,鼓勵建立多元文化的社會,在少數和多數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以期少數族群不會遭受到邊緣化的不平等待遇。

戀愛對象也是客家人

  閩南和客家通婚的現象對許多現代人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一件事。但是,饒瑞宇卻認為,如果雙親分別是客家人和不同族群的話,會逐漸將客家意識沖淡,而失去客家文化真正本質。因為雙親的文化背景不同,兩人會缺少共同民族傳承的意念,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會有所影響。也因此,他對自己的愛情對象,也要求是客家人,希望能夠共同建立純正的客家家庭。他深信將愛情放在文化背景的考量下,兩人透過相同文化的結合,對下一代母語教育和客家禮俗方面的教導擁有一致目標,最終才能夠繼續將祖先的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現在的饒瑞宇和許多年輕一代的客家人一樣,相信每個人都必須成長,必須學習更好的知識。對於其他文化,包括外來的西方文化等等,都要嘗試去學習,這樣才能走在社會的尖峰。但是,學習其他文明並不代表是被同化,只要自己堅守著意念,也將自己的客家文化的優點去感染其他文化,才能讓客家文化在社會地位上,占有平等的權利。饒瑞宇同時希望現代客家人能夠維持傳承客家文化的意念,不要因為要應付現代的繁忙生活,而忘了自己的族跡。

 

記者 張國鍵
記者 張國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