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降風吹 關西柿事永難忘
九降風吹 關西柿事永難忘
周揚珊 2009/05/14
行駛在小小的道路上,車窗兩旁盡是黃黃的稻田,秋天的氣息一覽無疑。東北季風俗稱為九降風,不只是新竹的特色,也造就了許多新竹名產,其中由柿子風乾製成的柿餅,更是忠心紀錄了新竹秋天的陽光與風。
十一月底是柿餅最後一批收成的日子,陳邦鈞仍一如往常地去看柿子樹,現在五十二歲的他曾以柿餅為生,當他談論著製作柿餅的甘苦時,就如同談論著自己的兒女一樣,雖然辛苦但是卻很有成就感。
在排行第二的陳邦鈞,曾經是這片果園裡辛勤的農人之一。(周揚珊/攝影)
柿餅代表客家人的節儉
外人或許懷疑柿餅跟客家文化到底有無關聯,但對陳邦鈞來說,視柿餅為客家文化的一環天經地義,他說到其實柿餅算是地區性文化,柿餅主要是靠陽光曬乾以及強烈的冷風風乾,好柿餅最大的秘訣就是九降風。當秋天開始吹起東北季風,沿著山勢吹起的冷冽北風,變成了自然風乾食品的最佳催化劑。雖然其他縣市也種植柿子,但由於水分太過飽滿,因此缺少了新竹柿子的絕佳口感。
陳邦鈞提到,此地居民幾乎百分之九十皆為客家人。當初一起搬過來大家都住在山區裡,由於勤儉持家的個性而自嘲道:「真想把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壓成乾來儲存!」由此可見柿餅與客家人之間的淵源之深了。
從小生長在關西的陳邦鈞,家裡有五個兄弟姊妹,現在除了最小的弟弟還住在關西並且以柿餅為生,其他人都到都市發展,另謀生計了。
陳邦鈞表示農人十分辛苦,每天早出晚歸、付出極大勞力,但賺錢卻很有限,但還要看天吃飯,常常一個颱風或是一場大雨,就足以毀掉他一整年的辛勞,早期他除了柿餅以外,還會種植其他果樹或茶葉,然而他感嘆地說時代不同了,以前茶葉可以賣到很好的價錢,但現在茶葉銷路不良,連採茶的工錢都不太夠了,柿餅製造過程比較複雜,茶葉只要採收就好,因此較少人願意下功夫去呵護、栽培,之後柿餅便漸漸成為主業。
互助採收滿是人情溫暖
早期客家人以農為業,那時農人賺的錢比工人好一點,一年下來的錢數,在沒有特殊的大變異下還算是穩定,而同業之間雖然會互相競爭,但是也會互相合作。陳邦鈞家後院種植果樹的土地非常大,從現在後院一直延伸到對面那座山上,一個人要打理這麼大塊土地非常辛苦,因此這裡的農人們往往會一起集結起來,花三四天先幫某一家採收接著再換下一家,相互幫忙採收;農忙時則採用換工的方式,不僅連絡彼此的感情,也可以互相研討農業方面的知識。
現在住在新竹市區的陳邦釣,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回到關西老家,他喜歡家鄉每個古道熱腸、熱心助人的人們。與之相比,他認為都市的人們都太過冷漠、比較自私、沒有溫暖。重要節目時,家族也會辦定期的宗族聚會,而從這些聚會中,陳邦鈞發現自己的小孩對於客家文化很陌生,住在關西的孩子都是一口流利的客家話,而他的小孩只能站強聽懂一點點。也他表示曾經有非常努力的教導孩子說客家話,但是可惜生活環境無法配合,否則就如同把一個人孤零零的送去美國,不需要幾個月,英語馬上就可以得心應手的使用。
由於環境造就,因此他們的客家文化幾乎都是傳給住在關西的小孩,他曾表示,如果下一代沒有人顧意續續接下柿餅這項行業,就決定收起來,畢竟這是必然的趨勢,對於農業來說有做也不一定有吃。現在流行商業化經營農業,這種方式減少許多辛勞與苦力。他也表示客家人胸襟寬大,所以對於不同類別族群沒有什麼外省人、閩南人之分,大家都會相互幫忙!
雖然陳邦鈞因為現實因素搬到了都市,但是從他談論農事時那種神采奕奕的表情,仍然顯現出對於農業這項工作的特殊情感,雖然這個行業非常辛苦,但是也可以體會到彼此互相幫忙的快樂,老年時也許會搬回來這個純樸的地區,享受人們的溫暖!
2008年柿餅最後一批收成的場景,這些柿餅口感軟軟的很好吃,還未結出柿霜。(周揚珊/攝影)
你知道嗎? 柿子有三種吃法
柿子有三種吃法,分別為水柿、紅柿、與柿餅。第一種為直接浸水,市面上為綠色的柿子可以直接吃;第二種就是水果模樣的柿子;第三種就是把皮刮掉,接著晒乾或風乾,最後成為市面上販售的柿餅。基本上三種形式都會販售,但是由於柿餅有儲存產量,再加上紅柿價格比較不好,所以也是他們販售最多的形式,然而相對勞力成本也高,需要經由浸泡、曝曬、乾燥、脫水等手續來去除澀味並進一步轉為香甜的柿餅。
柿子精緻的過程大抵可以分為:洗淨、去皮、上架、風乾、撥開沾黏的柿子、上架曬乾,最後整理外型並檢查品質才能包裝上市,整個過程大約一星期完成。經由削皮、日曬、脫水等程序精製的柿餅不僅原有的營養成分被保留下來,更增添香甜的風味,並能長時間保存。每年九月底十月初開始種植,過年時一、二月發芽,四、五月慢慢成長,大約隔年十、十一月採收,在這辛苦的一年之中,為期約兩個月的採收期則成為回饋辛勞的黃金期。
然而看天氣吃飯的陳邦鈞也提到,冬天有時候還會突然吹起南風,所以常因為這些突然的變化,造成柿子發酵、產量減少、價格上升……等,天氣決定了他們的成果,颱風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產量。現在由於科技發達,出現人工式的氣溫調節,但在這種方式下生產的柿餅,口感跟天然柿餅還是差很多。有趣的是很多行業最怕的就是寒流,不過柿餅可是一點都不怕呢!因為乾冷的風可是良好的風乾劑。
柿餅同時也有一項驕傲的優點,就是柿子裡沒有農藥,柿子樹的天敵為出現在春季、全身長滿刺的熱鍋蟲,一且碰到牠就會像被燙傷一般疼痛。熱鍋蟲的成蟲大概是一般人小指的指節一般大,牠們以柿葉為生,但是對於一棵樹來說,少了葉子就沒有養分。一個蟲包裡有幾百隻幼蟲,而這些幼蟲會集體吃一片葉子,等到長大點後就會一隻蟲吃一片葉,因此農人一開始會先把殘破的葉子摘下來,若當害蟲攝散到整棵樹時,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才會噴灑農藥。
但是陳邦鈞表示這些農藥完全不會影響到果實,果實裡是一點農藥也沒有。不過還是有一種害蟲會吃柿子,但是這種害蟲沒有很多,而且它會直接鑽進柿子沒辦法防治,因此不會對柿子噴灑農藥﹒而製造過程中並未添加防腐劑,只會使用少量硫磺薰柿子,達到殺菌用,陳邦鈞說,其實秋冬季的害蟲已經比其他的季節少了許多,所以這也是選擇柿餅為主業的原因之一。
一個柿子的外表有著白色粉末,「那個白白的是什麼啊,不會是發霉了吧?」 這是不少人的疑問,陳邦鈞莞爾一笑地回答那是柿霜,並且直接從曝曬柿餅的架上取下一個剛做好的柿餅。他說嚐起來軟軟甜甜,是他比較喜歡吃的口味,並且進一步說明道這種柿餅若繼續風乾,外表便會出現白色的糖分結晶,就是柿霜,看起來像發霉的白色粉末,使用震盪機震下來集結成一團後,可是止咳化痰的聖品呢!
隨著時代變遷,農業人口已經慢慢的愈來愈少,雖然陳邦鈞現在不是以柿餅為生,但是柿餅對他來說卻存在著一份特殊情感!
![]() |
記者 周揚珊
我是周揚珊 我每天都很努力的生活 希望畢業後可以發光發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