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第一? 因為我真的很努力!
為什麼第一? 因為我真的很努力!
周亭羽 2009/05/14
從容的談吐、爽朗的笑容,從陳家鈺的一言一行中,外人完全感覺不到她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辛苦。獨力扶養三個孩子的陳家鈺,白天在學校當圖書館管理員,晚上是充滿活力的瑜珈老師。問她累不累,她只笑說:「我就是閒不下來吧!」
家在桃園平鎮,陳家鈺從小在傳統的客家家庭長大,她說在那個年代,不管士農工商,大家都過著比較務實的生活,而客家人,比其他族群更須克服環境上的不足,那時客家人多住在山區,「靠山吃山嘛!我們都要做才有得吃。」子女眾多的情形下,分工就顯得很重要,大家都是天一亮就出門養雞餵豬,不用父母催促,因為那時父母早就在田裡工作了。
剛畢業當護士的陳家鈺,她溫暖的笑容成為病人的最佳良藥。(相片提供/陳家鈺)
餵豬下田 家庭即工廠
身為家中長女,陳家鈺常常扮演媽媽的角色照顧三個弟弟,「廚房的事幾乎是我負責,家中沒有其他姊妹,所以想賴也賴不掉,哈哈!」她笑著說,其實自己從來也沒想過這是一件辛苦的事,家裡男生負責的多是農田的事,大家都把自己的工作視為理所當然。陳家鈺的衣服都是和家族中的兄弟共穿,所以一直到高中以前她都沒穿過裙子,因為個性大而化之,在樸實成長的她從來不會埋怨。
說到打工經驗,陳家鈺小時候都幫別人抓鱔魚、撿田螺和河蜆,星期六晚上要在田埂旁放竹籠,隔天凌晨四點收回後再賣給魚販。她笑著回憶.「我記得當時鱔魚一斤可以賣二十幾元,喔!那算是很好的價錢!」有一年暑假她到紡織廠打工,期待領工資時,老闡發下來的竟是十幾元的郵票,「我真是當場傻眼!」陳家鈺哈哈大笑.「小孩總希望拿到的是錢啊!那次真是個很特別的體驗。」
以前為了貼補家用,晚上剪剪線頭補補扣子,家庭幾乎是一個代工廠﹔大家還會一起穿聖誕燈,她說每次四個兄弟姊妹都會比賽,看誰能穿得比較多。因為生活比較艱辛,所以大家都很珍惜每次能賺錢的機會,沒有人覺得那是一種苦。
晴耕雨讀崇拜南丁格爾
讓她比較挫折的是小時候功課不好,弟弟都很會讀書,所以在家裡有種被隔絕在外的感覺,因為長輩認為念書才能出頭天。客家有個古訓「晴耕雨讀」,指的是天氣晴朗時就在田裡作農事,雨天不能耕作時就要在家裡勤勉地讀書。客家人相信讀書才能讓自己在未來社會中被重用,但在台灣社會重男輕女的趨勢下,一般家庭對女生的教育並不會刻意去栽培,以務農為主的家庭更會認為女生的學歷只是附帶的東西。陳家鈺說這些話時,臉上不禁意地流露出一絲惆悵。
從小對南丁格爾的崇拜,讓陳家鈺升高中時選擇念新生護理學校,儘管繳學費時都要借錢貸款,但家人還是支持了她的決定。她說其實真正想讀的學校是馬偕,會念那所學校有一部分也是因為離家近,每天早上起床後先洗衣服、餵養家畜,便直接去上學了。陳家鈺說念護理很符合自己的個性,客家人本來就比較能吃苦,從事護理工作,不管在耐心或體力上都很艱辛。看著同學們假日去開舞會、烤肉,她篤定地說道:「我從來沒有參加過。」因為一到假日,便是農事繁忙的時候,而且家中的經濟狀況也不允許。問她會不會羨慕別人,陳家鈺自信滿滿. 「不跟別人比較就不會失落。」 高中畢業後,陳家鈺選擇了就業,護理工作是一直很受社會需要的,所以就業方面沒遇到什麼困難。從事護理學習了很多東西,和病人相處、與各種人接觸等等都帶給她許多驚喜和感動。
因為從事護理需要很大的體力,所以在幾年後的一次機會,陳家鈺在朋友的說服下,選擇轉換跑道,到學校從事行政工作。陳家鈺是個散發溫暖的人,從民國88年至今已經超過十年,她都在學校當圖書館管理員,「我不喜歡圖書館只是借書還書的地方,我建議學校設置閱讀課、在圖書館放古典樂,還推動了小朋友的畫展」陳家鈺說,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或許第二名的作品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只是老師沒有發現,她認為不應該讓孩子被名次所侷限,於是她向學校提出申請,把沒得名的作品全部展示,她的想法不但讓圖書館成為藝術天堂,更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信心。ㄉ
機會來時就要承擔下來
陳家鈺的眼神發亮,「當別人來找我幫忙時,我一定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工作是一定會做得完的嘛!機緣來的時候,當它是善意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承擔下來。」身邊有很多同事、朋友,甚至學歷很高的教授找她討論問題,她認為這就是自我價值的最佳展現,「人跟人之間真誠地互動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陳家鈺選代表學校參加了演講比賽,當初只是因為別人請她去參賽,她肯定地說.「我一旦參加,就要拿第一名!」每天聽客家廣播電台、寫了無數遍的稿子,果然讓她在桃園的市賽和縣餐都得了冠軍,「你知道為什麼我會第一名嗎?因為我真的很努力!」
「身為客家人,有機會來這樣講我們自己的文化,讓我覺得開心,我抽到的題目就是節能減碳喔!這是我們客家人一直都在做的嘛!衣服縫縫補補,吃得也很節儉。」 陳家鈺說這些一話時充滿了對客家人的驕傲,此外她說最近看了電影《1895》,「那麼愛鄉又愛國的民族怎麼能在世界上消失呢?」陳家鈺說,身為客家人真的是種榮幸,而要把這份驕傲傳承下去,最大的力量就是語言,所以在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比賽,讓她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如她常說的「當機會來的時候,就要把它承擔下來!」
上排右二為陳家鈺,下排右為其母廖碧英。(相片提供/陳家鈺)
從事護理工作 體會愛的意義
在當護士的第一年,陳家鈺就過到一個特別的病患,「他是一個腦瘤的病患, 到現在我還會帶孩子們去高雄找他。」陳家鈺說他是個腦下垂體腫瘤的病人,從高雄到林口長庚醫院就醫,他在五六歲時腫瘤就已壓迫到視神經,但因為經濟和醫療資源的不足,家裡一直不知道他失明的原因,一拖便拖了十年後才就醫。
剛開始病患對她並不信任,「因為他既高又壯,所以其他人常對他投以異樣的眼光。」但經由陳家鈺負責初步的醫療篩檢、血液的採樣後,病患以及家屬都很喜歡陳家鈺,甚至手術完後要轉其他病房,他和父母都還堅持要讓陳家鈺照顧,留在她負責的病房,手術後病患和家屬在醫院一個多月的時間,都是陳家鈺和他們一起渡過。「那個個案帶給我很大的感動,這讓我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我結婚的時候他們全家人都來參加我的婚禮哪!」陳家鈺說。
她還聊到照顧早產兒的經驗,那時護士們都會義不容辭地捐血,當家屬最需要依靠時,醫護人員能夠站在他們的身邊給予最大的支持,「我覺得這是做護理工作最大的成就。他會希望你給他一份支援,那個能量是自己都無法了解的。」說這番話時,陳家鈺臉上浮現了欣慰的微笑。雖然當護士的時間沒有很長,但陳家鈺在這個崗位上盡心盡力,對病人的排泄物和無理只有包容,因而得到家屬的肯定和長官的照顧,「看到生命的轉折和脆弱,讓我更珍惜自己的所有。」
從事護理工作的期間,讓她對生命多了很多體認,如果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去愛別人,生命就等於白走了一遭。「當病人在床上躺著,也許點滴和藥品可以讓病情得到控制,但他們更需要的是有人輕輕握著他的手。」陳家鈺說這些話時,讓人感覺護理工作所帶來的人生體會使她受用一生。
![]() |
記者 周亭羽
我的名字是周亭羽 媽媽希望把它改成周庭宇 因為這個筆劃柔順乖巧 將來婚姻比較幸福 不愛批判 也不是女性主義者 但是我不聽話 相信不乖巧也能過得很幸福 我不要乖 夢想是一個人去看看這個世界 遇到綠燈就直走紅燈就轉彎地 一直走下去 把我眼裡的風景 寫成一篇篇文章 然後帶給別人一點點什麼 或者是感動 |
